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管嬰兒之父”
我國傑出的婦產科與生殖醫學專家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中心教授
莊廣倫
7月25日因病逝世
終年85歲
記者從中山一院獲悉,莊廣倫是中國生殖醫學界“無敵中山醫”軍團的締造人,他和學生們為無數不孕不育夫妻解决了人生難題,助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據莊教授的學生和朋友介紹,莊教授走得安詳平靜,沒有什麼痛苦。在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出生的日子仙逝,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莊廣倫的同事、同行紛紛在朋友圈表達哀悼之意
放弃美術專長,走上醫學道路
“我小的時候看到家人生病,就覺得當一個醫生可以給家人治病。”
莊廣倫1936年生於深圳。從童年到中學,莊廣倫一直有個模糊的想法,要當醫生去救治身邊的人。這些想法最終促使他走上了醫學之路。
莊廣倫高中畢業之後,面臨中南美術學院和華南醫學院的選擇。如果按照興趣和專長,他或許會選擇美術學校,但最後,他放弃了美術,選擇到醫學院讀書。
他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因為一直以來,我的家人都很瘦,流行病來的時候,傳播很快,死亡很多人。”
學生時代的莊廣倫
“中國不是不可以做試管嬰兒”
1960年,莊廣倫從中山醫學院畢業,分配到中山一院婦產科工作。
莊廣倫接待過不少無法生育的夫婦,他們渴盼孩子的願望是那麼强烈,但作為婦產科醫生的他卻束手無策。
1986年,莊廣倫獲得出國學習機會。第一次步入實驗室參觀時,一些從未見過的精子冷凍、體外受精等設備和科技讓他感覺异常新奇,學習欲望更加强烈。
當聽到別人說起“Tube Baby”(試管嬰兒)這個詞時,他感覺自己的熱血湧向腦門。現在,這門科技近在眼前,這就是他夢寐以求想學、想做的事情。
從此,莊廣倫把一半時間花在鑽研試管嬰兒科技上。除了閱讀文獻,他將觀察所得的人工取卵、實驗室受精等試管嬰兒核心技術過程,像連環畫一樣畫成圖譜。漸漸地,他把試管嬰兒科技作為主攻方向,自信“中國不是不可以做試管嬰兒”。
有一天,負責試管嬰兒研究的教授見莊廣倫每一次取卵手術都不錯過,求學之心甚篤,取卵時把住了他的手,讓他有機會一試。那一天夜裡,莊廣倫异常興奮,第二天便向醫院領導發出長信,請求開展試管嬰兒研究。
在6平方米小屋開始
經過一年的籌備
中山一院婦產科學實驗室
於1988年開始運行
那是一個6平方米的小屋
只配備了一名技術員
隨後才新增一名年輕醫生和護士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
時任中山一院院長張秀俊教授
是莊廣倫少有的“鐵杆支持者”
他鼓勵莊廣倫:
“一定要頂住壓力。
你們會成功的,而且一定要成功。”
1990年,經過20多次的失敗後,試管嬰兒終於從小小的實驗室中傳出成功的喜訊。
1994年,在溫州召開的全國不育症研討會上,莊廣倫公佈:中山一院自1990年以來已有78例試管嬰兒誕生,臨床妊娠成功率逐年上升,1994年為25%,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準。
這一年,這個6平方米的小屋成為全國出生試管嬰兒數量最多的生殖醫學中心。
是什麼支撐著他在如此艱難的情况下堅持研究試管嬰兒?
莊教授笑著說:“是興趣。做事情,成不成功取決於你有沒有興趣,假如你沒有興趣,怎麼強迫你做,你都不會做。你有興趣的話,沒有條件你都會去創造。興趣是最關鍵的動力。”
“中國試管嬰兒之父”
此後接二連三的創新成果讓莊廣倫創立的生殖醫學中心一躍成為引領全國、與世界先進水準接軌的研究中心,他也被人們稱為“中國試管嬰兒之父”。
莊廣倫
被稱為“中國試管嬰兒之父”
不是因為個人成就
而是他願意毫不保留地
在全國推廣這項科技
1994年,莊廣倫在廣州舉辦了“首届全國輔助生殖科技學習班”。他的團隊向前來學習的各地醫生全面開放科技,同時還派出科技小分隊到全國各地指導建立輔助生殖中心。即使是試管嬰兒科技中風險較高的“减胎術”,也在1993年5月國內首例成功後不久就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行。
現在
他的學生遍佈各地乃至海外
大多成為當地試管嬰兒領域的
學術帶頭人
如今
莊教授已離去
願天堂沒有病痛
一路走好
新晚報綜合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路璐
稽核:張雷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