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了首個全國性金融功能要素平臺造就新的千億產業

湖北 86℃ 0
摘要:引人注目的是,湖北牽頭建立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册登記系統,承擔了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業務,好比碳資產的“銀行”和“倉庫”,是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中樞。2011年,國務院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七省市,被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湖北碳市場開市7年來,建立了包括數據核查、配額發放、交易規則在內的成熟市場體系,吸引近萬家市場主體加入,率先開展碳資產託管、碳質押貸款、碳現貨遠期產品、碳眾籌及碳保險等碳金融業務創新,形成了“碳匯+”交易體系等靈活交易機制。

試點碳市場多項指標高居全國第一

湖北有了首個全國性金融功能要素平臺

武鋼有限公司鐵區操控中心。(資料圖片)(梅濤攝)

一出生,便成“巨人”——全球第一!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一舉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引人注目的是,湖北牽頭建立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册登記系統,承擔了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業務,好比碳資產的“銀行”和“倉庫”,是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中樞。

該系統的落戶,意味著湖北有了首個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國性要素平臺。

“國家使命”緣何落戶湖北?將為湖北帶來什麼?

“湖北經驗”引來國家“碳使命”

二氧化碳,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的主要元兇。

為抑制氣候變暖,1997年,全球100多個國家簽下《京都議定書》。在這一國際協定中,碳排放權交易成為三個靈活的减排機制之一。

由此,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的碳交易,成為全球公認、推動環保减排的市場化交易手段——有效减排的企業,可將多出的二氧化碳配額出售,獲取收益;而那些超標排放的企業,就得掏錢買配額。效果就此顯現:减排的企業想方設法再减排,以多賣配額;超排的企業須多掏大把銀子,也會想方設法减排。 

敏銳感知這一趨勢,湖北率先做起了“碳”文章——

2007年,湖北成立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

2010年,湖北提出“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碳金融中心”。

2011年,國務院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七省市,被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4年4月2日,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首日成交19筆,總成交量51萬噸,成交金額1071萬元,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創全國第一。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佈,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建設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由湖北牽頭承建全國碳交易注册登記系統、由上海承建全國碳交易系統。這兩個系統分別類似我國股票交易市場中的證券登記結算中心和滬、深證券交易所。

十年磨一劍!

“‘國家使命’落戶湖北,是‘考試’考出來的!”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劉漢武說,湖北對於全國碳市場建設的理解,登記交易系統應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建設,以及資訊技術層面如何確保安全穩定,都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認可。湖北碳市場開市7年來,建立了包括數據核查、配額發放、交易規則在內的成熟市場體系,吸引近萬家市場主體加入,率先開展碳資產託管、碳質押貸款、碳現貨遠期產品、碳眾籌及碳保險等碳金融業務創新,形成了“碳匯+”交易體系等靈活交易機制,總開戶數、市場參與人數、日均交易量、市場履約率等名額均排名全國第一,企業累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萬噸,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湖北經驗”。

據瞭解,在國家組織的權威評審中,全國碳排放權注册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評審得分湖北均位居前列。按照只能選擇承建其中一個系統的要求,湖北選擇了牽頭承建金融和產業資本更為聚集的注册登記系統。

“湖北產業結構偏重,資源約束偏緊,結構性矛盾突出,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早謀劃、高度重視,為湖北碳市場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作為最早參與湖北碳交易體系設計的專家,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永平教授說。

劉漢武透露,湖北碳市場圍繞體系建設、配額分配、排放核查、系統運維、生態扶貧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實現了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探路的作用。“比如,全國電力行業碳配額的分配方案,絕大部分採用了湖北方案。”

造就新的千億產業

在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眼中,全國碳交易注册登記系統猶如“聚綠盆”,不僅能推動湖北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更有望促進綠色低碳類的項目、科技、人才、資金流向湖北。

我省相關負責人表示,抓住碳市場這一重要的要素市場,未來有望形成一片新藍海。特別是注册登記系統這一國家級功能平臺,有望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提升競爭力,推動湖北高品質發展。

這一新的綠色增長點,將有多大規模?業內人士普遍預測為千億級市場。

劉漢武認為,碳市場直接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間接帶動新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將會催生碳資產管理機構、諮詢機構、協力廠商核查機构和綠色認證機構等綠色低碳服務。

孫永平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湖北有望發揮集聚效應,吸引資金、科技等各類要素向長江中游城市群靠攏。“以碳市場為橋樑,打通中西部地區發展通道,實現碳市場和其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最終將湖北建成全國最具特色的綠色資本市場,從而造就一個千億級產業。”

發力全國碳金融中心

引人注目的是,全國碳排放權注册登記系統落戶湖北,意味著湖北有了首個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國性要素平臺。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敬東認為,我國碳市場潛力巨大,金融支持大有可為。劉漢武則充滿信心:“湖北可以憑藉全國碳排放權注册登記系統落戶的先發優勢,搶佔全國碳金融中心以及中部金融中心。”

注册登記系統的運行,將產生一系列深遠影響。

省發改委人士介紹,注册登記系統將吸引碳資產管理公司、協力廠商核查機构等各類市場主體及專業人才入駐湖北,並在碳排放核查、碳價格發現、碳金融衍生品開發、碳資產管理、碳基金發行和託管、碳資產證券化等各個環節開展業務,逐步發揮金融集聚效應。(胡弦 朱瀟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