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信了!這20個你一直照做的養生方法都是騙人的,坑了幾輩人!

養生健康 108℃ 0
摘要:“喝醋可以軟化血管”、“血脂高不能吃雞蛋黃”、“紅糖紅棗能補血”……這些耳熟能詳“養生建議”是不是感覺多年來家人一直這麼強調。據畜牧學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數據,散養雞蛋和雞場蛋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維他命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

“喝醋可以軟化血管”、“血脂高不能吃雞蛋黃”、“紅糖紅棗能補血”……這些耳熟能詳“養生建議”是不是感覺多年來家人一直這麼強調。

現在告訴你:這些“養生知識”,很多都沒有科學依據,坑了幾輩人!

一、飲食營養

1、土雞蛋營養價值更高

真相:營養價值和普通雞蛋沒區別

近些年,菜市場裏的土雞蛋比洋雞蛋價格更高,有人認為散養的土雞蛋更天然、更安全。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所謂“笨雞蛋”、“土雞蛋”、“柴雞蛋”,指的都是農家散養雞蛋,並不比普通雞蛋更營養。據畜牧學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數據,散養雞蛋和雞場蛋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維他命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而蛋黃顏色與飼料原料有關,和養殖管道無關。如飼料中新增青菜葉、藻類、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類胡蘿蔔素物質,蛋黃顏色自然變深。

囙此,從營養價值看,重要的是雞吃什麼,雞的生活狀態是否健康,是否存在環境污染等問題,而是不是農家養的笨雞蛋並不那麼重要。

健康時報資料圖。張慧攝

2、雞蛋黃膽固醇高,血脂高不能吃

真相:適量吃蛋黃不會導致高膽固醇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營養科陳彬林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很多人吃雞蛋把蛋黃丟掉了,殊不知雞蛋裏很多營養物質其實都存在於蛋黃中。

蛋黃複含多種微量元素,也是有利降膽固醇的磷脂的極好來源,並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同時還有膽鹼和甜菜堿(輔助降低血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對於很多人擔心的蛋黃中膽固醇含量太高引起高脂血症,現時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在我國成年人中,適量的雞蛋攝入(平均每天約1個雞蛋)與缺血性心臟病、主要冠狀動脈事件、出血性腦卒中等的風險降低有關。

3、清淡飲食就是要吃素、少吃肉!

真相:要口味清淡

對於“三高”患者來說,醫生都會建議清淡飲食,但並不意味著就是吃素,魚、肉、蛋、奶一口都不吃。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李全民在2019年健康時報刊文:清淡飲食標準是少油、少鹽、少糖。“葷”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也是B族維他命的來源。比如,魚肉、蝦肉、雞胸肉都屬於高蛋白、低脂肪肉類,很適合“三高”人群食用。

4、骨湯、濃湯有營養、補身體!

真相:嘌呤高、導致高尿酸

現在不少人愛“煲靚湯”。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餘學清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過於追求“老火湯”,或者喝湯太多,會與腎病產生一定關聯。隨著年齡越增長,腎小球的濾過率越逐漸降低,老年人喝太多“老火靚湯”對腎臟的損傷更大。

燉煮時間過長,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高嘌呤的攝入,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的發生,血尿酸的升高、或尿酸水准的驟升驟降,除了會引發痛風急性發作外,還可能導致腎臟以及心血管的損害。

此外,“靚湯”香濃,原材料裏少不了雞、鴨、猪骨、猪肺等肉類,富含蛋白質,如果飲湯再食“湯渣”,日日如是,高蛋白代謝要經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會新增腎臟負擔。

5、喝醋可以軟化血管

真相:只是想當然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孫桂菊於2015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靠喝醋來軟化血管是想當然的想法。

之所以有人認為醋有軟化血管的作用,主要是因為醋的酸性作用,但是醋在人體體內不可能發生這樣的軟化現象。

喝進胃裡的醋卻很難改變血液的酸鹼度。因為人體有大量的機制調節血液的酸鹼度,不會因為喝醋就讓血液變成酸性。

6、這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真相:食物相克理論不存在

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則容易結石;維他命C和海鮮不能同吃,否則會中毒……“食物相克理論”應該是流傳最廣的養生謠言之一。

現在告訴你:沒有理論解釋,沒有實驗證據,沒有臨床實驗積累,這個東西是不存在,不真實,不可靠的!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在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食物相克並沒有科學依據。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的“相克食物”後確實出現身體不適,這通常是由於季節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變質等因素引起的,與“食物相克”無關。

7、紅糖、紅棗女生吃能補血

真相:並不能補血

近年來,紅糖被包裝為“養生神器”,受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喜歡。加了薑汁、桂圓、紅棗的保健紅糖,更是受歡迎。然而,事實的真相是:你可能被騙了好多年!

紅糖是沒有經過精煉的糖,其中高達96.6%的成分是糖類,而包括鐵在內的礦物質的含量非常少。想用紅糖補血是不可靠的。喝紅糖水,最多就是給能量不足的你補充必不可少的糖分。

雖然紅棗皮紅紅的,但紅棗的鐵含量並不高。幹棗中的鐵含量大概是2毫克/100克,鮮棗中更低,只有1.2毫克/100克,而且棗裡面的鐵不好吸收。相似的,棗的含糖量也比較高。

真正的補鐵食物:紅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在內的紅色的肉,動物血、動物肝臟等。

二、生活習慣

1、“春捂秋凍”身體好

真相:因人而異、適度而行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尤麗2019年在“北京114預約掛號”微信公號刊文表示,春捂秋凍是古人對養生的總結,雖然有增強體質的作用,但要因人而異、貴在適度。

對於老人、兒童、月經期及妊娠期的婦女以及患有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的人群,不適宜秋凍,同時還需要根據天氣變化適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即使適合秋凍也要護住頭部、肚臍、後背、肩膀和雙腳這幾個重要部位。囙此根據自身習慣適當“春捂秋凍”强體質。

2、打呼嚕意味著睡得香、睡得深

真相:打呼嚕其實是呼吸暫停綜合征

我們經常以“鼾聲如雷”等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睡得死,睡得沉,老一輩們仿佛有的時候也會因為自己睡覺打鼾做辯解:睡覺打鼾,說明睡得香,睡眠品質好。

但是,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林俊嶺在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呼嚕響並非是睡得香、睡得深的表現,實際上可能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及夜間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如果鼾聲很大、很不規律,並且白天十分疲倦,甚至不自覺地打盹,這些很可能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徵兆,要及時就醫。

3、飯要趁熱吃才養胃

真相:長期可能會導致癌症

國人偏愛熱食,喜歡趁熱吃。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食管胃腸外科二區科室主任楊祖立在2018年健康時報刊文表示,高溫食物從口腔進入胃部的過程中,三個部位都很受傷。

第一關進入口腔,燙傷的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潰瘍;第二關從咽部沿著食管遊走,食管內壁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溫度是60℃,易受損;第三關是胃黏膜。所以常常會出現入口不燙,卻會把食道、胃“燙傷”的情况。

4、年齡大了睡硬板床身體好

真相:反而會傷腰

中老年人不適宜睡太軟的床墊,但睡硬板床也並不是讓人撤掉床墊、在硬床板上鋪上床單就睡,只是區別於軟床墊的一種說法。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傷三科主任吳少鵬在2016年接受老人報採訪時表示,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負重和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於腰痛症狀緩解。但如果直接睡硬木板,不能配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腰部得不到支撐,就會出現腰酸背痛等症狀。床板上要墊3~5釐米的軟墊。

5、按摩淋巴能排毒

真相:根本沒有科學依據

很多美容養生會所都有“淋巴排毒”的項目,聲稱按摩淋巴可以起到排毒治病的療效。不過專家認為,淋巴排毒根本是個偽概念。

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長林桐榆在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現時,我國的衛生監督部門沒有審批過一項‘淋巴排毒’的科技。所謂淋巴排毒,根本沒有科學依據。”

那麼文宣中說的多有堵塞是真的嗎?健康狀態下,淋巴是不會堵塞的,它們自己就會正常迴圈,根本無需你去按壓排堵。相反,如果你淋巴真的堵塞了,這是疾病,壓根不能亂按,反而還會擴散,加重病情。

6、清宿便、排腸毒,身體更輕鬆

真相:都是商家的行銷噱頭

“宿便”、“腸毒”,聽起來像很專業醫學詞彙,其實沒什麼科學依據。

2014年,國醫大師許潤三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強調,中醫中沒有“宿便”一說。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澤民於2014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解釋,現在市場上很多所謂“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的成分都是瀉藥,時間久了就會造成一些胃腸功能紊亂,容易導致大腸黑變病,造成腸道黑色素沉積,甚至帶來腸道癌症隱患。

所有,所謂的“清宿便,排腸毒”,只不過是商家的行銷噱頭,不管是在中醫上還是西醫上都沒有科學依據。

7、睡前喝點紅酒,幫助睡眠

真相:紅酒也是致癌物

“每天喝一杯紅酒,能够保護心血管,還有助睡眠。”不少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真相是,睡前飲酒不僅不助眠,而且長期危害比失眠更嚴重。

首先,長期睡前飲酒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大腦細胞受損,會出現腦供血不足、大腦缺氧等問題,所以酒後容易引起頭暈、頭痛等一系列症狀,影響大腦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等神經認知功能。其次,長期飲酒助眠或大量飲酒還會導致真正的失眠。酒後入眠還可能導致睡眠呼吸障礙和呼吸暫停。

而且,世界衛生組織把酒精(及酒精類飲料)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從有利於健康的角度,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永遠是不喝酒!

健康資料圖。王月明攝

三、醫藥健康

1、吃維他命C能防感冒

真相:並沒有用

中國首批注册營養師穀傳玲在2018年健康時報刊文,“維他命C能防治感冒”的說法流傳甚廣,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吃維他命C防不了感冒。

有研究發現,平時服用維生素C,並不能防治感冒,感冒了再服用維生素C,也基本不能縮短病程或者緩解症狀。

2、孩子發燒捂汗退熱好得快

真相:更易導致嚴重疾病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吳珺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感冒後用被子捂著發汗,對成人來說,這樣做有時候確實有效,但對寶寶是不適合的。

因為寶寶四肢供血不足,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神經很容易發生紊亂,如果被包裹過嚴,反而無法散熱,同時導致脫水、代謝性酸中毒,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腦缺氧。臨床上有一種專屬於兒童的疾病——“蒙被綜合征”,就是把寶寶錯誤包裹引起的嚴重疾病。患兒處於發熱期,尤其要注意應當散熱,不能捂。

3、流鼻血要抬頭止血

真相:做法並不科學

很多人在流鼻血時會仰頭、塞紙,但做法並不科學。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護士長李秀雅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仰頭可能導致出血從後鼻孔流向咽喉部,然後咽入胃裡,導致胃部不適,如果出血量多,還可能導致出血嗆入氣道。

正確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壓住雙側鼻翼,張口呼吸,大約3~5分鐘,一般少量的鼻出血就可以止住了,特別提醒:按壓部位是在鼻翼兩側,這樣才能到達止血效果。

4、按摩頸椎能治頸椎病

真相:不可隨意按摩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王小衡201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頸椎病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常見病,雖然大力按摩,患者在短時間內會感覺比較舒服,但症狀很快又會出現,還會加速頸椎病的發展。

大力按摩後肌肉水腫,反反復複形成惡性循環,按摩力度增大。長期大力按摩會破壞頸椎穩定性,加速椎間盤的退變突出,使頸脊髓受到更嚴重的壓迫。患者頸部不適3~5天內不緩解,就應儘快去正規醫院,不可隨意按摩。

5、換季輸液能通血管

真相:這種方法害人不淺

每到換季,都有一大批老年人奔醫院,靠輸液通血管。然而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長吉訓明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說,這種方法害人不淺,不僅沒有用,搞不好還“要人命”。

吉訓明院長解釋:導致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就拿缺血性腦卒中合併房顫患者來說,其病根是在房顫。若平時患者沒有做好預防,自己盲目輸液,就好比打仗拿錯了武器,反倒容易送命。

再說“輸液通栓”。那些活血化瘀的中藥注射劑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腦血栓,看似鮮活有道理,實則沒有科學依據!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對腦卒中後每年定期輸液和不輸液進行科學的臨床對比研究。輸液反而可能讓引起心衰、藥物過敏反應等情况,誘發或加重疾病。

6、腎虛了就要壯陽

真相:補腎≠增强性功能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龐然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有些男性朋友習慣“腎虛”直接買點“壯陽”的藥物。其實,這主要是很多人對中醫腎主生殖這一概念的誤解。

大家認為既然腎掌管著人體的生殖功能,那麼用點增强性功能的藥物肯定就能補腎。其實不然,從中醫來講,人體的腎虛可分為腎氣虛、腎精虛、腎陰虛和腎陽虛。如果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體質,亂用“壯陽”藥物只會有害無益。

标签: 養生 雞蛋 營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