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全國排第四,卻僅有1所一流大學,浙江離“高等教育强省”還有多遠?

浙江 89℃ 0
摘要:浙江高等教育發展水准與浙江在全國的經濟文化地位,與人才强省、創新强省首位戰畧要求,與浙江人民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還不匹配。7月2日,浙江省教育廳官網公佈《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眼下浙江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直到今天,浙江無論是“985”“211”大學,還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僅有浙江大學1所。2017年,浙江省委十四届二次全會明確提出“以超常規舉措實施高等教育强省戰畧”。

每經記者:程曉玲每經編輯:程鵬劉豔美

浙江高等教育發展水准與浙江在全國的經濟文化地位,與人才强省、創新强省首位戰畧要求,與浙江人民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還不匹配。高水准大學和學科建設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7月2日,浙江省教育廳官網公佈《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眼下浙江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

在此之前,浙江省政府官網發佈《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也提到,“與先進省份相比,我省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不强、高端創新人才緊缺、重大創新平臺和載體偏少等短板還比較明顯,科技創新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動能不强”。

作為科技活動參與者和科技人才培養基地,高校無疑是發展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然而,浙江與長三角另外兩個兄弟省份相比,“高等教育比不上江蘇、科技創新拼不過安徽”的聲音,多少刺痛著當地的神經。

尤其是進入“十四五”新階段,浙江面臨打造“重要視窗”、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人才强省和創新强省的重任,補上高等教育這塊短板已成當務之急。

01

浙江高校數量不多、整體實力不强的現狀,由來已久。

1952年,全國迎來高校院系調整,浙江大學原文、理、農、醫、法等學院和科系被拆散,分別流向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其他院校,大量師資人才也隨之調離;

1998年,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所學校合併組建成新浙江大學,成為當時全國學科門類最齊全、規模最大的高水准綜合性大學……

種種歷史原因,為如今浙江高校“一家獨大”的局面埋下伏筆。

四校合併第二年,浙江大學即列入首批9所國家“985工程”建設計畫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與此同時,地方高校的規模和實力不可避免被削减。

直到今天,浙江無論是“985”“211”大學,還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僅有浙江大學1所。除此之外,僅有中國美術學院和寧波大學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相比之下,同處長三角的江蘇有2所“985”、11所“211”、15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有1所“985”、3所“211”、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上海則分別達到4所、10所、14所。

不只是高水准大學,從高校數量來看,浙江也不佔優勢。

根據教育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統計資料,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不含港澳臺地區)。其中8個省份各擁有120所以上高校,處於“第一梯隊”,從高到低分別為江蘇、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及河北。

結合經濟實力看,GDP體量在全國排名靠前、高校數量卻明顯偏少的省份中,浙江和福建尤其突出。

一直以來,高教資源“先天不足”的浙江也在努力追趕。

2017年,浙江省委十四届二次全會明確提出“以超常規舉措實施高等教育强省戰畧”。

2019年1月,浙江發佈《關於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强省戰略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高水准大學數量達到10所左右,50個左右的學科達到國家一流學科建設標準等量化目標。

最近一個月來,浙江更是接連出臺科技創新、教育事業、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十四五”發展規劃,系統回答未來5年浙江教育工作的目標、主題、路線等問題,其中不乏對高等教育、高校建設的重點部署。

來源:《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

總體而言,根據《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12所左右高校進入全國一流行列,60個左右的學科進入全國前10%,部分學科(領域、方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500個專業入選全國一流專業建設點,“形成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高等教育發展格局”。

02

集全省之力發展高等教育,已有一定成效。

浙江省教育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2.4%,普通本專科在校生規模114.9萬人,研究生在校生規模11萬人,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15.9%和73.2%;3所高校20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7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十三五”期間,共向社會輸送152.6萬餘名畢業生,其中85%以上留在浙江工作。

但與鄰近的滬、蘇等地相比,差距仍然明顯。

例如,江蘇2020年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01.5萬人、比浙江多86萬人,研究生在校生24.4萬人、超過浙江的2倍。

江蘇高校不僅數量居全國第一,遠超浙江;實力也與浙江拉開不小差距——15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全省30所高校165個學科進入ESI前1%。

“質”與“量”的差距,在創新能力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發佈的“長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驅動力指數(2020)”顯示,上海獨佔榜單“第一層次”;“第二層次”有南京、杭州、蘇州、合肥4城;“第三層次”為蕪湖、無錫、寧波、常州、南通、揚州、鎮江7城。其中,安徽排名第二的都市蕪湖超過浙江“第二城”寧波,居“第三層次”首位。

面對强手如林的競爭,浙江自然“坐不住”。

圖片來源:西湖大學官方微訊號

從最近公佈的《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檔案來看,補短板的重點之一,在於優化完善高等教育佈局結構,打造“高水准大學集羣”。

例如,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引導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向大都市區中心都市和大灣區覈心區重點聚集,服務區域發展戰略。

在特色發展方面,支持浙江大學打造世界一流大學,並引領帶動輻射浙江高等教育水准整體提升;支持西湖大學開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支持中國美術學院、寧波大學加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校創建國內一流大學,支持一批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校創建國內特色高水准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開檔案首提省部共建西湖大學,也意味著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有望再迎身份“陞級”,為國內民辦高校發展路徑提供新嘗試。

03

發力省內高校建設同時,浙江還特別注重向外借力,與其他高校“牽手”合作。

在《關於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强省戰略的意見》中,浙江就明確,將設立引進高水准大學省級引導性資金,到2022年,省財政安排50億元專項資金,爭取引進20所左右國內外著名高校在浙辦學。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種開放辦學的理念,浙江其實早有嘗試。

2004年,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浙江萬里學院合作建立的寧波諾丁漢大學(簡稱“寧諾”)橫空出世,成為國內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該校最新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9届碩士畢業生中,43.6%在甬就業,20.9%在浙江其他城市工作;博士畢業生留在浙江工作的比重也達到44%。

雖有“中外合作辦學先行者”的光環,眼下的浙江,仍在努力鞏固和强化這一先發優勢。

根據規劃,浙江將引進新辦2-3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水准大學,引進4-5所高水准大學來浙舉辦校區(分校)或研究生院。充分發揮浙江大學在吸引國外合作院校方面的優勢,新辦3-4所中外合作學院。同時,支持省內高校與國內外高水准大學合作舉辦10所左右二級學院,開展各類項目合作。

其中,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是發展高等教育的重點區域。浙江省教育局官網顯示,近年間,浙江高水准大學引進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中法航空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資料工程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聖光機聯合學院、浙江海洋大學比薩研究生學院等一批院校相繼引進設立。

此外,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分別在杭州和寧波設立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設立杭州高等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設立寧波研究院,開展科技攻關和合作、成果轉化,並將適時開展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

公開報導顯示,去年一年內,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等多個研究院集中揭牌成立。

上述兩份最新檔案進一步提出,要大力實施國內外名校“築巢引鳳”工程,多管道多形式引進國內外高水准大學來浙開展合作辦學,超常規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

從正視差距到著眼自身補短板、合作辦學引外援,可以預見的是,浙江距離“高等教育强省”目標,正越來越近。

記者|程曉玲編輯|程鵬劉豔美肖勇杜恒峰

校對|段煉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