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時候,內蒙古包頭地區的富豪之家辦紅白喜事,往往都會雇傭一個乞丐“蹲門”,蹲門乞丐究竟有何用途?其實他們能給主人家帶來三種“福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删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內蒙古包頭地區仍是一片荒凉,但此處移民較多,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重視。西元1741年,也就是乾隆五年時,薩拉齊建築設協理通判,它是包頭地區最早出現的行政建制,也是包頭繁榮的起點。這是包頭地區最早出現的行政建制。至西元1870年,也就是同治九年,包頭地區已經修築有大規模的城牆,並迅速開闢了東、南、西、東北、西北五座城門,形成了近代包頭的都市規模。
包頭城內商鋪林立,自然也湧現出一批靠經商起家的富豪,但包頭城外卻是另一番景象。包頭城外幾十裏處,有一處著名的“慈人溝”,傳說此處曾出現過一比特樂善好施的大善人,故此得名。不過今非昔比,如今的慈人溝由於遠離包頭城中心,不僅顯得荒凉,而且還成為了專門埋葬死人的地方,故此也有“死人溝”之稱。
死人溝裏埋了不少死人,但也生存著不少活人,大批大批無家可歸的乞丐們生活在死人溝裏,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相互救濟著一起生活。乞丐們生活無著,只能步行前往包頭城內乞討,他們跪在地上乞求著人們能够施捨一些財物與食物,不至於令自己餓死。歸根結底,乞丐們終究都是可憐人。
不過並非所有的乞丐都擔心自己的生活,相反,有一些乞丐從來都不去乞討,因為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包頭城中不少大戶人家辦紅白喜事之時,往往都喜歡舍財,一來是顯擺自己的闊綽,二來也展示一下自己為富且仁的善心。在紅白喜事籌辦之前,富商們會專門打發一個下人前往死人溝,尋找一比特合適的乞丐帶回到宅邸。富商們既要對其好吃好喝的招待,還要畢恭畢敬的奉上一塊銀圓,目的就是讓這位幸運的乞丐“蹲門”。
顧名思義,“蹲門”就是在門口蹲著,乞丐們蹲了一輩子牆角,如今能蹲在富人的門前也算是大造化。雖然前來賀喜或者弔喪之人都不會正眼看他們,但蹲門乞丐的心裡卻美極了。正是虛榮心的作怪,往往被請來的蹲門乞丐都恪盡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此時可能有讀者會感到好奇,乞丐衣衫襤褸、渾身惡臭無比,富商們為何要在重要的場合中邀請他們呢?其實富商們也不是冤大頭,找來乞丐自然有他們的道理。
首先而言,富商們的確家中有錢,但“錢不是大風刮來的”,不少臉皮厚的乞丐都會趁主人家大喜或大喪之日前來搗亂,目的就是為了讓主人家“花錢消灾”,否則的話定要攪鬧一番,反正乞丐也不在意別人的目光,反倒是銀子和銅錢更實在一些。但如果辦紅白喜事的富商家門口有蹲門的乞丐,路過的群丐們往往都會對此處避而遠之,因為蹲門的乞丐都是丐幫中輩分較高者,幾乎無人敢惹,若是有乞丐膽敢觸發他的權威,日後肯定是要挨一頓痛打的。
其次來說,乞丐們雖然身處於社會最底層,但他們的身份並不簡單,不少乞丐都是官府的眼線,甚至馬匪到城裡作案,都得到“慈人溝”去言語一聲,富商們知道破財消災的道理,他們找來蹲門乞丐的目的,就是變相的告訴賊人,自己也是老“江湖”,你們還是躲遠點吧,蹲門的乞丐是認識你們這些綠林人的。
最後一點則出於富商老爺們的虛榮心,俗話說“修橋補路是善人,扶危助困佛陀心”,乞丐們有虛榮心,富商們則同樣如此。門宅之外有乞丐蹲守,更能顯示出自己的慈善之心,向世人凸顯自己的“仁義慈悲”胸懷。
舊社會讓人變成鬼,新時代將鬼變成人,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死人溝也逐漸被開發出來,成為了新的都市住宅區,而無家可歸的乞丐也被送入收容所,成為了被救濟之人,至此之後,包頭人辦紅白喜事再也不會有人前來騷擾了。
參考資料:《老北京乞丐往事》鄭環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