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799年,這一年正是中國清朝嘉慶四年,名為太上皇而掌握有實際權力的乾隆皇帝,過完了他那漫長而又滿足的一生,享年89歲,同時也帶走了“康乾盛世”最後的榮光。而真正開始掌權的嘉慶皇帝,則開始面對國勢日益衰落的滿清皇朝,儘管用盡渾身解數依然沒有挽回多少。
最為明顯的表現在於,乾隆皇帝繼位登基的時候,國庫裡面還有著6000萬兩的銀子,算得上是國家富強,在當時的全球範圍內都算得上是超級經濟大國。不過由於乾隆皇帝此時才剛剛繼位,還沒有來得及幹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所以這個成就自然也不是他的,而是屬於他老爹雍正皇帝的。
雍正皇帝在1722年繼承帝位,每一天都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幹活,從淩晨五點就開始上班,晚上也要加班到淩晨一點,一天就睡四個小時,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投入到了對於國事的治理。在雍正統治期間,他改革了官員的薪水結構、百姓們的稅收制度等等,讓國家進入了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等到雍正於1735年去世的時候,清朝的國庫已經從他登基之初的800萬兩銀子變成了6000萬兩,而且百姓們也並沒有囙此而不滿,百姓們的生活其實也變得更加寬鬆美好,雍正用13年的時間做到了國富民富,繼承了雍正皇帝全部遺產的乾隆皇帝,在一開始也是向“以勤先天下”的雍正看齊,過著極為勤奮樸素的生活。
乾隆的這種堅持讓滿清的發展到達巔峰狀態,最多的時候國庫中有著8182萬兩白銀之多,然而乾隆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後,尤其是在取得一些成就以後,他漸漸就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起來。乾隆一心想要成為像祖父康熙那樣的“盛世明君、千古一帝”,也就是說需要獲得很美好的名聲,而這種名聲基本都是靠打仗打出來的。
所以乾隆皇帝多次對外作戰,而且還有好幾次是毫無必要的作戰,純粹是乾隆為了個人的名聲而小題大做,甚至於可以稱得上是窮兵黷武,這種規模巨大的大型戰爭事件,基本上伴隨了乾隆皇帝的全部統治時期,事件跨度長達半個世紀,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每一次作戰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與人力,而歸根結底就還是財力。
同時也正因為乾隆長時間大規模對外用兵,所以漸漸引發內部的民怨沸騰,等到乾隆統治晚期的時候,已經爆發了多地大規模的起義,如白蓮教起義等等,所牽涉的地盤極為廣闊,人數也極多,至於那一些小規模的零星起義更是層出不窮,為了鎮壓這些起義事件也消耗了大量的國力。
在戰事之外,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也是消耗財富的因素之一,每一次下江南都是數千人以上的隊伍浩浩蕩蕩,衣食住行全都還是最為頂尖的配寘,另外乾隆本人的生活也極為奢侈,花掉了大量的財富,以至於等到嘉慶實際掌權的時候,打開國庫卻發現空無一物,不得已只能抄沒和珅的家產來填補空缺,以至於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俗語。
參考資料:《清史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