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8月,血糖值就開始上升!至少3億國人的血糖“越界”了

養生健康 100℃ 0
摘要:在我國,大約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處在「糖尿病前期」;每10個成年人裏,便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中國藥物與臨床》雜誌曾刊文提醒,即使血糖水准正常的人,每年8月起,體內的血糖值也開始慢慢爬升。每年8月,血糖值開始上升,9、10月入秋,糖尿病發病會有所增加;夏季6、7月份,普通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最低,糖尿病發病率也最低。

在我國,大約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處在「糖尿病前期」;每10個成年人裏,便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

《中國藥物與臨床》雜誌曾刊文提醒,即使血糖水准正常的人,每年8月起,體內的血糖值也開始慢慢爬升。

當一個人的血糖水准高到一定程度,就離糖尿病不遠了,而糖尿病有100多種併發症,失明、頭暈、腎衰等均可隨之而來。

為什麼血糖水准從8月開始有所提升?怎樣控制好調皮的血糖?《生命時報》(微信內蒐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受訪專家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龔雄輝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二科主任醫師李秀麗

每年8月,血糖值開始上升

《中國藥物與臨床》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

每年8月,血糖值開始上升,9、10月入秋,糖尿病發病會有所增加;

冬季1、2月血糖值最高,為糖尿病高發期;

5月氣溫回暖,血糖逐漸下降,糖尿病發病减少;

夏季6、7月份,普通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最低,糖尿病發病率也最低。

為什麼血糖水准從8月開始爬升?這主要與氣溫、飲食習慣、運動水准、情緒等變化有關:

進入8月,天氣慢慢凉爽,越來越低的氣溫會刺激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素分泌,肝糖原分解和胰高血糖素(昇糖素)分泌增多,血糖易升高;

天氣凉下來後,人們的飲食也開始偏油膩,肉多青菜少;

到了冬天,室外寒冷,戶外運動减少,而運動可以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春夏季節,胰島素的敏感度會增强,胰島素分泌往往高於其他季節,再加上體內新陳代謝旺盛,能量消耗大,身體消耗的糖也較多。

囙此,血糖水准在夏季最低,從8、9月份開始慢慢爬升,在冬季達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對健康的人而言,即使血糖值在8月有所上升,也不會超過上限值;而對於處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而言,秋冬季的血糖水准要比春夏季更難控制,也就是說,從8、9月開始,要格外注意控制好血糖水准,預防血糖過高。

3億~5億國人的血糖“越界”了

血糖升高到什麼程度就該警惕了?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可能會暗自慶倖:血糖雖然超出正常值,但並沒有診斷為糖尿病,說明很健康。

其實,這時你已經踏入糖尿病“候選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

現時,我國至少有3億~5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被認為是糖尿病發生的“分水嶺”,此時,個體血糖水准比正常人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一般分兩種情况:

空腹血糖偏高(IFG),其血糖介於6.1~7.0毫摩爾/昇之間;

糖耐量异常(IGT),空腹及餐後血糖均偏高,血糖介於7.8~11.1毫摩爾/昇,也稱糖耐量受損。

而如果空腹血糖值≥7毫摩爾/昇,或糖尿病症狀加隨機血糖值≥11.1毫摩爾/昇、餐後2小時血糖值≥11.1毫摩爾/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2.8%,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達35.2%,也就是說,每個糖尿病患者身後都站著3名“後備隊員”,且每年約有5%~10%的人會進展為糖尿病。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證實,血糖超過正常值,即使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神經病變

高血糖如果損害周圍神經,會出現四肢麻木、疼痛、冰涼及蟻行感;如果損害植物神經系統,會出現胃脹氣、飽腹感;如果損傷顱神經,則會出現眼瞼下垂、視力下降等。

代謝紊亂

糖代謝紊亂時,也容易出現脂肪代謝紊亂,引起血脂异常,導致脂肪肝等;有時還會伴隨蛋白質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升高。

腎功能受損

血糖血脂异常,血壓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腎功能异常,促使糖尿腎病發生和發展。早期表現為尿中有泡沫、活動後小腿浮腫,晚期出現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腫等。

血糖在悄悄升高的訊號

血糖長期高於正常值,身體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提醒你該關注“高血糖”了。

吃飽就困

常吃精米精面和含糖飲料,會加重胰島負擔,易出現昏昏欲睡、體力透支等表現。長此以往,還可能發生慢性胰島素抵抗。

“垃圾食品”上癮

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時,身體會分泌一種物質,讓人感到饑餓。幾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難受的人需要警惕了,此類食物消化速度快,易導致血糖紊亂。

體重“屢减不降”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前期患者體重都超標。單純减少熱量攝入後,體重依然不减的人,更應警惕。

大腹便便

細胳膊細腿大肚子的體型,又稱為腹型肥胖。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即為腹型肥胖,這種體型的人更易發生胰島素抵抗。

另外,腹型肥胖的人內臟脂肪多,會加速動脈硬化的行程,新增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血壓偏高

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

當身體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時,應該警惕是否與血糖升高有關,並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健康生活管道是降糖“良藥”

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佳階段。多項研究證實,在糖前期進行生活干預,一半人可以繞開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幹預專家共識(2019)》指出,單純的空腹血糖偏高(IFG)或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屬於較低風險,可以主要以生活干預為主。

1

飲食干預

平衡膳食,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

烹飪時要儘量採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

適當進食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限鹽限酒,最好滴酒不沾,如果飲酒,要計入總熱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熱量。

2

運動干預

有氧和抗阻運動,要聯合進行,為了避免損傷,應根據自身情况調整運動計畫。

中等强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桌球、羽毛球等,每週至少3次,每次持續運動20~60分鐘或不少於10分鐘。

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和杠鈴等,每次2~3組,每組8~10次,組間休息2~3分鐘;每週至少2次抗阻運動,之間應間隔1~2天。

3

控制體重

超重或肥胖者要將BMI(體重指數)調整到24左右,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准。

空腹血糖偏高(IFG)+糖耐量异常(IGT)合併1種及以上風險因素的人群屬於較高風險,比如有糖尿病遺傳家族史、肥胖、年齡在40歲以上、乏力、皮膚瘙癢、傷口不容易癒合等,可考慮在調整生活管道的同時選擇適當的藥物干預。▲

本期編輯:鄭榮華

等等,右下角點個在看再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