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尚可喜的家庭背景:
1.尚可喜的籍貫: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又名毛永喜。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今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尚可喜的曾祖父尚生遷徙至北直隸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尚可喜的祖父尚繼官又遷徙至遼東海州(今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尚可喜便於此明朝1604年,出生於明朝遼東海州(今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
2.尚可喜的家世:
尚可喜的父親叫做尚學禮,明朝時任明東江遊擊,後戰歿於樓子山(今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樓子山)。尚可喜有五兄弟,自己排行老四,分別是:尚可進,遼東名將,西元1633年陣亡於對後金的作戰中;尚可愛;尚可和;尚可比特。
二.尚可喜加入明軍,成為明朝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的養孫:
1.後金入侵明朝遼沈地區:
尚可喜十八歲的時候,即西元1622年(明朝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後金大軍渡過遼河,入侵明朝遼沈地區。當時明軍熊廷弼、王化貞率等將領,率殘部與數十萬流民往山海關退去。尚可喜也隨父親尚學禮遷徙至遼西松山避難,可惜期間母親死於戰亂。
2.尚可喜加入明軍,成為毛文龍的養孫:
看著母親因為後金的入侵而慘死於戰亂,尚可喜父子毅然先後加入了明軍,共同抵抗後金。其中尚可喜的父親尚學禮先,投靠的是明朝遼東巡撫王化貞部,後隨毛文龍入皮島(即椵島,位於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中,是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處)。
而尚可喜則在西元1623年(明天啟三年、後金天命八年)參加明軍水師,此時的尚可喜才19歲。第二年尚可喜赴皮島(即椵島,位於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中,是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處)尋找父親尚學禮,於是也投入了毛文龍的麾下。但是尚可喜比較幸運,被明朝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收為養孫,賜名永喜,一下子成為了名門之後。
3.尚可喜鎮壓皮島有功,升任為遊擊:
尚可喜雖然尋找到了父親,也一起投軍在明朝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麾下。但是好景不長,尚可喜的父親尚學禮就被後金兵打死。父親尚學禮戰死後,毛文龍將尚學禮所部交尚可喜統領。
西元1631年(明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十月,皮島發生兵變,東江總兵黃龍被耿仲裕、王應元等拘禁,沈世魁攝其事。負責屯兵海上的尚可喜,聽到消息後毅然率兵趕回皮島。並且果斷鎮壓兵變,將帶頭者耿仲裕、王應元等人一一誅殺。
東江總兵黃龍複出後,為表達感謝,遂提拔尚可喜為遊擊。不過可惜東江總兵黃龍本人,並未表現對沈世魁的敵視,反而在兵變平息後的上疏中將沈世魁列為平叛有功人員之首。但是沈世魁其人不但對尚可喜沒有絲毫謝意,從此反而懷恨在心。
三.尚可喜轉投後金:
1.尚可喜家眷全部投水而死:
西元1633年(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二月,尚可喜部隨同明軍收復孔有德、耿仲明等叛軍佔據的登州。繼而尚可喜又奉黃龍之命,率艦隊圍堵叛軍。尚可喜因為平叛有功,被擢升為副將,駐守廣鹿島。然而同年七月,已經投靠後金的孔有德、耿仲明部帶領後金兵攻陷了旅順,東江總兵黃龍兵敗自殺,尚可喜留在旅順的妻妾及家眷侍婢數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2.沈世魁意圖加害尚可喜,誣以罪名:
尚可喜自然是悲痛交加,然而雪上加霜的是,東江總兵黃龍戰死後,明朝卻任命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一職。沈世魁在皮島兵敗失敗之後,一直對率兵鎮壓的尚可喜耿耿於懷、懷恨在心,一直在伺機報復尚可喜。
西元1633年(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十月,東江總兵沈世魁騙尚可喜來到皮島,意圖污蔑尚可喜罪名,然後加以謀害。
3.尚可喜投靠後金:
還好此事被尚可喜的部下許爾顯等人偵查得知,於是尚可喜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投靠後金。於是尚可喜即派部下許爾顯、班志富等人,前往後金瀋陽,接洽投靠事宜。尚可喜率部投靠後金後,皇太極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
四.尚可喜被封為智順王:
西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將國號由後金改為大清。並且加封孔有德為恭順王,加封耿仲明為懷順王,加封尚可喜為智順王,三比特王爺並稱為清初“三順王”。皇太極將海州賜給智順王尚可喜為封地,尚可喜也將家眷、舊部安置於此。西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清朝設定八旗漢軍,尚可喜部被編入漢軍鑲藍旗。
五.尚可喜被改封為平南王:
1.尚可喜參與攻滅大順政權:
西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跟隨清軍入關,並且追擊大順政權皇帝李自成至望都(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智順王尚可喜又跟隨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等由大同向榆林進兵,後智順王尚可喜又一路追擊李自成餘部至湖廣、江西一帶。直至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殺後,智順王尚可喜才班師北京,並奉命回駐海州(今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
2.尚可喜被改封為平南王,奉命進攻廣東:
西元1649年(大清順治六年、南明永曆三年),清朝將智順王尚可喜改封為“平南王”,並且賜金印、金册。同時命令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共2萬餘人進軍南明永曆政權控制的廣東。
六.平南王尚可喜藩屏廣東:
1.平南王尚可喜攻佔廣東:
西元1650年(大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平南王尚可喜先後攻取南明永曆政權控制的廣東南雄、韶州;二月,平南王尚可喜大軍抵達廣州,一路勢如破竹,南明控制下的廣東各地望風歸降,南明永曆帝朱由榔也慌忙逃亡至廣西梧州;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圍困廣州,招降惠州、潮州。
2.廣州城破,庚寅之劫:
同年十一月初二,平南王尚可喜攻破廣州,斬首南明軍六千餘級。並且將餘下的南明兵驅逐到海邊,溺死者非常多。而廣州城的居民更慘,平南王尚可喜盡殲廣州少壯男子,死者七十萬人,史稱“庚寅之劫”。由此可見,平南王尚可喜對於大清或許是功臣,但是對於廣州、對於廣東來說,卻是最大的仇人。
3.平南王尚可喜藩屏廣東:
平南王尚可喜攻下南明永曆政權控制下的廣東後,就一直奉命鎮守廣東,藩屏廣東。平南王尚可喜藩屏廣東長達26年,維持廣東社會秩序,重建廣東禮樂文教,安撫廣東轄區內的南明遺民,促進廣東的農業發展,並且還大力捐款廣建佛寺容納明末出家的學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