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伴君如伴虎”。而就在朱元璋從乞丐實現逆襲,一躍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創者之後,在體味了手握生殺予奪的至高權利之後,“龍有逆鱗,觸之必死”就像詛咒一般成為了明太祖朱元璋身上的代名詞。
空印案,所牽連數百名官員;胡惟庸案,李善長案,前後歷時十餘年,誅殺3萬餘人;郭桓案,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而當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朱標去世,他選擇扶立性格文雅的孫子朱允炆為儲君。而儲君的變換,帶來的自然是朝局的又一次大的清洗。但此時本還是太子朱標心腹的藍玉,卻自然不會預料到這帝王心術下已是垂暮老者的皇帝的狠辣手段。
可憐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在捕魚兒海之戰中,送給北元王庭“靖康之耻”,俘獲無算的將軍,還在對左右揚言“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我就不如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人的功勞嗎,就要居於二人之下,我就不配當太師嗎?毛爺爺有句雲:“牢騷太盛防斷腸”,而對於藍玉而言,他自然不懂。還喋喋不休的不忘加上一句“上疑我矣”,於是又一場洪武大案——藍玉案爆發。
而在這場大案之中,凉國公藍玉作為首犯,自然是難逃罪責。更不用說,藍玉還有著在捕魚兒海之戰結束,回師途中有淫侮元朝王妃、肆意縱容兵勇,驕橫跋扈炮轟喜峰關之實。謀反之罪“板上釘釘”,他也被朱元璋施以剝皮之刑法,剝皮實草,懸城示眾。而此後傅友德、馮勝等公爵王侯盡皆被牽連其中,所誅殺者更是達到了1.5萬人之多。
但在此案中,作為藍玉的麾下大將,有一人也自然被牽連其中,卻非但沒有被誅殺,反而是朱元璋讓他告老還鄉,回家養老。
他便是越嶲侯俞通淵。
在元朝末年,其父親俞廷玉最初跟隨小明王韓林兒反抗元朝的統治,而隨後當朱元璋意欲攻打江南地區之時,他率領船隊水軍來投,也成功的為朱元璋立足應天(南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後戰死沙場。
而俞廷玉之子俞通海和俞通源,隨後又成為朱元璋麾下的重臣,而俞通海後來又不幸罹難,其弟俞通源接替了大哥的職務,繼續為朱元璋鞍前馬後,並且幾乎參與了明朝成立初期的所有重大軍事活動,跟隨藍玉北伐元朝;後又跟隨廖永忠討伐四川地區的大夏政權;鎮守雲南,征討南蠻,而這諸班的舟車勞頓軍旅生涯,也讓他年不過44歲便早早的去世。
而作為兄弟三人中年齡最小的俞通淵,也是將門虎子,跟隨父親兄長參與了諸多的軍事行動,立下了赫赫戰功。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念其一門忠烈,四父子三個為國盡忠而亡,遂將他封為越嶲侯,還將其父、兄進行了追封。
而當時的雲南、四川邊陲之地,叛亂時有發生。在跟隨凉國公藍玉征討之後,俞通淵被命令世代守衛建南地區。而當藍玉案爆發,事實上作為藍玉的麾下大將越嶲侯本是無可逃脫的,但是朱元璋也正是念及俞家一族的忠心,才選擇了將他賜歸故鄉,讓他回家養老。
而對於俞通淵而言,這並不是他政治生命的結束,當建文帝上位之後,他被官復原爵,面對朱棣的靖難之兵,他率兵抵禦,最終不敵殞於陣中,也算是報答了朱元璋的不殺之恩,更盡了臣子的忠心。
參考資料:《明史》,清,張廷玉等撰
《明太祖實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