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現代國家,首都的選擇都是十分重要的。首都的設定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政治平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王朝存在時間的長短與其首都的設定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系。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伴隨著封建王朝的發展,中國形成了獨特的風水倫理。大到首都的設定,皇帝陵寢的選擇,小到平民百姓的房屋佈局其中都有體現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大多數朝代對於都城的選擇都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方,孫中山在創立民國後也面臨了都城選擇的問題。
眾所周知,民國初期的都城是南京,南京是一所歷史文化名城,但是關於它的歷史卻算不得輝煌,南京相繼做過孫吳、東晉、劉宋、南唐、太平天國等多個政權的都城,但是時間都不長,囙此很多人就會把南京與“短命王朝”聯系在一起。相信孫中山在選擇首都前不會不知道這一問題,那麼他為何要把首都定在南京呢?
金陵“王氣”泄
關於金陵“王氣”洩漏之謎,要結合風水來看,曾經有多位帝王在金陵穿山鑿脈,在我們現在看來這或許沒什麼問題,因為很多都市都會因為修路、挖礦等事情而開鑿山脈,但是這在封建社會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在古代,一山一水的設定都被看作是上天的恩賜,哪些風水好的地方就被看作是上天所指認的“龍脈”所在地,破壞“龍脈”也被看作是對一個王朝的致命的打擊。
西元前333年,佔據南京一帶的越國勢力越來越微弱,楚威王趁此機會滅亡了越國,相傳一天他在清凉山上向西北望去看到獅子山帶有异光,但卻不是火焰,他感到非常奇怪,身邊人告訴他這就是“王氣”,有“王氣”出現的地方,必然會有黃金,楚威王聽過之後找來了術士,將他看到的這一現象告訴了術士,術士獻計“埋金壓陣”,隨後他還將南京一帶改名為金陵。
但是也有人說楚威王派術士前往獅子山埋金是假,他是故意散佈這個謠言的,就是為了引誘群眾前往獅子山挖金。群眾們聽過這一消息之後,紛紛前去山上勘鑿,就這樣本來是一體的獅子山被挖成了盧龍山和馬鞍山兩段,很快楚國就滅亡了。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聽聞江東一帶有王氣,於是便“尋幸東南”。想要鎮壓民間的“王氣”,他聽取了手下術士的建議,讓秦淮河改流穿城而過,就是為了沖走這一地區的“王氣”。後來他又聽說南京地區的方山古稱為“天映山”是玉帝的玉璽,便命人把方山齊腰打斷,做了這兩件事情,秦始皇的心中還是不大安穩,於是就把這一地區改名為。“秣陵”,意思就是放馬的山地。
至此金陵一帶的王氣已經被破壞得差不多了,直到西元229年才出現了孫權這麼一個有所作為的一方諸侯。可惜之後的吳國末主又因為所謂的王氣在南京挖了直瀆河。除此以外之後的陳後主、隋煬帝、明太祖等人都在南京一帶進行過對當地風水有破壞性工程建設,就這樣南京一帶的“王氣”逐漸消亡。
民國定都南京
據史料記載,早在1887年,孫中山先生就對民國首都的具體選擇有過考慮,他曾說過“金陵猶不可宅”也曾想過“一都四京”的做法。綜合來看的話,孫中山先生認為首都的第一選擇應該是武昌而並非南京,他認為武昌位於長江上游,水路交通便利,對於整個政治局面的有所益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場起義一經爆發,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此時此刻建立一個統一的政府已經迫在眉睫了。章太炎等人紛紛支持武昌建都,11月7日,湖北政府通電全國宣佈脫離清王朝的控制,設立臨時政府。此時,大清八旗軍隊已經屯兵江北了,對於江南一帶虎視眈眈。武昌地區,局面吃緊。
此時革命黨人的政治基礎,並沒有搬到武昌,而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所以將革命黨人决定將政治中心放在上海。12月2日,聯軍攻克南京,全國為之震驚,兩日後革命黨人决定將臨時政府設在南京。12月12日,關於建都問題又有了紛爭,20多位代表都主張監督北京,僅有8比特代表主張建都南京。
12月25日孫中山從國外歸來看到這一形勢,他放弃了武昌這個第一選擇,在北京和南京之間,他選擇支持南京,但是參議院大多數代表都反對,定都南京經過孫中山等人的多次勸說,參議院决定建都南京。
很多人對於孫中山放弃北京選擇南京表示不理解,其實這恰恰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高瞻遠矚,當時袁世凱已經實際控制了清王朝的軍政大權,他的老巢恰恰就在北京。如果選擇定都北京的話,那麼新政府極有可能被袁世凱所控制。
定都南京之後,孫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凱肯擁護共和,就願意讓出總統職位,袁世凱擔任總統的話必然是要到新首都南京的,這樣一來無異於引蛇出洞。
可惜袁世凱看出了孫中山先生的意圖,在南京政府多次要求袁世凱南下就職時,他多次推諉拒絕,甚至明確表示不能南下。2月21日,臨時政府派出專使團去請袁世凱南下就職,袁世凱表面答應了,其實背地裡挑唆社會各界人士反對定都南京。1912年4月2日,不够成熟的革命黨人做出了讓步,决定將新政府遷到北京。
就這樣,孫中山先生的一番苦心付之東流,不過從大局面來看北京的政治意義是遠遠超過南京的。現實是最好的答案,時至今日,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好,周邊地區也在北京的帶動之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