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頭遊北京,被開國上將請去博物館,兒女才知父親身份不簡單

北京 56℃ 0
摘要:1995年,有比特74歲退休老頭到外地探親,路過北京的時候,專門在這裡呆了幾天。他身在北京的消息,不知怎麼就傳到了開國上將楊成武耳中。楊成武是他當兵時的老首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聽到當年的老部下人在北京,楊成武很想見一見。但由於公務繁忙,楊成武沒有時間親自見他。楊成武知道,博物館裏有樣東西是這位老部下一生中最榮耀的回憶。為何在他逛北京時,能被開國上將請他去參觀軍博?

1995年,有比特74歲退休老頭到外地探親,路過北京的時候,專門在這裡呆了幾天。一方面他想看看當年的一些老戰友,和他們敘敘舊;另一方面,他也想在首都好好逛一逛,看看這些年祖國的變化。

他身在北京的消息,不知怎麼就傳到了開國上將楊成武耳中。楊成武是他當兵時的老首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聽到當年的老部下人在北京,楊成武很想見一見。

但由於公務繁忙,楊成武沒有時間親自見他。無奈之下,他只能派身邊的秘書,把老部下請去了軍事博物館。楊成武知道,博物館裏有樣東西是這位老部下一生中最榮耀的回憶。

那麼這位退休老頭到底是誰?為何在他逛北京時,能被開國上將請他去參觀軍博?他去軍博到底是參觀什麼呢?下麵我們就一起瞭解這位“退休老頭”的傳奇。

1921年4月20日,山西省靈丘縣上寨鎮的一個小村子,有戶貧寒人家生了個男孩,當時窮人家取名沒那麼多講究,就是圖個順口、有點好的寓意,所以這個男孩被取名李二喜。

當時咱們國家正處於軍閥割據的混亂時期,好在李二喜家鄉只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雖然生活拮据,但一家人齊齊整整也算是一種幸福。

不過這樣的日子並沒有長久,在李二喜13歲的時候父母先後去世,只留下他和一比特哥哥。如果兄弟兩能够相依為命,好歹也有個扶持。怎奈李二喜的哥哥出去當兵後就沒了音信,只留下13歲的李二喜一個人艱難生活著。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李二喜就經常幫著家裡幹活。年齡稍微大一點,他就開始給別人放牧。

一般這個年紀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是得過且過。但李二喜是一個較真的人,在放牧的過程中,他留心觀察牛羊的情况,沒過多久,他就成了餵養牲口的一把好手。不僅如此,他還學會了給牲口看病。在那時候,牲口對於一般農家來說是“重資產”,這也讓李二喜在當地小有名氣。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我軍有一支部隊駐紮在李二喜家附近。因為哥哥也是當兵的,所以二喜沒事時就愛觀察這支部隊的情况。

當時駐紮部隊需要從本地補充一些戰馬。這事正是李二喜拿手的,於是他便幫著部隊購買好馬。同時,還靠著自己摸索出來的“醫術”,治好了一些患病的戰馬。看著這個小夥子年紀不大,本事卻不小,很多官兵都記住了他。平時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大家也都喊上他。

剛開始李二喜只是覺得新鮮,慢慢接觸下來,他發現這支部隊和自己以前聽說的軍閥很不一樣。以前他聽說那些軍閥手底下的阿兵哥,經常會欺負老百姓。但是這支部隊不僅沒有欺負老百姓,而且還經常幫著鄉親們幹活。這也讓李二喜從心底對他們生出了崇敬,產生了加入這支部隊的想法。

李二喜的一舉一動大家都看在眼裡,知道這個小夥子不錯,不久便有人舉薦他入伍。而他加入的,正是楊成武率領的獨立團。

因為年紀小,而且對於牲口飼養十分在行,所以他剛開始主要是負責放馬、養馬這樣的後勤工作。這些事,李二喜已經做了很多年,對他來說完全沒有難度。所以每次,他都能很快完成任務。

“初生牛犢”的李二喜歡有股子熱血,他並不想做一個馬夫,他想成為戰鬥部隊的一員。天天看著部隊裏的大哥哥們,一個個都能扛槍上戰場,他心裡羡慕得很。為此他找到上級說了好幾次,但每次上級都回復他:“小鬼,咱們這兒再沒有比你更懂養馬的了,你把馬養好了,就是幫了大忙了!”

這個道理二喜當然明白,也就不好再說什麼!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好幾個月。有一天,他放馬回來,經過一個院子時,目光被院子裏的幾個“稀罕物件”深深地吸引住了。

原來院子裏擺著的是幾門迫擊炮,這是楊成武率領的獨立團在一場戰鬥中繳獲來的。當時為了把這幾門炮弄回來,戰士們可沒少費力氣。可惜的是,當時獨立團還沒有組建炮兵連隊,團裡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只能一直放在這裡當“擺設”。

平時有的戰士們沒事時,也會圍著它們看。要知道在戰場上,就是這些“鐵疙瘩”害了我們無數戰士的性命。如果咱們能學會使用它們,就能讓鬼子也嘗嘗被大炮炸的滋味。可惜,戰士們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麼用它們才好。於是有人便說:估計只有從軍事學院出來的高材生,才搞得定它們!

李二喜也和別的戰士一樣,充滿好奇地走到這幾門迫擊炮面前。有些人天生就對機械有著濃厚的興趣,李二喜就是這樣的人。摸著這幾門迫擊炮,李二喜此刻的眼裡只有它們,他不知不覺間就擺弄上了。沒過多久,這看似複雜的迫擊炮在他手底下很輕鬆地就被折開並重裝。旁邊的戰士們,都沒想到養馬的小鬼這麼厲害!

李二喜不知道的是,在他擺弄這幾門迫擊炮的時候,他的一舉一動都被楊成武看在眼裡。楊成武看出了李二喜對迫擊炮的喜歡,也看出了他的天賦,當時就對他刮目相看。他盤算著,有朝一日,等咱們炮兵連建起來時,一定要讓二喜去報名。

戰爭越來越激烈,成立炮兵連已經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沒過多久,獨立團就决定組建屬於自己的炮兵連隊,能自己折開迫擊炮的李二喜自然成了其中的一員。

天賦固然重要,但是想要將天賦兌現,則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堅持。這兩樣品質李二喜正好不缺,畢竟他是放牛都能自己摸索出“醫術”的人。

在炮兵連,李二喜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訓練自己的手感和眼力。那時候的迫擊炮和一般武器相比是有很大區別的,一般武器都能够精准射擊,但那時候的迫擊炮比較“原始”。因為構造原因,在戰場上它很難對目標實現精確打擊。所以當時配備迫擊炮的部隊,很多時候也只是將它當作火力壓制的工具,並不指望能精確打擊。

但李二喜偏不信這個邪,他覺得這個事要做得講究才行,就跟放馬一樣,做一件事就得幹出高水准。於是,他每天都目測各種距離,然後又用脚步去丈量驗證,保證自己能够一眼就算出目標和大炮之間的距離,一眼就能瞄準目標。

這樣的執著,楊成武都看在眼裡,他讓所有炮兵都跟二喜學。在這樣的“偏執”中,李二喜的科技越來越好,成為了炮兵連中的尖子。

那麼這個讓楊成武親自點名加入炮兵連的小夥子,為什麼能讓楊成武46年後仍念念不忘呢?原因很簡單是:他在1939年立下了奇功!

1939年10月下旬,日軍糾集大量兵力對晋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冬季進攻。而在這次進犯的日軍中,有一比特臭名昭著的日軍高層指揮官,名叫阿部規秀。

阿部規秀剛剛在10月上旬晋昇為日軍陸軍中將,在日本國內更是被譽為“名將之花”。他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歷任要職,僅花了兩年他就由少將晋為中將。此人打仗有幾大特點:首先,手段狠辣;其次擅長新戰術,是山地戰的“專家”。當年我軍很多戰士都死在了他手上。

年紀輕輕,剛獲晋昇,阿部規秀自然想要在戰場上證明自己。所以一到戰場,阿部規秀便製定了自以為完美的作戰部署,想要將我部一網打盡。

但阿部規秀不知道的是,他的部署已經被楊成武獲知。楊成武很快就將這一情報,彙報給了時任晋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經過研究商議,我軍决定對阿部規秀率領的進犯日軍採用誘敵深入,伏擊殲滅的作戰計畫。

經過一番較量之後,11月6日,阿部規秀率領日軍到達了黃土嶺。等敵人全部都進了包圍圈,楊成武當即下令我軍從西南北三面,向敵人展開合圍攻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阿部規秀帶領的部隊已經被我軍殲滅過半。但令人頗為奇怪的是,我軍始終沒有見到阿部規秀的影子,很顯然他藏在了某處。

此時,我軍團長陳正湘,從望遠鏡中發現在不遠處的一個山包上,有幾比特日本軍官也在拿著望遠鏡觀望我軍陣地。而且距他們不遠處,有一個被重重保護著的獨立院落,其中有不少日軍進出。

這代表著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敵人的指揮部就設在那座院落當中,而不遠處的小山包就是他們的觀察所。只要一把端掉指揮部,此戰咱們就基本宣告勝利了!

戰機就在眼前,容不得遲疑,陳正湘當即讓待命的炮兵上場。因為早前沒料到是這種情況,所以當時整個炮兵連只留了一門迫擊炮在此地,其它的都沒帶上來。在這種情況下,操作這門炮的自然只能是最優秀的炮手,而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李二喜身上。

李二喜當時只有18歲,但他一點都不慌。他目測了一下,當時我軍的發炮點距離那個院子,直線距離大概是800米左右,這完全在他的打擊範圍內。

但經過細細觀察,我軍發現了一個不太好克服的難點。原來那座院落中有兩棟房屋:西邊的大一點,漂亮一點;東邊的房子,看上去有點破舊,也基本上沒什麼軍官進出。

很顯然,這是日本人侵佔的老鄉的房子。他們把西屋騰出來作指揮部,而東屋則極有可能關著無辜的老鄉們。不得不說,日本人確實太狠了。他們之所以這樣安排很顯然就是在防咱們的迫擊炮大範圍轟炸,因為他們也很清楚,當時的迫擊炮要實現精准打擊是很難的,這些無辜的老鄉就成了他們的“護身符”。

怎麼打,才能既炸了他們的指揮部,又不傷到普通百姓?這是擺在我軍面前的大問題。不能犧牲羣衆打擊敵人,這是原則問題。

李二喜告訴團長,讓他放心,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務!他當即調整迫擊炮角度和方向,用雙眼目測距離,開始發炮。

只聽“轟”地一聲,第一發炮彈打到了大院門口附近。雖然沒打中目標,但也沒傷著老鄉,而且距離目標已經很近了。

李二喜於是又調整了一下距離,一下子連續發射了三發炮彈。團長趕緊拿過望遠鏡,仔細觀察後樂了:這三發炮彈全部打在了西邊,鬼子傷亡慘重;而東邊的房子沒有受到任何損壞,一片彈片都沒有濺射到。

關在東邊房子裏的老鄉們沒有一個受傷,被我軍解救出來後,他們都豎起大拇指,連說:八路軍的炮真神!

戰鬥過後,我軍戰士只覺得這場仗打得酣暢淋漓,個個都誇李二喜太行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當時那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就在那西屋內。

直到幾天後,日本的報紙發佈了一篇名為《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的文章,文中寫道:

阿部中將在這座房子的前院下達命令的一瞬間,敵人的一顆迫擊炮彈飛來,在距中將幾步遠的地方爆炸。炮彈的碎片給中將左腹部和雙腿以數十處致命的重傷。大陸戰場名將之花凋謝了。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阿部規秀在西屋裏受了重傷,不久就死了。

咱們的炮兵用4發炮彈,把一個日軍中將炸沒了。要知道,自從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擊斃這個級別的日軍高級指揮官,這在當時的華北戰場上還是第一次。這件事,給了我軍所有的炮兵連很大的鼓舞!此後,咱們的很多炮兵都開始苦練科技,爭著要立功。

這件事,一下子就讓小小年紀的李二喜成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和“神炮手”。不久後,在慶功大會上,部隊很多上級都來和李二喜握手。最開始他們中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為何會有這樣的本事。握完手後,他們就全懂了。李二喜的手指上、手掌上,全都是老繭,這都是他平時訓練時練出來的。

當天,聶榮臻司令員也親自出席了慶功大會。聶榮臻特意把李二喜叫到了跟前,獎勵了他一把手槍。能得到司令員親自贈槍,對一個阿兵哥來說顯然是最大的榮譽。18歲的李二喜,摸著這把手槍看了又看。

領導楊成武看他這個高興樣兒,便對他說:“以後誰動你,你就打他!”一句話,就把二喜給逗樂了。後來這把手槍他就一直帶在身邊,跟著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軍功。

新中國成立後,李二喜於1952年轉業到廣東韶關工作,一直到自己退休。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明白了,為什麼建國後46年,楊成武上將依舊對李二喜念念不忘,聽到他人在北京還專門請他去參觀軍事博物館:因為當年那門炮已經成為了國級一級文物,被陳列在博物館裡。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

在軍事博物館中,已經74歲的李二喜激動不已。他輕輕地擦拭著這門和自己一起立下功勳的迫擊炮,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看守了這門大炮多年,此時見到李二喜更是感慨得很。老爺子一身再樸素不過的衣服,個子也不算高,誰能想到這竟是當年的“神炮手”?

在工作人員的再三邀請下,李二喜在軍博留下了這樣一段留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八年抗戰——小米加步槍,功勳炮助我軍威,願功勳炮——在我子孫萬代,永放光芒。

當年的“神炮手”還健在,這個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記者前來採訪。也就是到此時,李二喜的兒女才知道老父的身份如此不簡單。原來他們只知道父親當過兵,卻沒想到他是受過聶帥接見的大英雄。

李二喜的孫子李毅後來告訴大夥兒,參觀完軍博後,他們曾問過爺爺:“這麼光榮的事情為什麼要隱瞞”。老爺子說了這麼一句話:

沒有什麼值得說的,當年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事情,應該值得別人去思念和尊敬的是那些犧牲的戰士。

這就是李老爺子的為人,他從來沒有炫耀過自己的功績,不管是對家裡人還是對鄰里,他都沒有提過這件事。只有一些相熟的老戰友來看他時,他才偶爾提起當年的這些事。

離開軍博後,老爺子回到了老家,繼續他普通的生活。他一如既往地低調,不曾與人多言。同時,他也不許兒女到處說這件事。

直到2005年8月,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韶關地方有媒體專門推出了專版,其中有一篇文章《擊斃“名將之花”的老英雄就在韶關》,寫的就是李二喜的傳奇人生。到這時候,大夥兒才知道在韶關原來還有著這麼一比特抗日英雄。

有比特畫家朱廣新看到這篇報導,馬上就被李二喜的傳奇故事吸引住了。為此他專門去拜訪了老爺子,從老人口中他對那段歷史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當即決定為這位老英雄創作一張油畫。

聽說做這件事,是為了紀念抗戰的勝利,老爺子這才同意配合。最後,通過老爺子提供的線索,朱廣新先四處走訪蒐集素材。回來之後他便全情投入到這張油畫的創作中,整整花了十個月的時間,一幅名為《銘記·黃土嶺1939》的油畫誕生了。大家可以看看這幅畫:

畫中的李老爺子一身戎裝,胸前綴滿了勳章,坐在輪椅上凝視著腕表,似乎是在回憶那段充滿傳奇性的歷史。在他身邊的就是軍博的那門迫擊炮,脚下四發炮彈就是為了重現當年的情形。老人身後是雄渾的黃土嶺群山,就是那場戰役打響的地方。首次看到這幅油畫的時候,李老爺子的眼中泛起淚光。

2010年春天,李二喜病逝,享年89歲。去世之前,他用打著吊針的手,寫下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八個字,這是他留在世間的遺言,也是一個老炮兵的心聲。

一比特傳奇“神炮手”就這麼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曾經的壯舉和榮光卻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在那段烽火歲月裏,就是有無數像李二喜這樣的人前赴後繼,才有了我們美好的今天,他們不該被遺忘。謹以此文紀念李老爺子及所有為新中國拼過命的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