“5年、10年乃至20年之後,南京拿什麼和其他城市競爭?”2018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張敬華發出了“金陵之問”。
針對這一問,南京給出的答案是——創新。
自2018年起,南京市委“一號文件”已連續四年聚焦創新名城建設。實際上,不止是南京,在經濟轉型的年代,武漢、杭州、西安等重點都市無一不在謀劃佈局科技創新項目。其中,作為科技創新活動重要主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更是覈心之一。
-01-
什麼是高新技術企業?
首先,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稱之為“高新技術企業”。
只有符合認定條件,經各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同本級財政、稅務部門組成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機構評審通過的企業,才有資格獲得加蓋公章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繼而享受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等扶持政策。
據2016年修訂印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申請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8大硬性條件。
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的條件/搜狐都市製圖
例如,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於60%。
同時,針對企業的研發費用也有底線要求。例如,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近3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於3%。而銷售收入小於5千萬元的企業,相應比例則不低於5%。
這意味著,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在研發上保持較高的投入强度,尤其考慮到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的投入强度(與營業收入之比)僅有1.32%。
此外,在企業主要產品中發揮覈心支持作用的科技,須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範圍。
現時,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共計8個,分別是電子資訊、生物與新醫藥、航空航太、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以及先進製造與自動化。
而一旦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不僅企業形象得到提升、更易獲得國家、省市級的科研經費支持和財政撥款,還能享受按照15%的稅率標準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R&D費用支出經稅務部門確認後可在計算所得稅前扣除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府。
政策扶持之下,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據國家科技部數據,2020年國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5萬家,同比增長24%。
-02-
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一騎絕塵
在此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的分佈格局是何圖景,哪座都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
搜狐都市以4個直轄市、5個計畫單列市和27個省會城市為樣本(以下簡稱36座重點都市),梳理統計了各地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需要說明的是,36座重點都市中,由於長春、西寧、拉薩、烏魯木齊4市尚未公佈相關資料,故最終納入統計的共計32座都市。
定位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北京,是國內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的都市。
2020年,北京以絕對優勢排名榜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達287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足足多出了10000多家。
而同期,海口、蘭州、呼和浩特、銀川4市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尚不足1000家,銀川更是僅有146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及北京的零頭。
重點都市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搜狐都市製圖
總體來看,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方面,四大一線都市表現突出。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分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榜前四,而這四地也正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所在地,科技創新實力雄厚。
而另一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則略顯尷尬,2020年,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只有3328家,在32座都市中,僅排在第14比特。
雖有中科大以及一眾國家實驗室為根基,但高新技術企業上的欠缺,仍是合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塊短板。對此,合肥市科技局負責人也坦承,在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上,“與先發都市相比,合肥市在政策扶持力度、精准度和服務的廣度、深度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而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競逐者,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瀋陽、西安、蘭州等地,都在今年提出過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構想。
但若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來評估各地的競爭實力,那麼杭州可謂是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2020年,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7707家,僅次於四大一線都市,排名第五。
此外,南京、武漢、成都競爭實力相當,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都為6000多家。相較之下,瀋陽和蘭州就顯得力量薄弱,2020年瀋陽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2560家,不及南京的一半,而蘭州更是只有657家高新技術企業,在32座都市中,排名倒數第三。
若將GDP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結合分析,會發現重慶、昆明、福州三地的高新企業數量都遠低於同等GDP規模的都市。以重慶為例,2020年重慶GDP總量與廣州相差不超過20億元,但同期重慶高新企業數量只有4200多家,不及廣州的4成。這表明重慶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上有待加强。
而西安和太原則呈現出另一種景象。
同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規模下,西安和太原的GDP總量卻相對更低。以西安為例,2020年西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5234家,排名第10,但同期西安的GDP總量卻比寧波、鄭州這些高新企業數量在3000上下的都市還低得多。這說明西安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經濟效益轉化上有所欠缺。
-03-
廣州2020高新技術企業增量為負
若從高新技術企業增量來看,上海、杭州、成都、武漢和南京是2020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的5座都市。
其中,上海市2020年共計新增4164家高新技術企業,一年增量比長沙、合肥、寧波等地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還多。
而同期南寧、昆明、蘭州、銀川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量還不足200家,廣州更是已公佈數據的都市中,唯一一座增量為負的都市。
按照廣州的科創基礎以及2020年的經濟表現,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負增長實屬出乎意料,現時個中原委尚不得知,在此也期待廣州官方部門能予以解釋。
重點都市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量/搜狐都市製圖
此外,總量最多的北京,由於未公開當地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的明確數量,因而無法算出2020年增量的具體數值。
但從一些官方報導中,我們可以做個大致的估算。
據北京市朝陽區科信局報導,截至2019年底,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985家,占全市的14.5%。由此,我們可以倒推出2019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為27500家左右,並進一步推算出北京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量約為1250家。
科創基礎優勢更强的北京,為何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量不僅遠少於上海,而且比南京等一眾二線都市還低?
第一財經新一線都市研究所關於高新技術企業异地搬遷的研究,說明了一些問題。據新一線都市研究所統計,2017年5月至2021年6月間,北京遷出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673家,相當於2020年海口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總量。
而北京遷出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僅有5%的企業依然留在京津冀,絕大部分都選擇遷往了長三角地區,其中北京至南京是最活躍的一條搬遷路徑。據新一線都市研究所統計,所有從北京遷出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有52%的企業選擇了南京。
為了吸引异地高新技術企業的落戶,南京開出了優惠條件,對於异地遷入的高新技術企業,南京給予30萬元的獎勵,並在信貸、辦公場地等方面提供扶持政策。
同樣,為了招引异地企業,武漢也在逐步加大優惠籌碼。
據2019年8月發佈的《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對於有效期內整體搬遷至武漢市行政區域內的外地高新技術企業,武漢給予20萬元獎勵。而在一年後,這項政府補貼就已提高至50萬元。
-04-
南京目標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以上
除了招引异地企業外,各地政府也在以政府補貼、設立專項科研基金、加强績效考核等一系列管道培育本地高新技術企業。
7月21日,《廣州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發佈,《扶持辦法》提出,對當年度首次認定通過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最高獎勵可達70萬元。
無獨有偶,濟南也拿出了真金白銀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濟南提出,對首次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給予每家最高30萬元的補助。
除了資金獎勵外,福州還通過强化績效考核的管道,引導縣(市)區政府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
據福州市政府公告,2021年起,福州市對縣(市)區、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年增長量績效考核名額從15分調整到50分,並要求各縣(市)區政府配足配齊科技工作力量,在縣(市)區發改局加掛科技局,確定一名專職副局長負責科技工作,並配備相應的科技工作管理人員。
種種扶持政策之下,也包含了各地政府對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量的期待。
據搜狐都市統計,36座重點都市中,共有24市公佈了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目標增量。此處需要說明的是,部分僅公佈2021年目標總量的都市,其目標增量由2021目標總量减去2020實際數量所得。
各地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目標增量/搜狐都市製圖
南京是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目標增量最多的都市。
據202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南京提出2021年淨增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以上,而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與南京大致相當的武漢和成都,2021年目標增量分別只有800和1000。
南京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視,與南京自2017年底以來提出的建設創新名城的戰畧密不可分。據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介紹,“十四五”期間,南京要奮力實現“五大新突破”,其中之一就是高新技術企業提質擴容。
此外,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目標增量在1000及以上的都市,還包括西安、杭州、深圳、成都和鄭州5市。
理想狀態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也意味著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而對於這些都市的經濟發展,我們也就可以抱有更多的期待。
參考資料
[1]各地2020統計公報、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科技局統計資料
[2]《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中國政府網
[3]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促進了區域創新績效嗎?——基於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經濟體制改革
[4]北京4年出走了673家高新技術企業,它們都搬去了哪裡?新一線都市研究所
[5]關於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省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給予獎勵的實施細則,南京市科學技術局
[6]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畫,武漢市政府
[7]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全市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武漢市政府
[8]廣州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高品質發展扶持辦法,廣州市政府
[9]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福州市政府
—END—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