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包括今天的哪裡,從面積上看魏蜀吳差不多,那實力差距有多大

重庆 87℃ 0
摘要: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勢力退出荊州,雖然劉備後來東征孫權,發動了夷陵之戰,但並沒有土地上的爭奪,再加上劉備在夷陵之戰全軍覆沒,前期佔據的秭歸到夷陵之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從此之後,三國魏、蜀、吳三大政權各自控制的土地基本上固定下來了。蜀郡就是蜀漢的首都,包括了今天成都市及周邊地區,還包括了成都下轄的郫縣區、崇慶市、邛崍市等地。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勢力退出荊州,雖然劉備後來東征孫權,發動了夷陵之戰,但並沒有土地上的爭奪,再加上劉備在夷陵之戰全軍覆沒,前期佔據的秭歸到夷陵之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從此之後,三國魏、蜀、吳三大政權各自控制的土地基本上固定下來了。

一、蜀漢政權

蜀漢政權所控制的區域只有益州一個州,下轄21個郡,分別是:蜀郡、漢中郡、陰平郡、武都郡、巴西郡、梓潼郡、巴東郡、廣漢郡、東廣漢郡、巴郡、涪陵郡、江陽郡、犍為郡、漢嘉郡、永昌郡、雲南郡、建寧郡、興古郡、朱提郡、牂牁郡、越隽郡。

蜀郡就是蜀漢的首都,包括了今天成都市及周邊地區,還包括了成都下轄的郫縣區、崇慶市、邛崍市等地。

孫權、曹操、劉備

漢中郡是蜀漢最北邊的領土,是西元219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過來的,漢中郡通過秦嶺與曹魏的關中地區相連,劉備所佔據的漢中郡主要在米倉山以北、秦嶺以南、今陝西勉縣與留壩以東、陝西安康市下轄的紫陽縣與石泉縣以東的地區。

陰平郡位於蜀漢地盤的西北角,是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中奪過來的,包括今天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四川綿陽市下轄的平武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基本上位於四川與甘肅的交界處。

武都郡位於蜀漢地盤的北邊,也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奪來的,包括今天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徽縣、成縣、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基本上位於陝西省與甘肅省的交界處。

東漢十三州

巴西郡位於蜀漢的中東部,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四川省南充市閬中縣、四川省南充市及下屬的西充縣與儀隴縣、蓬安縣、四川省廣安市、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宣漢縣與達縣區、萬源縣、四川省巴中市與通江縣、重慶市城口縣等地,基本位於四川省的東部地區。

梓潼郡位於蜀漢的中部,緊靠成都,在成都的東北部,包括今天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四川省廣元市及下轄的劍閣縣,四川省綿陽市及下轄的梓潼縣、江油縣等地,位於四川省的中部地區。

巴東郡位於蜀漢的東部,包括今天的重慶開縣、萬州區、雲陽縣、奉節縣、巫溪縣,這裡是重慶的北部,與湖北省交蜀的地方。

東廣漢郡位於蜀漢的中部,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四川省遂寧市,位於四川省的中部。

廣漢郡位於蜀漢的中部,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德陽市下屬的綿竹市、什邡市、成都市新都區,在成都市的北邊,四川省的中部。

巴郡位於蜀漢的中部,包括今天的重慶市梁平區、忠縣、墊江縣、豐都縣、涪陵區、合川區、江北區、重慶市區、巴南區、永川區、綦江區、南川區以及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主要是今重慶市中南部及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一角。

涪陵郡位於蜀漢的東部,包括今天的重慶市武隆區、黔江區以及重慶下轄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在今天的重慶市東南角。

益州北部地圖

江陽郡位於蜀漢的中部,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內江市、四川省自貢市、重慶省大足區、四川省瀘州市以及下轄的合江縣與敘永縣、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及習水縣,位於四川省、重慶市及貴州省三地交界處。

犍為郡位於蜀漢的中部偏西,包括今天的四川省成都代管的簡陽市、四川省資陽市、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四川省樂山市及犍為縣、四川省宜賓市,主要位於四川省的中部。

漢嘉郡位於蜀漢的中西部,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名山區、滎經縣、漢源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及九龍縣,位於四川省的中部。

永昌郡位於蜀漢的最南邊,包括今天的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及永平縣、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騰沖縣,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盈江縣、瑞麗市、雲南省普洱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與猛臘縣,這裡是雲南省的南部,西邊與印度相連,南部是緬甸與老撾,是蜀漢最大的郡。

益州南部地圖

雲南郡位於蜀漢的南部,包括今天的雲南省麗江市下轄的寧蒗彝族自治縣、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洱源縣、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彌渡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大姚縣、元謀縣、永仁縣,四川省攀枝花市,這裡是雲南的北部與四川省交蜀的地方。

建寧郡位於蜀漢的南部,包括今天的雲南省曲靖市宣威縣、馬龍縣、陸良縣,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路南彝族自治縣,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彌勒市、雲南省玉溪市澄江市,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安寧縣、富民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雲南省楚雄自治州雙柏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尋甸回族自治縣等地,位於雲南省的中部及北部地方。

興古郡位於蜀漢的最南部,包括今天的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廣南縣、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硯山縣、文山市、馬關縣,麻栗坡縣,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縣,石屏縣,雲南省個舊市,雲南省紅河自治州蒙自市,屏邊苗族自治縣、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綠春縣等,這裡是雲南的東南邊。

朱提郡位於蜀漢的中南部,包括今天的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鹽津縣、大關縣、鎮雄縣、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雲南省昆陽市東川市,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等地,位於雲南東北部與貴州的交界處。

三國地圖

牂牁郡位於蜀漢的東南部,包括今天的貴州省遵義市及周邊地區、貴陽市及周邊地區、安順市及周邊,都均市及周邊,畢節市東部、貞豐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及茘波縣等地,位於貴州省西部及南部。

越隽郡位於蜀漢的中部,包括今天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冕寧縣、昭覺縣、美姑縣、雷波縣、鹽源縣,四川省西昌市及周邊,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主要在四川省南部。

綜合起來,蜀漢政權控制的土地包括整個四川省、整個重慶市、陝西省漢中市、甘肅省南部、貴州省西部、整個雲南省,面積合起來差不多是110萬平方公里,戶數約為20~28萬戶,人口約90~94萬人,帶甲士卒102000人,官吏4萬人。

二、東吳政權

東吳政權控制了將近三個州,分別是:揚州、交州、荊州(除南陽郡及部分江夏郡之外)。

東吳政權土地的增擴,主要是在西元219年孫權偷襲了荊州,殺死了關羽,搶佔了蜀漢的荊州三郡(武陵郡、零陵郡、南郡),之後就一直維持這個狀態,直到280年滅亡為止。

揚州包括了11個郡和1個典農校尉部,分別是:蘄春郡(湖北蘄春、黃梅、黃州一帶)、廬江郡(安徽省廬江縣及潜山市一帶)、丹陽郡(今江蘇省南京市一帶)、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會稽郡(今浙江省紹興市一帶)、鄱陽郡(今江西省鄱陽湖一帶)、臨海郡(今浙江省溫州市、台州市、麗水市以及福建北部)、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帶)、臨川郡(今江西省撫州地區)、廬陵郡(江西省泰和縣一帶)、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甌市一帶)、毗陵典農校尉部(今江蘇省常州地區)。

三國局勢圖

揚州的範圍主要包括了今天湖北省東部蘄春一角、江西省全部、浙江省和福建省全部,以及江蘇省的南部地區。

交州主要是六個郡,分別是: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鬱林郡(今廣西南寧地區、柳州地區、貴港地區)、蒼梧郡(廣西梧州地區及廣東省肇慶地區)、朱崖郡(今海南省)、高凉郡(廣東陽江及恩平一帶)、南海郡(廣東廣州地區、江門、中山、惠州、揭陽、清遠、汕頭、潮州、深圳、香港、澳門),交州包括了今天的兩廣地區及越南北部。

東吳政權控制的荊州主要有六個郡,分別是: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漢地區及鄂州市)、南郡(今湖北省荊州市、荊門市、天門、潜江、仙桃、宜昌市)、桂陽郡(今湖南郴州及廣東韶關地區)、零陵郡(今湖南省昭陽市到廣西桂林一帶)、武陵郡(今湖北來鳳、鶴峰、湖南省石門、常德、懷化、吉首一直到交界的貴州省銅仁市、凱裡市)、長沙郡(今湖北崇陽、蒲圻、湖南省岳陽地區、長沙地區、株洲地區)。

東吳控制的荊州範圍包括今湖北省的中南部、湖南省的全部、貴州省的東部以及廣西、廣東的北部地方。

綜合起來,東吳控制的區域包括了大部分湖北省、整個江西省、整個湖南省、整個廣東與廣西地區、整個福建省、整個浙江省、大部分江蘇省、安徽省南部一小塊、全部的上海市,還包括臺灣省、香港地區與澳門地區。

三國郡縣圖

東吳控制的土地面積差不多達到了135萬平方公里,戶數有40萬餘戶,人口達到了230萬人,常規作戰部隊達到20多萬人。

三、曹魏政權

當時東漢有十三州,曹魏政權控制了其中的九個州,分別是:幽州、冀州、並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司隸州、凉州。

幽州是當時三國最北邊的地方,其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市及河北省北部、遼寧省全部以及朝鮮半島的北部。

幽州下轄12個郡國,分別是:代郡(今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一帶)、上穀郡(今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及北京延慶市一帶)、範陽郡(今北京東南、天津及河北涿州一帶)、燕國(今北京市)、漁陽郡(今北京懷柔區)、右北平郡(今天津市薊縣到河北唐山一帶)、遼西郡(今河北遷西到遼寧義縣)、昌黎郡(遼寧省錦州市、阜新市、朝陽市)、遼東郡(今遼寧省遼陽市)、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後三郡均為朝鮮北部)。

三國控制區對比圖

冀州包括了今河北中部及南部、河南北部以及山東省西部,下轄9個郡國,分別是:中山國(今河北定州市)、常山郡(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市)、渤海國(今河北滄州到山東濱州一帶)、安平國(今河北冀州市)、清河郡(今河北省邢臺市)、魏郡(今河南安陽到河北邯鄲市以南)、趙國(今河北邯鄲一帶)、巨鹿郡(今河北邢臺平鄉到晋州一帶)。

並州包括今山西大部、內蒙古與山西交界的地區以及河北省西部和陝西省東部及北部部分地區。下轄9個郡,分別是: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上黨郡(今山西長治與晋城一帶)、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到包頭市一帶)、定襄郡(山西省忻州)、雁門郡(今山西河曲、五寨、甯武)、朔方郡(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

青州主要在山東省境內東北部地區,下轄6個郡國,分別是:平原郡(山東省平原縣一帶)、東萊郡(今山東煙臺、威海一帶)、濟南國(今山東省濟南市及章丘一帶)、樂安國(今山東省壽光市、濱州市濱城區、東營市一帶)、北海國(今山東壽光市到昌樂縣一帶)、齊國(今山東淄博一帶)。

豫州、兗州、徐州、青州

兗州包括今山東西南地區及河南東部地區,下轄8個郡國,分別是:陳留郡(今河南省開封市)、濟陰郡(今山東省菏澤市)、山陽郡(今山東省巨野縣)、任城郡(今山東微山縣)、東平國(今山東省東平、汶上、甯陽一帶)、東郡(今河南濮陽)、泰山郡(今山東泰安)、濟北國(今山東省德州到河北滄州一帶)。

徐州包括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下轄6個郡國,分別是:下邳國(今邳州市、淮安市一帶)、彭城國(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琅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東海國(今山東郯縣)、廣陵郡(今江蘇揚州市)、東莞郡(今臨沂市沂水及莒縣北部一帶)。

豫州包括今河南東部及安徽北部地方,下轄6個郡國,分別是:陳郡,汝南郡,安豐郡,弋陽郡,潁川郡,梁國。

司隸州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陝西渭河平原,原來是東漢首都附近,下轄7個郡國,分別是: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河內郡(今河南省焦作市)、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市及周邊、鄭州市及周邊)、弘農郡(河南省三門峽市到陝西省商洛市一帶)、京兆尹(今陝西省西安及其附近地區)、馮翊郡(今陝西大荔縣)、扶風郡(今陝西興平縣、涇陽縣)。

凉州

凉州包括今陝西省西部、甘肅省全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下轄11個郡國,分別是:武威郡(今甘肅省武威市)、敦煌郡(今甘肅省敦煌市)、酒泉郡(今甘肅省酒泉市)、張掖郡(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平郡(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金城郡(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隴西郡(今甘肅省天水市)、南安郡(今甘肅省隴西縣)、廣魏郡(甘肅省通渭縣、清水縣、秦安縣)、安定郡(今甘肅省慶陽市到寧夏自治區彭陽縣)、北地郡(今陝西省富平縣)。

綜合起來看,曹魏政權的控制區域最大,包括今天的甘肅省全部、寧夏南部、青海西部、陝西除漢中之外的所有地區、河南全部、湖北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北部、山東全部、河北全部、北京市、天津市、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遼寧省大部以及朝鮮半島北部。

曹操政權控制的土地面積差不多達到了165萬平方公里,戶數有66萬餘戶,人口達到了443萬人,常規作戰部隊達到50多萬人。

魏蜀吳三家實力對比

來比較一下三家政權的控制區域面積,其實差的並不多,最多的是曹魏,達到165萬平方公里,其實是東吳,達到135萬平方公里,最後是蜀漢,面積是110萬平方公里。

再比一下三家政權的總人口,最多的是曹魏,有443萬人,其次是東吳,有230萬人,最後是蜀漢,只有94萬人,曹魏的人口比東吳與蜀漢的總和還要多119萬人。也就是說曹魏的實力比東吳和蜀漢實力加起來還要强,這是三方的差距所在。

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開始,人口就大量减少,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戰爭,二是瘟疫,三是自然灾害,戰爭死亡的人數最多,一個黃巾起義,保守估計的死亡人口就是在百萬以上,從西元189年漢靈帝去世,何進被殺後,天下就陷入了混戰,一直到西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才算稍微穩定下來。

三國鼎立圖

三國時期並不缺土地,缺少的只是人口,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戰爭中搶掠人口也是一大目的,比如曹操征漢中張魯,拿下漢中後,就把漢中人口遷走曹魏境內,既然後來被劉備打敗,劉備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座空城,曹操還把武都、陰平二郡的人口也遷走了,劉備也做過同樣的事,長阪坡之戰,劉備不是帶了十餘萬百姓一起南逃,都是為了人口,有人口就能生產,就能種地,就能打仗,所有一切都從人口來,所以看待三國實力,還是看人口。

所以,算起來還是曹魏的實力最强,其實是東吳,最後是蜀漢。

另外,華夏當時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都是在中原及北方的,也就是曹魏控制區,雖然很長時間內受到了戰爭破壞,但長期來說,這是一種人心所向,也是一種號召力,所以曹魏政權自稱中國,而東吳與蜀漢只能偏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