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在太空中等待了一個多月的中國空間站天和覈心艙成功對接,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覈心艙,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在激動之餘,作為一個地圖愛好者我也很好奇,作為中國現時唯一的載人航太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個怎樣的地方,在網上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從沒瞭解過的冷知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並不在甘肅省酒泉市,而是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距離酒泉市足足有210公里遠。明明在內蒙古境內,為什麼要命名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火箭發明後,最早是用來進行戰爭。1942年,德國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火箭(或者說飛彈)——V2火箭。在見識了火箭武器巨大的威力和超遠的射程後,美國、蘇聯等國紛紛開啟了自己的火箭武器研製計畫。
V2火箭
和美蘇一樣,中國早年的航太科技發展也與國防軍事密切相關。上世紀50年代,為了應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外國的核訛詐,維護國家安全與提高國際地位,中國决定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核子弹和飛彈。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對於一切從零開始的新中國來說,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實驗基地。核子弹的實驗基地在羅布泊,而飛彈的實驗基地就是現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1958年,在蘇聯專家組的協助下,中國將飛彈實驗基地定於甘肅省酒泉東北200餘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同年,中國人民志願者第22兵團機關和部分直屬人員秘密回國,參加飛彈基地建設。
經過兩年的艱苦建設,1960年11月,發射場投入使用,並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地地飛彈——東風一號,發射基地定名為革命军第22訓練基地,又稱東風基地。
1965年,中國啟動了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651計畫),當時的東方基地已經使用了五年,火箭發射經驗和後勤管理上已經成熟,於是將東風基地定為衛星發射中心,並在1970年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那為什麼要命名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呢?
首先,因為飛彈實驗和衛星發射活動屬於國家機密,各國在給公開的發射場命名時,都會選擇避開真實地址。
比如蘇聯的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距離原來的拜科努爾鎮288公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也不在太原,而在忻州市岢嵐縣。不過隨著衛星偵察科技的發展,21世紀後建設的發射場已經沒必要隱瞞地址,比如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就真的在文昌。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衛星圖
其次,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所在的額濟納旗曾劃歸酒泉市管轄。
1949年額濟納旗解放後,劃歸甘肅省酒泉專區管轄。1956年,甘肅省的巴彥浩特州和額濟納旗一併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形成了現在的內蒙古。
不過到了1969年,中蘇珍寶島衝突爆發,為了應對蘇聯的威脅,內蒙古一分為六,額濟納旗重新劃歸甘肅省酒泉專區管轄,直到1979年才重回內蒙古。所以在發射東方紅一號的時候,額濟納旗正好處在酒泉專區管轄時期,命名為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沒什麼不妥。
1969年甘肅
此外,因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地處沙漠腹地,即便是相距200多公里,酒泉市依然距離衛星發射中心最近的大城市,發射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後勤供應,以及基地工作人員的生活保障基本都是由酒泉市來保障,命名為酒泉也算是對酒泉所做出的貢獻的一種肯定。
東風航太城
除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外,中國還有太原、西昌兩大衛星發射中心和文昌發射場。太原和西昌發射中心都是在中蘇關係緊張時期,為了應對蘇聯的威脅而建設的。
太原發射中心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的群山之中,距離太原市284公里,由於地形限制和緯度較高,太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的衛星發射任務,發射的多是氣象、遙感等用途的衛星,新聞報導較少,人們大多不熟悉。
西昌發射中心位於四川省凉山州冕寧縣的大山中,距離西昌市65公里。西昌發射中心雖然也在山區,交通不便,但勝在緯度低,相較於酒泉和太原能在使用同等類型火箭的情况下新增任務載荷,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探月工程的發射場。
文昌發射場位於海南省文昌市,四大發射場中緯度最低,也是中國第一個開放性濱海航太發射基地,在載荷能力、安全性和擴建潜力具有明顯優勢,22.5噸重的天和覈心艙就是在文昌發射中心由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運載發射的。
最後,祝中國空間站早日建成,中國航太厲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