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網上熱議的“三胎”政策,看得出國家為了鼓勵生育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其實國家的“催生”政策還有許多,比如延長產假、生育補貼等等,可以說十分努力了。但是不少網友對此卻並不買帳,紛紛表示養一個都費勁,二胎都要思慮再三,更別說三胎了。
不過也有例外,也有勇敢的媽媽,近日一比特來自北京市海澱區的媽媽在網絡走紅,受到眾多網友關注,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她生了三個兒子。沒錯就是三個兒子,而且還是在北京,讓很多網友感歎這位媽媽的勇氣。
而且和大多數帝都的媽媽不同的是,她並從沒有讓孩子上各種的興趣班、補習班,關於孩子的培養,她有自己的“中庸之道”。既不想讓孩子太拔尖,更不指望孩子以後考985、211,覺得孩子差不多就行了。
這位媽媽的佛系在自己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來自小縣城的她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大學,畢業後考上北京的公務員但是卻不顧父母反對辭掉了“鐵飯碗”,相比於其他的北漂,她表現得淡然又樂觀。
這就不由得令眾網友感到好奇:這位媽媽哪裡來的勇氣生三胎?是不是嫁了一個有錢的老公?但是實際上這位媽媽的老公,三個兒子的爸爸僅僅是一個銀行的小職員,而且其佛系程度和這位寶媽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曾經被調去分行從事更高大上的工作,但由於經常加班、見不到孩子,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便主動放弃了升職的機會,申請調回了原崗位。
身在北京,這對夫妻生三胎的底氣到底來自哪裡?原來老公的爸爸是第二軍區大學畢業的,媽媽則是通信工程師,專門負責發射衛星的那種,平時家裡都有阿姨幫忙帶孩子。
這下網友恍然大悟,這兩夫妻佛性的底氣來自哪裡了,看來平時孩子都是阿姨和奶奶幫忙帶吧,這樣的家境讓網友不得不服。
確實除了像這位佛性的三胎媽媽,大多數的媽媽在决定是否生二胎的時候還是會考慮很多的,畢竟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這麼佛性的底氣,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自己這麼努力、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少吃一些苦麼?那麼,生二胎之前主要考慮哪些方面呢?
1、經濟條件是首要基礎
每一位父母都想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最好的教育,那麼就不得不提到經濟條件。畢竟養娃可以說絕對是一件燒錢的事,從孕期的各種產檢開始,到孩子出生後的奶粉、尿布、教育等等,衣食住行每一項都是錢,而二胎勢必意味著更大的經濟壓力。
現在年輕夫妻本來就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所以在决定是否要生二胎的之前,家庭經濟條件自然成了其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
2、孩子是否有人帶?
除了家庭經濟條件,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孩子出生後誰來帶?現在的很多寶媽迫於經濟壓力,生完孩子後不得不重歸職場,父母都忙於工作精力有限自然無法照顧兩個孩子。那麼孩子怎麼辦呢?找保姆又是不小的開銷,加上社會上保姆虐待孩子的事件層出不窮,也不能放心。老人帶的話,老人是否願意,身體條件是否允許,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3、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
是否要生二胎不僅是父母的問題,也需要考慮到大寶的意見,因為大寶也是家庭的成員之一。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就習慣了獨享所有人的愛,面對突然多出來的弟弟妹妹,不僅玩具零食要分給二寶一半,甚至連父母是愛也要被分走。所以如何讓兩個孩子融洽相處就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很可能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這也是很多家庭猶豫要不要二胎的重要原因之一。
4、考慮自身的情况
有一句話說的好,每一個媽媽在是媽媽之前,首先是自己。想要二胎的媽媽們,在决定要不要生二胎之前也要考慮自身的情况。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22~29歲,超過35歲就是高齡產婦了,高齡則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對媽媽更大的考驗。
除此之外,寶媽如果有工作,懷孕生產還意味著工作上的斷層,產假後重返工作崗位職位是否還能保留、自己能不能為孩子放弃工作等,這些都是需要事先考慮好的。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組織無任何關係。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