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驚現史前古墓,揭秘五千年前的高度文明,為何會突然消失?

安徽 82℃ 0
摘要:安徽簡稱“皖”,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安徽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的距今250萬年的人類活動遺址,新石器時代是仰紹文化、龍山文化的影響區域。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安徽馬鞍山淩家灘遺址,出土300多件文物,將中華文明提前到5300年前,為何五千多年前的高度文明又會突然消失?

安徽簡稱“皖”,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安徽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的距今250萬年的人類活動遺址,新石器時代是仰紹文化、龍山文化的影響區域。商朝時成湯建立亳州,戰國時壽縣曾為楚國後期的國都,秦朝時淮北屬於泗水郡,江淮之間屬於九江郡,而皖南屬於鄣郡。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安徽馬鞍山淩家灘遺址,出土300多件文物,將中華文明提前到5300年前,為何五千多年前的高度文明又會突然消失?

事情回到上世紀80年代,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淩家灘村一村民母親去世,在村子北面的土崗上挖墓穴時,從地下挖出玉環、石鋤、石鑿、石纏等一批玉器、石器。村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有關部門,當地縣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即派出考古隊員趕往現場,同時上報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後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隊,對淩家灘遺址進行考古性發掘工作。考古隊員經過調查和勘探,測出淩家灘遺址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自此這座埋葬在地下5000多年的新石器晚期遺址被發現。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次偶然的發現,竟是一處大型的史前遺址部落,淩家灘遺址。

根據考古專家介紹,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淩家灘遺址進行了5次發掘,發掘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500餘件。第1次發掘出土文物200多件,包括玉龜、玉版、玉勺等一大批精美玉器,其中一把石鏟重4.25千克,是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大的一把石鏟。第2次發掘墓葬11座,灰坑2個,並發現人工構築的遺存3處,出土文物300多件,包括玉璜20餘種。第3次發掘墓葬29座,祭壇1座,房屋遺跡1處,出土文物500多件,包括玉龍、玉鷹、玉鑽等。第4次發掘墓葬25座,出土110多件文物,玉器加工作坊遺址1處,並發現了大面積紅陶塊建築遺址。第5次發掘墓葬4座,灰坑3個,玉器、石器作坊遺址1處,出土文物400多件。

當時參與發掘的考古隊員有幾比特是新手,在清理古人做飯的留下的火燒土時,發現了一些玉片。雖然玉片上沾著泥土,但從玉片的紋路看出十分精美,考古新手為了清理玉片上的泥土,將其放入清水中清洗。結果一會的功夫水中的玉片消失不見了,而在水底卻發現了一層白色的沉澱物,原來玉本來是一種礦石,埋葬地下五千多年,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會發生變化。加上玉片上的火燒土,可以確定玉片受過長時間烈火焚燒,其表面已經形成石灰石一樣的東西,埋葬在地下五千多年,遇水就會完全溶解。

淩家灘遺址雖先後經歷5次發掘,但還是給考古專家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我們來盤點下以下3大未解之謎。第一,先人如何在玉器上鑽出0.15毫米的微孔,要知道科技發達的現在只有用雷射才能完成;第二,淩家灘遺址原本有好幾處“巨石陣”,在六七十年代被炸碎了,這些巨石原來的高度有的五六米,有的達八九米。經研究這些巨石都來自距淩家灘5公里的太湖山,在生產力水准低下的5000多年前,古人是如何將如此重的石頭開採出來並雕刻成石柱?又如何從5公里以外搬運到淩家灘?第三,淩家灘的古人到底如何生產生活?墓葬雖然發掘比較多,但關於古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基本是空白。

淩家灘遺址是中國第一個以地勢分層次建築的聚落遺址,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演化,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具有突出地位。考古專家還在淩家灘遺址發掘發現大型宮殿、神廟等建築以及佈局整齊的房屋、護城壕溝、手工作坊等,囙此考古專家稱它為中國最早的都市。專家表示淩家灘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晚期聚落,其年代距今大約5500-5300年,要知道我們普遍認知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而淩家灘遺址將中華文明提前到5300年前。淩家灘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具有重要的考古、歷史、科學和美學藝術價值。另外,出土的玉龜和玉版可能是遠古洛書和八卦,在科學文化史上有著特殊意義。

标签: 古墓 考古 玉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