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600村民要求集體改姓,以祖宗牌位為證,說出600年前一段往事

江苏 83℃ 0
摘要:曾經,在江蘇的一個村子中,600名村民就提出過集體改姓的請求,為了能够成功改姓,他們甚至還拿出了祖宗牌位、族譜等作為證據,而在此次改姓風波中,一段600年前的往事也浮出水面。為了驗證這一說法,這個要改姓的家族還拿出了過去的家譜,以及一些祖宗牌位,在這些資料的記載中,當年張士誠為什麼要叫子女改姓為吳的原因也昭然若揭。自此,這個隱瞞了600年的歷史之謎,也再度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引言

在中國古代封建氏族觀念的影響之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管道將家族的歷史世代傳承下來,其中,姓氏就是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可以說姓氏的存在,能够幫助家族成員之間獲得更强的歸屬感,在同種姓氏的指引之下,家庭成員之間也被聯系得更加緊密了。

曾經,在江蘇的一個村子中,600名村民就提出過集體改姓的請求,為了能够成功改姓,他們甚至還拿出了祖宗牌位、族譜等作為證據,而在此次改姓風波中,一段600年前的往事也浮出水面。

張士誠要求後人改姓生存

在元末明初之際,中國社會處於一種非常動盪的情况之下,此時,許多想要爭霸天下的各路豪傑也成長起來。後來,隨著朱元璋的勢力漸漸擴大,其他的英雄好漢也紛紛被他吞併。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不願歸降朱元璋的英雄就被他紛紛剷除,而張士誠就是其中之一。

在最開始的時候,張士誠是一個消滅元朝的功臣,而後來,由於他的弟弟兵變後被朱元璋俘虜,囙此他也在元軍等部隊的多方夾擊之下假降了元朝。

在他積蓄實力,並公開反元的過程中,他又一次佔據了主動地位。然而,在這段時間內,朱元璋勢力已經近乎所向披靡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士誠最後也敗在了朱元璋的手下。

面對著朱元璋的圍攻,張士誠考慮到城中百姓的安危,斷然拒絕了火攻的計策,在這時,朱元璋也帶兵趁亂入城,此時,張士誠最終也兵敗被俘。

在徹底戰敗後,張士誠過去的風光也就不再,為了將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張士誠也對自己的子女囑咐到,逃走以後一定要改名換姓,因為憑藉他對於朱元璋的瞭解,如此多疑的一個人,是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的家人的。

就這樣,張士誠的子女也只能拋弃原有的形式,而其中一部分就以“吳氏”的身份生存下去。在1367年時,張士誠也趁人不備,自殺而亡。《吳王張士誠載記》中說到:

“吳王子,年六歲,城破後,有舊將周國俊,為海鹽人,與趙、姚、廉三將自閶門匿出,渡江,棲於通州。從國俊為周氏,名確,字伯堅,族繁衍至千餘家。其世譜所載,謂王更有二子,避出他所,為虞、吳二氏雲。”

而這也就是張家後人改名換姓生活的直接證據。關於他為什麼要求兒女改姓為吳,在民間流傳著幾種不同的說法,有傳言說張士誠的小舅子就姓吳,而有人又說,在那個時候,張士誠是有一個吳姓的妃子的。總而言之,之所以改姓吳,是因為家中曾經有姓吳的人出現。

“吳氏”後人希望認祖歸宗,改回張姓

而當年吳氏的後人,就是現如今想要改姓的江蘇村民。為了驗證這一說法,這個要改姓的家族還拿出了過去的家譜,以及一些祖宗牌位,在這些資料的記載中,當年張士誠為什麼要叫子女改姓為吳的原因也昭然若揭。

自此,這個隱瞞了600年的歷史之謎,也再度展現在了世人面前。由於祖訓有“生姓吳,死姓張,有朝一日認祖歸宗”的遺囑。囙此,該支吳氏村民謹遵先祖之命,雖然說他們已經改姓為吳六百多年了,但這並不能封锁他們改回張姓。

關於張士誠在歷史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我們現在也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要求子女改名換姓保命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畢竟朱元璋的多疑人盡皆知,如果他當年知道自己的手下敗將居然還有後人存活於世的話,那麼想必他也不會手下留情。

雖然說江蘇的這些村民已經拿出了改姓的證據,但仍有人對此事提出了質疑,在村民們十分堅定的要求之下,有一部分人已經成功將吳姓改回了張姓。

結語

從這些村民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於姓氏的認同感是非常强的,在這些村民看來,祖先改名的做法不過是為了規避一時的風險。現如今,威脅張家後人生存的因素已經不復存在了,囙此,他們改回原本的姓氏也是合情合理的。

對於張士誠來說,在亂世中失敗並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歸根到底,張家的落魄也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一個曾經的鼎盛家族,現如今落魄到要借別人的姓氏才能生存下去。

或許,在這個家族中的很多人也會因為此事而感到憤懣不已。但好在現如今張家後人已經找回了過去姓氏的證據,對於他們來說,改名換姓的做法也能够使他們成功認祖歸宗,如此一來,這600多名村民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參考資料:《說苑·政理》、《吳王張士誠載記》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