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跟速食麵真的不要再捐了”說明了什麼

河南 70℃ 0
摘要:明確飽和和匱缺的物資,讓愛心援助貼近灾情現實,精准抵達。志願者呼籲捐贈者要看到前方的真實需求,“起碼水跟速食麵真的不要再捐了,嚴重飽和。”此次洪水灾害影響的地區和群眾較多,每天的物資消耗巨大,羣衆首先面臨食品物資短缺困難。現時,水、速食麵和麵包等食品能充足供應、漸趨飽和,這樣的積極局面來之不易,背後是社會各界積極支援災區的結果。

摘要

中青評論

明確飽和和匱缺的物資,讓愛心援助貼近灾情現實,精准抵達。

近些天來,河南受灾地區的求助資訊刷屏。在《南方周末》的一篇報導中,負責對接後方需求、核實前方資訊的民間志願者發現,在洪灾頭兩天,居民們的主要需求是速食麵、瓶裝水等基本生活物資。但在居民不斷轉移到安置點、民間救援隊不斷搶險救援的當下,來自災區的求援內容開始變得多樣。志願者呼籲捐贈者要看到前方的真實需求,“起碼水跟速食麵真的不要再捐了,嚴重飽和。”

此次洪水灾害影響的地區和群眾較多,每天的物資消耗巨大,羣衆首先面臨食品物資短缺困難。現時,水、速食麵和麵包等食品能充足供應、漸趨飽和,這樣的積極局面來之不易,背後是社會各界積極支援災區的結果。這兩天,新鄉市原陽縣扁擔王村號召村民“支鍋!和麵!炕油饃!”支援衛輝,字裡行間透露著濃濃的鄉情厚誼,非常打動人。這也是一個愛心援助和求援需求精准聯通、高效銜接的範例。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現時,救援人員開展救災工作還需更多專業救援設備,比如水上救援和路面救援所需的物資仍有缺口。而一旦缺乏救援工具,救援效率就會變低。受困羣衆轉移安置後,會產生其他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需求,比如住宿需要的防潮墊、被褥床和折疊床,衛生紙、尿不濕、女性用品等物資缺口仍然較大。此外,由於天氣炎熱,人們還需要防暑降溫用品。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的現場活動,極容易因摩擦碰撞或雨水浸泡致使身體受傷,羣衆感冒發燒或腸胃不舒服等小病症,都需一些臨時急救藥品。這些存在缺口的物資,應受到社會援助的關注和重視。

各地存放物資的倉庫空間有限,有的已被洪水淹沒摧毀,過多的食品捐助會佔據較多庫存,新增當地其他物資儲存轉運的負擔。同時,短缺物資的求援需求也要很好地傳遞出去。在社交媒體上,有些求援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但“過時”的求助資訊卻仍在流傳。很多媒體或機构通過各種管道收集需求,以求打通求援和援助的資訊銜接,但由於無法同步統一,依然會產生分散重複的問題,難以給社會捐助體系以明確清晰的發力點。

既然是應急救援,那就要急人所急,援人所需。社會援助是人們愛心善意的體現,但捐助不僅需要激發愛心和同情,更需要全社會堅守理性,以高效透明的體系發配物資,站在受助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有時,某些物資趨於飽和,那捐助重心就應立即向物資缺口傾斜。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科學合理的社會援助體系,不僅要實現人力、物力的高效調配,更要搭建起統一快捷的資訊平臺,動態反映災區所需,明確飽和和匱缺的物資,讓愛心援助貼近灾情現實,精准抵達。在這次雨灾中,一份“救命檔案”救了3000多人。在當時令人眼花繚亂的求援資訊中,檔案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清晰感,打撈彙聚起很多有效的求援、救援和物資資訊,顯現出互聯網科技共亯高效的長處,為後續提升應急救援工作水准提供不少啟發借鑒。

多樣的求援內容,反映著災區不同人群的物資需求,物資是否充足完備,直接影響著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效果。從第一時間搶救、轉移危難羣衆,到汛情逐步緩解、陸續投入災後重建,每個階段面臨的任務重點不同,災區群眾的需求結構也會發生改變。對此,社會援助的重點和方向也應有所變化。如果社會援助明顯滯後於災區救援重建工作,那進入災區的大量物資就會重複飽和,造成資源浪費。改善社會援助體系,需要資訊高速準確流通,也需要社會、企業和個人有充分的理性自覺,根據災區需求選擇自己表達愛心的管道,讓代表著社會愛心的物資能第一時間用在搶險救人和災後重建的“刀刃”上。

撰文/白毅鵬

編輯/任冠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标签: 援助 受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