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全世界科研工作者與媒體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斯德哥爾摩,等待科學史上最著名的獎項公佈。
諾貝爾獎獎章
圖片來源:BBC
這個獎項,就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
「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意味著上百萬美金的獎金,更意味著所作出的學術貢獻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並將被歷史銘記。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下簡稱醫學獎)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中,所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上的人,無一例外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推動者。
從弗萊明爵士的青黴素,到馬歇爾與沃倫發現的幽門螺旋杆菌,再到屠呦呦的青蒿素,以及因發現丙肝病毒而獲獎的新晋諾獎得主奧爾特、霍頓與莱斯。數以億計的人,從他們的研究中受益。
諾貝爾醫學獎的歷史,就是現代醫學的發展史。它不僅見證了每一項影響人類行程的醫學突破,還見證了人類平均壽命從1901年的32歲到2016年72歲奇迹般的增長。
儘管諾貝獎醫學獎有著如此璀璨耀眼的過去,卻有著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污點」,就是葡萄牙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與他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平平無奇的手術器械
在倫敦威康收藏館深處,細心的訪客能找到一個白色的小紙箱。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冰錐式手術器械
圖片來源:Mental Floss
打開紙箱,是兩根帶有木質手柄的8釐米鋼針。這種簡單卻駭人的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用來逼供的刑具,可它們的真實身份,卻是用來實施在二十世紀上半葉被大量家屬視為救命稻草的手術——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歐美患精神疾病的人數激增。
截止至1937年,美國本土擁有477家精神病院,以及超過45萬的精神病患者。這些精神病病人佔用了當時美國全國醫院床位的55%,且半數以上的患者已經住院五年以上。
毫無疑問,這些精神病患者,給美國醫療系統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正在進行胰島素休克治療的精神病病人
圖片來源:Wikipedia
儘管當時的醫學界為了治療精神病開發了諸如瘧疾療法、深度睡眠療法、胰島素休克療法、電休克療法等駭人聽聞的治療手段,但這些療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還不能一勞永逸的解决問題。
精神科醫生需要一種更加便捷、迅速的方法,來解决日益嚴重的精神病問題。
第二届神經精神學會
1935年,來自耶魯大學的約翰・富爾頓和卡羅爾・雅克布森遠渡重洋,來到倫敦參加第二届神經精神學會。
在會議上,約翰與卡羅爾展示了名為貝琪與露西的兩隻黑猩猩,在切除了前腦葉之後的表現。比起切除手術之前的狀態,貝琪與露西顯得非常溫順,由獸性帶來的攻擊性也淡然無存。
用卡羅爾的話來說,原本在被沒有獲得獎勵後會暴躁地滿地打滾、隨意排便的貝琪,在接受手術後變得异常的平靜,像陷入了一種「無止境的開心」。
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雖然約翰與卡羅爾研究的主旨是探究前腦葉的生理學功能,但這項研究很快引起了台下一比特醫生的興趣,他就是來自葡萄牙的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
安東尼奧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在探究人類精神病的手術療法,所以在聽到貝琪與露西的故事後,他立即想到了將這種手術用於人體的可能。
雖然在會議現場得到了約翰與卡羅爾的反對,但回到自己工作地後,安東尼奧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人體前腦葉的切除。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35年11月12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所醫院內,安東尼奧進行了第一例精神病患者的前腦葉切除。
在最早期的方法中,安東尼奧通過注射酒精破壞大腦其他部分與前腦葉的連接來到達切除前腦葉的目的。接受「酒精切除法」治療的患者中,有幾例表現出了顯著的改善。
1942年關於腦白質切斷器的廣告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可安東尼奧對「酒精切除法」的效率似乎並不太滿意。所以他開始使用一種由加拿大神經科醫生發明的裝置進行前腦葉的切除,這個裝置就是大名鼎鼎的「腦白質切斷器」。
這種前部為11釐米長導管的手術裝置,在開口處設計了鋼絲。當手術裝置通過顱骨的開口進入大腦後,只需拉動手柄,鋼絲就會凸起,並於旋轉時在前腦葉白質中「攪」出一個直徑為1釐米的圓形損傷。一次成功的手術,往往要在每一側的前腦葉中造成六個損傷,如果效果不好的話,安東尼奧和他的合作者還會進行第二次手術。
在短短三個月內,安東尼奧就對二十名患有不同精神疾病的患者進行了這種手術,並在1936年2月公佈了他們的結果。在這份專著中,二十名接受手術的患者全部存活,並有十四名的病情出現了改善,只有六名患者的病情沒有變化。
這在當時,的確是一項能够引起全球轟動的發現。
風靡全球
雖然在安東尼奧最初的幾次學術報告中,醫學界對這種激進的療法依舊抱著懷疑的態度,但70%的改善率很快讓一些神經科醫生打消了顧慮。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開始在歐美國家流行。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沃爾特・傑克遜・弗裡曼二世與安東尼奧之間,似乎有著一種奇妙的緣分。
他們在1935年的第二届神經精神學會上,共同聆聽了貝琪與露西的故事。同安東尼奧一樣,費裏曼同樣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猩猩中的作用印象深刻。費裏曼也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安東尼奧專著的匿名審稿人,提前得知了安東尼奧的「巨大成功」。
獲得安東尼奧的授權後,費裏曼自然而然成為了在美國最早進行「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醫生。
正在進行切除術的費裡曼
圖片來源:NIH
1936年9月,費裏曼在美國進行了第一例「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安東尼奧的方法後,費裏曼認為這種方法還是不够高效。畢竟,在顱骨上鑽孔後再放入「腦白質切斷器」這個操作,在很多醫療設施中依然難以做到。
所以,在安東尼奧方法的基礎上,費裏曼開發出了一種改進版的手術器械,也就是我們之前見到的「冰錐」。
經眼眶額葉切斷術
圖片來源:NIH
醫生可以通過眼眶直接將冰錐刺入大腦,並對前腦葉造成損傷,達到切除的效果,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經眼眶額葉切斷術」。同時,費裏曼還結合了電擊休克法,通過電擊來實現病人的「麻醉」。
有了電擊與「經眼眶額葉切斷術」的幫助,熟練的醫生在十分鐘內就能完成一臺手術。該手術的創始人費裏曼,更是在五分鐘內就能「治療」好一名精神病患者。
在費裡曼「經眼眶額葉切斷術」的幫助下,安東尼奧治療的推廣如有神助。
據統計,美國有四萬名精神疾病患者接受了「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而歐洲有超過二萬名的患者經歷了這種手術。僅費裏曼一個人,就進行了超過三千臺的前腦葉切除。
該手術的風靡,給安東尼奧與費裏曼贏來了巨大的聲譽。
1949年,站在美國精神病領域頂點的費裡曼向諾貝爾醫學獎提名安東尼奧,安東尼奧囙此獲獎。此時,距離安東尼奧發明「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僅14年。
神話落幕
安東尼奧與費裏曼的神話並沒維持太久。
在安東尼奧獲得諾貝爾獎的兩年前,精神病學領域的一些學者就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美好,而且被極大程度的濫用了。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能對患者帶來巨大的人格改變,其本質只是「讓瘋子變成傻子」,它並沒有讓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對前腦葉的研究也開始發現前腦葉白質的重要性。
《飛躍瘋人院》劇照
圖片來源:Literary Compression
所有證據,都表明「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一種對患者傷害極大的手術。
更糟糕的是,由於手術的便捷性,「前腦葉白質切除術」不僅被用於重度的精神分裂患者與抑鬱症患者,連一些僅有強迫症與焦慮症的人,也進行了前腦葉白質的切除。而實際上,絕大數的精神病患者不需要進行切除也能够通過其他方法得到足够的改善。
同時,無論是安東尼奧還是費裡曼的手術方法,都無法對大腦部位進行精確的定位,這使得不同醫生得到的手術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出於以上考慮,在安東尼奧獲得諾貝爾獎一年後,蘇聯以「反人性」為由禁止了「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其他國家也先後開始限制「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使用。
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除了極少數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外,「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遺產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毫無疑問是諾獎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項發明。其衍生出了包括《飛越瘋人院》在內的一系列文藝作品,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無數患者因為輕微的精神系統异常,就因接受手術變成了智力低下、性格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的的傻子與怪胎,這給醫學界帶來許多反思。
誠然,「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流行與獲獎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當時精神病的氾濫以及對大腦認知的淺薄,是這種殘忍手術的主要推手。
事後諸葛亮式地批判當時醫學界的行為以及諾獎委員會的決策是不可取的。
可如果說我們能够從中學習到什麼,那就是時刻對科學保持一種敬畏之心。
儘管人類對大自然以及人體的理解已經今非昔比,但我們的認知依舊有著不可忽視的局限性。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對於科學而言,也是如此。
在面對新興事物時,我們應該抱著一種審慎的態度去檢驗。如果當時的學術界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背後的科學原理與潜在的副作用,那些被手術摧毀的家庭或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局。
封面來源:YouTube截圖
參攷內容:
1.https://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5014576&ps=rs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botomy#:~:text=A%20lobotomy%2C%20or%20leucotomy%2C%20is,of%20the%20brain%2C%20are%20severed.
3.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5629160
4.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49/moniz/facts/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