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運動員有多難?原來三比特奪牌選手都來自湖南“兩化三州”

湖南 77℃ 0
摘要:諶利軍25日在決賽上的一波三折和絕地反擊,更是讓舉重比賽的魅力得以充分體現。7月26日,“從特困家庭走出的世界冠軍”話題登上熱搜,諶利軍等金牌選手的成長故事引發關注。鮮為人知的是,本届東京奧運會四比特奪牌的舉重運動員中,三比特都來自湖南“兩化三州”的農村家庭。

【文/觀察者網嚴珊珊】連著三天,中國舉重隊以三金一銀的成績在東京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力量。諶利軍25日在決賽上的一波三折和絕地反擊,更是讓舉重比賽的魅力得以充分體現。

“舉重運動員太不容易了”,是幾乎所有觀眾看完比賽的第一感受。與其他競技項目的“血淚史”體現在場下不同,舉重比賽,是肉眼可見的殘酷和傷痛,且運動員奪金後的“商業化收益”,普遍被認為不如桌球、羽毛球、游泳等項目高,因而觀賽感更揪心。

7月26日,“從特困家庭走出的世界冠軍”話題登上熱搜,諶利軍等金牌選手的成長故事引發關注。

鮮為人知的是,本届東京奧運會四比特奪牌的舉重運動員中,三比特都來自湖南“兩化三州”的農村家庭。所謂“兩化三州”,是在湖南舉重界乃至中國舉重界都非常有名的安化和新化兩個縣,以及湘西州、永州和郴州三個市州。

走到今天,這些運動員不僅舉起了突破極限的重量,也舉起了家庭的希望。

7月25日,東京奧運會男子舉重67公斤級決賽中,抓舉落後對手6公斤的諶利軍,在對手已經提前慶祝的情况下,挺舉環節上演驚天逆轉,全力一搏舉起了187公斤的杠鈴,為中國隊摘下第6金。

賽後採訪時,諶利軍幾度哽咽,感歎自己“真的不容易”,從裡約因傷退賽到東京逆轉奪金,“有很多辛酸,自己一直以來憋著一股氣”。

因為奪金受到關注,諶利軍從貧苦農村家庭走出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道了,“他值得一個‘爆’的熱搜第一,更值得讓更多人看到舉重運動員!”網友感歎道。

7月26日,“從特困家庭走出的世界冠軍”話題登上熱搜,舉重冠軍的勵志故事引發熱議。

家庭條件困難,父親生病母親撐起全家

1993年2月8日,諶利軍出生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楊林村虎形組。據《瀟湘晨報》報導,諶利軍母親諶友珍稱,諶利軍從小沒有單獨房間,一直跟著父母睡,訓練回來大一點了就和奶奶睡,所以他跟奶奶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以下是諶友珍的自述:

我爸去世得很早,我媽的腎臟和肺部都有問題,我老公的身體也很不好,不僅有糖尿病,還長了腦腫瘤,我弟弟有先天性心臟病,我自己也有一點殘疾,耳朵有點聽不見,我兒子當時又很小,所以整個家五口人全靠我一個人賺錢來養活。

後來兒子進省隊有薪水了,生活費和學費不需要我掏錢了,我肩上的擔子才輕了一點兒。等到他18歲了,我也去了長沙打工,一個月一千塊錢,但比起做瓦來說輕鬆多了。做瓦灰塵很大,長年累月我皮膚感染,直到現在都還有後遺症,一到夏天身上的皮膚就很癢。

我老公和我弟弟是在同一年去世的,那年對我們家的打擊是巨大的。當時我在長沙工作,我媽媽一個人在家,每次打電話她都在哭。我在長沙工作了十年,我媽媽也就守著一個空房子守了十年。今年我回來在家裡照顧我媽,奧運我們倆一起在家裡看。

少年時的諶利軍骨架大、肌肉有勁、暴發力强,是個練舉重的好苗子。諶利軍10歲那年,益陽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舉重教練蔣益龍相中了他。

諶利軍小時候和母親的合影

可諶利軍母親猶豫不決,家裡條件不好,送到體院,一年得花費近萬。蔣益龍多次來到諶利軍家,勸說其家人消除顧慮。

8月28日,臨開學只有兩天了,再不報到就晚了。當天,蔣益龍在諶利軍家等了六個小時,不見諶利軍回來,蔣益龍坐不住了,打著火把上山找諶利軍,在山坡上找到了正在挖洋芋的諶利軍,蔣益龍拉起諶利軍的手,“走,跟我去益陽。”諶利軍使勁甩開蔣益龍的手,“我不去。”在諶利軍的心裡,他是很想去練舉重的,他喜歡搞運動,只是他不想給父母增添更多壓力。

當晚,在父母的勸說和支持下,諶利軍回心轉意,答應和蔣益龍去益陽體院練舉重。連夜,師徒二人乘坐手扶拖拉機去往益陽。

然而,在益陽體校的第二年,諶利軍父親重病,家裡的頂樑柱垮了。

諶友珍屢次想勸說諶利軍放弃舉重這條路:

練了一年之後我再去看他,我直接就跟蔣教練說,我兒子不練了,蔣教練問我怎麼了,我說他爸爸生了病,我們家沒錢,教練說沒有關係,讓我問問我兒子的意見,我兒子還是想要堅持練下去,我就依著他了。

他很爭氣,在體校練了三年就進了省隊。剛進省隊的時候,各種費用都要自己掏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平時他沒錢請同學朋友吃飯,我也從來沒提著東西去拜訪教練,很感謝教練這麼多年對我兒子的照顧。

18歲時,諶利軍正式進入湖南省舉重隊,每個月有了薪水,他每個月寄兩百元給父親,打到卡上,交代父親,“買點東西吃”。

2012年,諶利軍父親去世,諶利軍第二年才拿到屬於自己的第一個獎,諶利軍媽媽覺得很遺憾,丈夫沒看過兒子訓練的樣子,諶利軍自己也很遺憾,爸爸沒能看到他拿獎。

據《三湘都市報》7月26日報導,在東京奧運會上,諶利軍的右上臂有一條約15釐米長的傷疤,是他在去年10月舉行的全國錦標賽上留下的,當時,他在挺舉第二次試舉中意外受傷,送醫後被診斷為手臂肌腱斷裂。

奧運備戰期間遇到這樣的意外,諶利軍咬牙挺過來了。“當時也想不了那麼多了,已經吃了這麼多年苦,最後只能拼了!”

雖然回答得“輕描淡寫”,但短短半年左右時間,從受傷到重新回到世界頂級水准,有多難有多苦,只有諶利軍自己知道。

7月25日晚,得知兒子拿下奧運金牌,諶友珍在電話裏哭著說:“我這個兒子真的不容易!謝謝大家關心!”

抓舉失利後,諶利軍母親低頭為兒子祈禱

舉重:“兩化三州”貧困家庭的希望

據《瀟湘晨報》報導,其實,為中國代表團在女子舉重49公斤級摘下東京第二金的侯志慧,也來自農村家庭。

1997年3月18日,侯志慧出生於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梅塘村。小時候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一次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侯志慧被她的啟蒙教練李志平發掘招入舉重隊。

“其實我們的運動員,家裡幾乎都是(像侯志慧)這樣的條件,也幾乎都是這樣被我們的教練員招進省隊的。”湖南省舉重隊總教練周均甫稱,“你不知道的是,我們絕大多數舉重運動員都來自我們湖南的‘兩化三州’那些貧困的農村家庭。”

所謂“兩化三州”,是在湖南舉重界乃至中國舉重界都非常有名的安化和新化兩個縣,以及湘西州、永州和郴州三個市州。

7月26日,奪得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55公斤級比賽亞軍的廖秋雲,就來自湖南省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

2016年在裡約奧運會奪金的龍清泉、向豔梅,來自湘西州的龍山縣和保靖縣,其中向豔梅1992年出生在保靖縣,由古丈縣輸送。

2016年在裡約奧運會男子舉重56公斤級比賽中,龍清泉以總成績307公斤打破世界紀錄,1990年出生的他,第一次進入湘西體校的舉重訓練中心時只有9歲。

龍家人靠殺豬賣肉的收入維持生計,從6歲起,龍清泉就經常在放學後幫父親把賣肉的板車推回家。進入舉重隊後,龍清泉還會收集一些飲用水瓶類的廢品去賣,以補貼開支缺口。

“2000年奪得湖南舉重第一塊奧運金牌的楊霞(湘西州保靖縣),倫敦奧運會金牌得主王明娟(永州江永縣),以及像樂茂盛(永州寧遠縣)、廖素萍(永州江永縣)、龍玉鈴(湘西州古丈縣)、楊煉(湘潭縣)、楊帆(懷化沅陵縣)等運動員,幾乎都是出生在貧寒的家庭裏。”周均甫介紹。

舉重金牌:天賦、努力和戰術的結合

舉重運動員的奪金史,與其他所有競技體育一樣,都是“血淚史”,人們之所以更心疼舉重運動員,是因為比賽中每一次試舉,運動員使出渾身力氣、青筋暴起、臉漲得通紅的樣子,更直觀地讓人感受到了競技體育的殘酷和艱辛。

但舉重不是吃苦就行,正如很多金牌選手的啟蒙教練所說,這些人被選中,也因為他們是“好苗子”。

據湖南省紅網報導,諶利軍啟蒙教練蔣益龍回憶稱,初次見到諶利軍,印象是:瘦、有精神、個子不高。

第一次見面,諶利軍中午一點才到體院,當時他早中飯都沒吃。蔣益龍對諶利軍做了兩項測試,立定跳遠和俯臥撐。諶利軍光著脚在水泥地板上,用力一跳,2.36米。俯臥撐做了五十個,考慮到沒吃早中飯,蔣益龍沒讓他繼續往下做。

測試完,在蔣益龍的心裡,認定了一個事,“這孩子是塊好資料”。

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49公斤級比賽中穩穩拿下金牌的侯志慧,也是因先天條件突出被啟蒙教練挖掘。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一次小學運動會田徑比賽中,身體結實的侯志慧被舉重教練李志平發現,李志平稱,侯志慧的協調性非常好,有天賦、腦子也活,掌握科技要領比同期營員快。

此外,獲得東京奧運會舉重男子61公斤級金牌並打破奧運會紀錄的李發彬,重心偏了還能靠“金雞獨立”硬掰回來,也同樣從小就展現出了運動天賦。

李發彬1993年1月15日出生於福建泉州南安,9歲時身高1米28、體重27公斤,立定跳遠已經能跳到2.1米。

天賦加上汗水,成就了今天的奧運冠軍,而戰術也十分重要。

東京奧運會,在李發彬第二次挺舉成功、總成績領先11公斤的情况下,對手印尼老將伊拉萬要了一個超世界紀錄的重量。而中國隊果斷要了相同重量來佔據主動權,逼伊拉萬先舉。

這是中國隊提前準備的幾套戰術中的一種。事實證明,這個戰術奏效了。伊拉萬短時間連續兩次試舉消耗了更多體力,均以失敗告終,使得李發彬“不戰”而勝。

奪冠改變命運

獲得奧運金牌,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運動員命運的改變,冠軍不僅意味著至高榮譽,也帶來了經濟收益。

據《揚子晚報》報導,我國的奧運金牌獎勵從1984年的6000元提高到了2012年的50萬元,而中原網報導稱,到了2016年裡約奧運會,金牌獎金又降到了20萬。不過,這僅僅是國家層面的獎勵,來自選手所在地政府的“地方級”獎勵甚至更加豐厚。

報導稱,陝西、遼寧、浙江、湖南等體育大省對獲得金牌運動員的獎勵都在四五十萬元左右,再加上社會上各商家、企業的贊助獎金,每一個金牌運動員最終所獲獎金保守估計,均在百萬元以上。

如果算上一些商業代言與活動,一枚奧運金牌帶給運動員的收益將會更大。

但舉重並非是高度商業化的運動,與桌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更熱門、商業化更高的項目相比,後期收益並不算高。

儘管隨著國力的提升和自信心的新增,大家對奧運會更“寬容”了,對沒有發揮出水准的運動健兒給予了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但對於諶利軍和一些來自貧苦家庭的運動員來說,長達數年的訓練與備戰,當中艱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能拿到金牌,是對他們努力付出的最好回報。

正如網友感歎:希望更多的人關注舉重運動,希望更多的舉重運動員成為競技藝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