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位於湖北宜昌境內的三峽水電站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項目,該工程能够减灾發電,提高長江上游的航運能力,保障周圍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安全。眾所周知,三峽水電站自1994年開始建設到2009年全體完工,歷經15年才將這一浩大工程建成完成。01
這一巨大工程的背後,是湖北省、重慶市內20多個區縣,270多個鄉鎮群眾的大搬遷。據統計,累計有110多萬移民告別故土,住上新家園。涉及面積達到632平方公里的三峽庫區,怎會沒有絲毫的地下文物。一般來說,在大型工程或基建項目開工前,相關部門都會在施工範圍內進行考古性勘探發掘,三峽庫區自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為保護地下文物,在1994年開始,湖北考古文物部門就開始對三峽淹沒地區進行大規模搶救性發掘。
▲三峽水電站近照
數年間,考古人員共發現有150多座歷史遺址,其中在23年前發掘的秭歸縣東門頭遺址中,有十分重要的發現。該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屬於原始社會時期的文化遺存。在這裡,考古人員發掘出土陶、石、銅、瓷、玉等400餘件文物,其中許多文物保存完好,幾千年後依然栩栩如生。在東門頭遺址中,最罕見和珍貴的文物要屬“太陽人”石刻,這件文物的出土過程也十分傳奇。
▲文物挖掘現場02
當時,在挖掘工作接近尾聲時,一比特考古隊員坐在遺址內的一塊石頭上休息,他不經意地摸了一下坐著的石頭,赫然發現看似普通的石頭上面竟然刻有花紋。於是他立即站了起來,俯身靠近石頭表面,結果發現上面刻有“太陽人”的影像,這名考古隊員立即大喊,周圍的工作人員聽到呼聲後,隨即向石頭聚攏了過來。原來,該石頭正是一件精美絕倫且極為罕見的文物。整塊石面經過仔細打磨過,表面十分平整,呈規則的長方形狀。
▲“太陽人”石刻近照
該石刻長105釐米、寬20釐米、厚12釐米,是用一塊整石打磨而成。在石面上,刻有簡潔線條的人像,人像頭頂處刻有23條光芒的太陽圖案。與此同時,人像的腰部也刻畫著星辰的圖案,好似此人伫立在太空一般。石刻中的人物,面部表情凝重,又似乎在用心向太陽祈禱。由於“太陽人”石刻年代久遠,我們無法考量此物究竟作何用處,只得從同期原始刻畫影像來搜尋答案。通過這古樸怪異的影像,可以明確該石刻具有原始的宗教氣息和社會功能。
▲古代祭祀場景雕塑還原
遠古時期的人類思維較為落後,對世界的認知非常片面,對太陽等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根本不瞭解,囙此帶神化思想的巫術開始出現,“太陽人”石刻正是當時崇拜太陽的巫術活動遺跡之一。遠古人類想通過這些崇拜活動來達到消灾辟邪的願望,部落首領們會率眾進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為此一些祭祀活動所需的食物、飾物開始出現。祭祀活動是神聖且莊嚴的,人們會將生活中的事物反映至祭祀畫面中,既不脫離生活又帶有神秘的想像。這件“太陽人”石刻就這樣一點點地被遠古人類敲鑿擊刻而成,帶著崇拜和向太陽祈禱的圖形也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
▲湖北省博物館近照
實際上,“太陽人”石刻的出現並不是無疑可循,秭歸縣東門頭遺址屬於湖北地區,這裡在古時是楚地。據說楚人以祝融為始祖,十分崇拜太陽,對太陽眾神的祀拜習氣久遠。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所著《九歌》中的東君,就是太陽神。三峽地區的文化古老而悠久,專家們曾在這裡先後發現距今約200萬年前的“巫山人”、距今約120萬年前的“建始人”與距今約20萬年前的“長陽人”,可謂是片歷史浩瀚的土地。結語
“太陽人”石刻也充分體現出三峽先民們的高超技藝與審美理想,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件太陽圖騰崇拜文物。如今,“太陽人”石刻被列為國家級文物,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內,永久禁止出境展覽。
參考資料:
《曙光初照:三峽秭歸的太陽神石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