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藏措勤縣7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類活動歷史及其影響”科考分隊,7月26日完成西藏自治區第三大湖泊——位於阿裡地區措勤縣境內海拔4613米紮日南木錯的水文、生態等考察工作。
在此之前和期間,科考分隊還派出科考小組分別前往改則縣拉果錯(海拔4500米)和措勤縣昂古錯(海拔4600米),完成這兩個湖泊流域內表土樣品採集任務。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科考隊員乘充氣快艇考察紮日南木錯歸來。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科考隊員、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賀躍介紹說,紮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湖泊,屬東西向構造斷陷湖,湖面海拔4613米,最大水深71.55米,它距離措勤縣城約12公里,是一個東西長近5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面積約1023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
紮日南木錯最突出的特點是古湖岸沙堤發育明顯,最高一級古湖岸沙堤高出現時湖面近百米,如此劇烈的湖面變化說明紮日南木錯對氣候變化具有敏感的響應。
賀躍表示,科考分隊現時對紮日南木錯的研究主要從三個層面開展:一是在湖中不同深度放置溫度計監測水溫的變化,這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有利於瞭解紮日南木錯的水文特徵,監測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二是科考分隊每年都會採集紮日南木錯湖泊表層沉積物,更新和補充已有的青藏高原湖泊表層沉積物樣品庫。青藏高原湖泊眾多、類型豐富、差异顯著,分析測試不同湖泊表層沉積物中特定生物標誌化合物的含量及其與各環境因數(如溫度、鹽度、酸鹼度等)的相關性,科研人員可以建立該化合物與環境因數的轉換方程,進而用於重建過去環境變化。
三是通過重力鑽採樣器採集紮日南木錯湖底深度約1米左右岩芯,可能代表過去幾千年的沉積記錄,利用前述生物標誌化合物含量與環境因數的轉換方程,可以重建當地過去幾千年的環境變化,並討論其影響機制。
他指出,由於26日當天紮日南木錯湖面風大浪急,科考隊員乘充氣快艇在湖上對水文、生態等考察近兩個小時後,出於安全因素,未進行湖中溫度計讀取及湖底採樣工作,决定後續再擇機實施。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科考隊員在拉果錯湖岸邊採集科研樣品。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科考隊員、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侯孝歡等25日、26日分別前往拉果錯和昂古錯採集湖泊流域內表土樣品,沿湖泊周邊每間隔1至2公里採集表土樣品近30份。
侯孝歡說,利用湖泊相關名額重建青藏高原過去氣候環境變化必須開展名額的現代過程研究,這就需要科研人員採集湖泊流域內表土和湖泊表層沉積物樣品來分析名額與現代氣候要素之間的關係,從而更準確地重建青藏高原過去氣候環境變化。(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