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我國歷史上都是一比特非常具有爭議性的皇帝,他是清朝盛世年代“康乾盛世”的在位皇帝之一,對清朝的政治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只不過他在大興文字獄方面卻飽受後人爭議,無疑這一舉動限制了文化思潮的發展,導致那個時代的文化發展陷入瓶頸。
而乾隆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這一切與他對文化的政策息息相關。但是他雖然限制了國家的文化發展,可他自己是很喜歡文化的,甚至非常喜歡作詩。這一點上乾隆是衝突的,他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可卻沒有幾首真正有內涵,可他為人又十分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把自己稱為十全老人,用來描述自己一生的功績。
當然,並不是說乾隆大興文字獄,就不注重文人才子。乾隆此人文學素養還是相當高的,清朝時期還是很重科舉的,甚至把科舉發展到了頂峰。
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方面其實人們是很難去分個高低的。但是從小到大經歷慣了考試的我們都知道,只要是考試,這就是一定要分個高低的。而在科舉制度裡面,獲得第一名的那個人就會成為狀元,獲得巨大的榮耀。
但是科舉一般都是都要經過鄉試、會試、殿試,最後一關的殿試是由皇帝欽定的,這可是比我們現在的高考難多了。而在乾隆時期,卻發生了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情。
當時有一年的科考,有兩位考生才華橫溢,旗鼓相當。主考考官完全無法選擇,只不過這狀元之比特只有一人,頓時讓人好生為難。考官無法决定的事情,只能交給乾隆了。
於是乾隆思索了一會兒,便給出了一個上聯:煙鎖池塘柳。此上聯一出,眾人驚歎。因為這上聯看似簡單,看著好像在寫江南的風景,意境十分唯美,但實則另有玄機,其中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
要想在格式和意境上都對的工整,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考官們都為這兩位考生捏了一把汗,可是有一比特考生思考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站了起來,準備走人。
考官們十分不解,問他這是怎麼了?他回答本人才疏學淺,實在無法對出此絕對。於是轉頭就走,沒想到乾隆把他叫住:“你就是今年的狀元了”。文武百官面面相覷,這就定了?
後來乾隆解釋道:“我這副對聯本來就是絕對,能一眼看出的人本來就是高才。”乾隆覺得這位考生反應機敏,並且敢於放弃,知難而退,而且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對自己有很清楚的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才子,所以被乾隆欽定為狀元。
這是乾隆的解釋,但小編看,明明這位才子就是拍對了乾隆的馬屁,滿足了乾隆的虛榮心。可以看出一個人會說話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有時候一句合適的話甚至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際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