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制老司機
最近有一個新聞讓體制內的公務員們感覺自己似乎又行了。
曾經寫下風靡全國的《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作者“當年明月”,被任命為上海市副廳局級領導。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曾經是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一名公務員,《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他在順德工作期間寫下的。這本書火了之後,他先後到海關總署、中宣部下屬事業單位、山東省政府辦、上海任職,直到最近被任命為副局級領導。
當年明月憑藉《明朝的那些事兒》,累計獲得版稅收入幾千萬元。並且仕途發展如此迅猛,毫無疑問,這本書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羡慕嫉妒恨之餘,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覺得自己也有機會成為第二個“當年明月”。
一
當年明月的成功,並不單純是運氣好,關鍵還是他本身確實能力出眾,才能抓住機會。
當年明月的仕途發展歷程,與原海關總署副署長,現上海市市長龔正的經歷高度重合,不得不引人遐想,是龔正大佬的賞識,才讓當年明月一路順風。
於是,很多人都有懷才不遇的鬱悶,覺得自己學富五車,能力出眾,但就是沒有遇到伯樂,靠不上大佬,沒有人扶持。
但是,大佬怎麼知道你有能力呢?只有你給出足够耀眼的工作成績,或者作品,以此證明你的與眾不同,才有被大佬看上的機會。
組織一個新任的副部長要選一個秘書,讓辦公廳推薦了幾個人選。副部長就讓辦公廳把這幾個人選之前辦過的檔案,寫過的文章,找來給他看。
高中一個同學原來在鄉鎮法庭工作,但喜歡寫東西,經常往一些媒體投稿,也有不少作品被刊登。正好有幾篇文章被市政府一個秘書長看到,覺得寫得很不錯,經過考察後,就把他調到市政府寫稿子,現在已經是市政府第一支筆。
曾經一比特領導對我說,無論是在哪裡工作,在何處發展,你的立身之本,就是你的產品。
你在體制內工作,文字能力行不行,辦事是否可靠,做人有沒有瑕疵,領導和同事對你的評估如何,這些其實都是你的“產品”,都是證明你能力的東西。
《明朝的那些事兒》,很多人可能認為是非常淺顯,很low的東西,上不了檯面,也不專業。但毫無疑問,能够用通俗易懂,有趣的語言,嚴密的邏輯,把明史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且風靡全國,甚至成為一種現象,這足以證明當年明月的綜合素質、思維、邏輯、文字能力等方方面面,都是頂尖的。
產品,就是大佬們認識你的敲門磚。
二
這種產品,其實無處不在。一次會上你彙報工作條理清晰,言簡意賅,主次分明,能抓住關鍵和覈心,思慮問題全面周到,必然會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次上級主題徵文,你能寫出一篇有理論高度,又緊密聯系實際,對具體工作有深刻且創新性思考的文章,並獲獎,也很有可能會得到大佬的注意。
領導讓你辦一個小會,你辦得妥妥貼貼,滴水不漏,沒有出任何紕漏,並且對意外情况都做好了預案和準備,無論是領導還是與會者,都無比舒坦,自然也會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領導和大佬不會簡單地通過一兩篇文章,一兩次工作彙報,一兩次辦會辦事就直接重用你,他們還會進一步深入地觀察你、考察你,看你是否能堪大用。
當年明月可能因為《明朝的那些事兒》進入了大佬的視線,但此後他經歷多個崗位鍛煉,甚至擔任過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山東省政府辦綜合處長的職務。這些崗位中,如果他不能做出足以證明自身能力、足以說服大佬的工作成績,他的仕途恐怕就能是從佛山海關走到海關總署了。
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當年明月”,得到大佬的賞識,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有超出其他人的能力和水准,是不是有足以證明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體制內確實背景和關係很重要,但對於有能力的人,尤其是有突出能力的人,體制內也不乏機會機遇。
如果自身能力不過關,就算有人因為關係因素向大佬推薦你,但大佬和你談一次話,讓你寫一篇文章,或者讓你做一件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紕漏百出,那他對你也就不會再有任何興趣了。
三
那麼,如何成為第二個“當年明月”呢?
第一步是有自知之明,客觀理性地分析一下,我哪些方面的能力,是超越其他人的,是值得拿出來銷售的。
比如說有的人寫東西寫得好,有思考、有深度,文字水准好。
有的人雖然寫東西不行,但辦事特別牢靠,思慮周全,可靠。
有的人擅長協調,能够最大程度消除分歧,獲得多方支持。
有的人擅長當參謀助手,對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和分析,有一套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能够給領導決策出主意。
有的人長期從事某一個領域內的業務,熟悉上上下下的情况,是行家裡手,幹這塊業務離不開他。
此外,有自知之明的另一層內涵,意味著對於有的人來說,要意識到自己可能並沒有什麼出眾的能力,就是泯然眾人,大致只能靠熬資歷一點點往上走了。
第二步就是抓住一切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很多人遇到要和領導打交道的工作和事情,都是下意識地躲、逃避。有一些是因為不自信,擔心表現不好出問題,反而給領導留下壞印象;有一些是因為沒有强烈的“進步”欲望,只想混日子,不願意多幹事。
但如果真的有“進步”的想法,肯定是要抓住一切能展示自身產品和能力的機會,而且是竭盡全力地推銷自己。
幾年前,組織裏承擔一項新的專項工作,一比特副部長牽頭,從各個內設機构和下屬事業單位抽調人組建工作專班。
有一名下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每逢副部長要開會研究工作,他就提前兩三天加班,把會上要研究討論每一個事項,逐項查資料、打電話問部門、問企業,每一個事項的來龍去脈都搞得清清楚楚。
在會上,本來也輪不到他一個主任科員講話,但他就是敢搶司局長的話說,而且能把每一個問題都講得非常明白透徹,深得這位副部長的賞識。
過了半年,這名工作人員就被調到了機關工作,任副處長。
所以,一切的根本還是自身能力。這個社會還是不缺乏公平上升的通道的,更不缺乏伯樂,你有多大的才華,就有多大的舞臺。
四
但大多數人,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其實就幾乎再也沒有系統性的主動學習了,自身的進步,主要也是工作中,被動地知道和瞭解的一些東西。
缺乏主動系統的學習,個人能力實際上很難有大的進步。
比如說寫東西這件事情,大多數公務員寫稿子,都當成苦差事。有些在網上東抄一點西抄一點,東拼西湊,或者套所謂的範本,只求應付差事,敷衍了事。
但有的人,就真的沉得下心,去一個個琢磨上面發的檔案,研究相關的政策和理論,四處蒐集素材,學習研究好的領導講話稿、調研報告的寫法,思考總結機關常用的寫作框架,邏輯,分析研究領導的價值觀和喜好等等,並且從中找到樂趣。
這類人,往往都成了機關裏的筆桿子,有了吃飯和晋昇的看家本領。
其實,只要有意識地主動系統性地研究某項業務,或者刻意地提升某方面的能力,日積月累,短短幾年,其實就會有非常明顯的進步。
老司機在三年前開始做公務員培訓時,開始在知乎和公眾號上寫東西時,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廣度,以及思維方法、文字表達能力等方方面面,都還比較稚嫩。
但這三年來,我大大小小寫了上千篇文章,思考了幾千個問題,帶過幾百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思考、分析、總結,明顯感覺到,無論是看問題的深度、廣度,還是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以及文字表達能力,都全面提升了。
運用這些思維方法,我甚至想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活得更加從容自在了。
而當年明月寫《明朝的那些事兒》,基礎還是他多年來在明史方面的積累,寫這本書本身也花了他好幾年的時間,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在天涯論壇上發表,並沒有什麼影響力。
真正投入時間和精力,認真地研究某件事情,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在某個領域日積月累地積累,就算在體制內用不上,沒機會得到大佬的青睞,但或許可以在體制外,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所在。
當年明月就算當年沒有得到大佬的青睞,至少憑藉《明朝的那些事兒》一書,就已經財富自由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