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紀念館尾廳,32個字的偉大建黨精神醒目地寫在紅底展牆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參觀者行至此處,無不肅立、凝視、思考,感悟這個百年大黨的初心與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在人類發展史上只是短短一瞬,但無論對於中國還是上海而言,卻是苦難與輝煌交織,光榮與夢想輝映。撫今追昔,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更要以偉大建黨精神滋養精神、錘煉品格,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昂首前進,交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歷史答卷。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雖千萬人吾往矣
夏天,伴隨蟬鳴穿過茂密的法國梧桐,記者走入南昌路100弄2號(原老漁陽裏2號)。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此成立,一封封信函從這裡發出、一個個“使者”奔向各地,先後在國內6個都市及旅日、旅法華人中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風雨飄搖之際,中國先進分子經過苦苦求索反復比較,最終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精神源於信仰,信仰决定理想。“偉大建黨精神將‘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列在首位,就是因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齊衛平說,我們黨之所以能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任務,就是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與發展。
信仰一旦擇定,當終身守之、生死以之。夏明翰在就義前給妻子寫信訣別:“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方志敏堅信:“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面對敵人的屠刀,陳延年說:“革命者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在那風雨如晦的年代,他們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用青春和鮮血澆灌“共產花開”。
“革命、建設、改革時期,馬克思主義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齊衛平說,“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思想邏輯與行動邏輯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堅定不移的信仰,即便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它依然是共產黨人風雨兼程的精神動力。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千萬工農跟黨走
尋得救國之道後,共產黨人不是在空談,更不是藏於書齋之中,而是立刻將之投入到實踐中去。
多位中共一大參會者日後曾回憶,會議召開期間,會場上發生過多次“有力的爭論”。這種理念的分歧,折射出政黨草創時的真實狀態。更重要的,是共產黨人自覺肩負起“時不我待救中國”的時代責任。
“這是偉大建黨精神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生動體現,一經掌握馬克思主義,就想立刻用於改造世界。”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說,我們黨區別於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是在為最大多數群眾謀福利。
這在黨的早期決議中得以印證。
一大通過的黨綱,明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把工人、農民和阿兵哥組織起來,實行社會革命;二大通過的首部黨章提出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
“從來沒有過一個政黨,其早期成員大多家境良好、受教育程度高,卻立志為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勞苦福斯服務。”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很感慨。陳獨秀脫下長衫換上短裝,發表演說,“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俞秀松脫下學生裝到鐵廠做工,决心走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正因為心懷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才能在之後百年喚起千萬工農跟黨走。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並最終贏得民心、贏得時代的成功秘訣。唯有如此,才能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執政考驗,推動我們國家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不怕犧牲、英勇鬥爭
——敢教日月換新天
主義之花,革命之血。在黨的創建時期,共產黨人弘揚“不怕犧牲”的革命理念,奠定了“英勇鬥爭”的紅色基因。
陳獨秀曾在“五四運動”後呼籲:“對於社會上一切黑暗、罪惡,只有改造、奮鬥,單單否定他是無濟於事”,並盛讚先驅者以自己的殘骸堆積幫助後來者渡河的“奮鬥造橋的精神”。
先驅們深知革命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在上海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中,30歲的鄧恩銘在濟南就義;27歲的王盡美積勞成疾病逝;59歲的何叔衡在突圍中犧牲;47歲的陳潭秋被反動軍閥殺害於新疆。龍華烈士陵園鐫刻著彭湃、羅亦農、林育南、陳延年、陳喬年等的不朽功勳,上千名烈士長眠於此。
建黨活動是秘密的,要冒遭政治迫害的風險,還要付出很多。比如,陳獨秀四處奔走、席不暇暖,有時又筆耕不輟、夜以繼日;俞秀松、李中等深入群眾,與勞工為伍;李漢俊、沈雁冰等勤於翻譯寫作,捐稿費作為黨的活動經費。
唯因建黨先輩奉獻與犧牲,我們黨方得以創立。之後黨帶領人民群眾,以武裝的革命反抗武裝的反革命,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誠如毛澤東所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建立新中國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偉大建黨精神激勵共產黨人砥礪前行。”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處長吳海勇說,那些“向我開炮”“寧願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等不同時代的最强音,正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成功密碼。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政黨秉持的倫理準則是它的精神支柱和內在力量。”市委黨校党的建設教研部主任趙剛印說,共產黨人高度自覺地將“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作為自己的第一倫理歸屬,不斷獲得强大的組織力量和不竭的前進動力。
百年前,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及《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决議》中,無不體現“忠誠”二字。《綱領》確定黨員標準:“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黨員的人”“在加入我們隊伍之前,必須與企圖反對本黨綱領的黨派和集團斷絕一切聯系”;《決議》提出工作重點,“黨應特別機警地注意,勿使工會執行其他的政治路線”。
而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首次明確提出要“到羣衆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羣衆黨”。1925年,毛澤東更是說出黨的締造者們的心聲:“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
有學者做過分析,早期中共黨員多為知識份子,鮮明對比是,當時九成國人是文盲、半文盲或勉强粗通文墨。可以說,如果他們想憑學識謀份好差,料想也不是難事。由此可見,他們投身於建黨偉業,絕不是為改變個人命運,而是希望以自己一腔熱血,為身處黑暗的華夏同胞尋未來。
“對黨忠誠與不負人民,深刻體現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趙剛印說,“對黨忠誠”的最終目的是對人民忠誠。唯有對黨忠誠,才能站穩人民立場,才能真正做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這是共產黨人的鮮明倫理指向,更是共產黨人百年奮鬥的起點與歸宿。
偉大建黨精神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作始也簡,將畢也钜”。1956年春節,一大代表董必武老人走入中共一大會址,欣然揮毫題下這8個字,意為有些事情開始極其微小,後來逐步發展壯大,最終成就一番大事業。而偉大建黨精神,就是我們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成為世界第一大黨的不竭動力。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裏有源。在徐建剛看來,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根”,是活的。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有新的豐富和發展,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並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其他精神提供豐富滋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不竭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偉大建黨精神就是我們黨的“青春密碼”。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百年來,共產黨人從精神之源中吸收營養、汲取力量,走過萬水千山,創造輝煌偉業,鑄就綿延不絕的精神譜系。“歷史已經證明,只要我們黨踐初心、擔使命,即使遭遇困境也能發展壯大,即使瀕臨絕境也能突出重圍,即使面臨再大逆境也能毅然奮起,帶領中國人民抵達成功的彼岸。”嚴愛雲說。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如百年前,天邊破曉,上海望志路106號木門緩緩打開,一個嶄新的政黨走了出來。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要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發揚光大,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書寫中國共產黨人新的精神史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