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專家:汛期需重視傳染性疾病防控

山东 53℃ 0
摘要:山東省疾控中心專家介紹了豪雨和洪澇災害發生後的傳染病防控措施。專家特別提示,洪澇災害期間常見傳染病早期信號包括發熱、嘔吐、腹瀉和皮疹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就醫並聽從醫囑及時隔離。

進入主汛期以來,我國多地降水顯著增多。豪雨過後,尤其是洪澇災害發生後,由於溫度高、濕度大,容易引發多種傳染病的傳播,特別是腸道傳染病、蟲媒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等。山東省疾控中心專家介紹了豪雨和洪澇災害發生後的傳染病防控措施。

飲水衛生需注意,避免“病從口入”。豪雨和洪澇災害期間,水源很容易受到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和工廠化學物質污染。囙此,洪澇災害地區要特別注意飲用水衛生。山東省疾控中心食品與營養所所長趙金山表示,受灾區域居民最好選擇飲用瓶裝水、桶裝水,沒有條件的可自行取水後燒開後飲用,但也應注意取水點要儘量遠離糞便、垃圾、污水,同時應注意選用乾淨的容器盛水,並經常倒空、清洗容器。不得已選擇已受污染的生活用水和飲用水時,一定要進行澄清、消毒處理後再使用。

食品衛生同樣需重視。趙金山表示,洪澇災害可能影響食品供應鏈各個環節,肉和水產品要煮熟煮透、瓜果蔬菜要洗乾淨、剩飯剩菜要徹底加熱後方能食用;即使食物短缺,病死、淹死的禽畜,腐敗變質、黴變和受污染的食物,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也堅決不能吃;注意不能生吃水產品,少吃或不吃凉拌食品。

加强病媒生物控制,防止傳染病蔓延。洪澇災害期間和洪水退去後,老鼠的野外棲息地被破壞,易進入室內形成鼠患;大量積水、垃圾等會為蚊、蠅的滋生繁殖提供條件,極易引起害蟲密度驟增,可能導致流行性出血熱、瘧疾、乙腦、登革熱等媒介生物傳染病的傳播蔓延。囙此,水灾後應注意環境消殺並做好殺蟲滅鼠工作。

“洪澇災害後,應排盡家中積水並對環境徹底清理、消毒後再回遷。”山東省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副所長劉文傑特別提醒,人體皮膚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會引起皮膚潰爛、感染等嚴重後果,囙此排積水時應每隔1~2小時出水休息一次,避免手脚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儘量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此外,還應及時清除家庭及居所周邊糞便、污泥以及有積水的瓶瓶罐罐等垃圾雜物,從而斷絕老鼠的食物來源,消除蚊蟲在家中的滋生地。

在災區的個人也要做好防護措施。山東省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主任醫師景曉表示,應關好家中門窗防止蚊蟲進入,外出活動時穿長衣長褲,必要時塗抹趨避劑防止蚊蠅叮咬。此外,由於鼠類在水灾中死亡或遷徙時,體表寄生蟲往往會脫離或逃逸,囙此在做好滅鼠工作的同時,也應注意鼠體表寄生蟲的防制。可以通過在居民安置點噴灑殺蟲劑,消滅離開鼠體的游離蚤等寄生蟲。

專家特別提示,洪澇災害期間常見傳染病早期信號包括發熱、嘔吐、腹瀉和皮疹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就醫並聽從醫囑及時隔離。(記者徐晨通訊員閆鵬飛)

标签: 傳染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