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槍刺。本報記者李慶玲攝
6月7日,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西寧市城中區的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強調,推動高品質發展,要善於抓最具特色的產業、最具活力的企業,以特色產業培育優質企業,以企業發展帶動產業提升。
藏毯,是獨具青海特色資源的優勢產業,2003年省委省政府就發展青海藏毯產業作出規劃藍圖,此後,青海以藏毯產品為覈心,以藏毯產業為主導,培養國際性集團化藏毯企業,綜合要素資源,擴展產業鏈,藏毯產業有了長足發展。
總書記來到聖源地毯公司考察調研,振奮的不僅是聖源地毯公司,更是整個地毯行業。
給大型智能化編織機紗架換紗。
絡筒。
手工槍刺。本報記者李慶玲攝
紅色足迹
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西寧市城中區的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在生產車間,習近平察看原材料、生產流程、產品展示,瞭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牙藏毯手工編織技藝的保護傳承,對企業帶動當地羣衆就業增收表示肯定。在企業檢測、設計部門,習近平仔細觀看產品耐磨度測試、產品設計圖樣,詢問產品銷路和企業創新發展情況。習近平強調,推動高品質發展,要善於抓最具特色的產業、最具活力的企業,以特色產業培育優質企業,以企業發展帶動產業提升。青海發展特色產業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要積極營造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要加快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促進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增强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把產業培育、企業發展同羣衆就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更好統籌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走進聖源
6月21日,記者走進位於西寧市城中區的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源地毯公司)大門,看到生產車間外牆最顯眼處的十二個大字——打造世界一流藏毯生產基地。
藏毯,這個至少在青藏高原有30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藝,從一塊禦寒的物件歷經歲月沉澱,到現在發展成一種特色優勢產業,並和“世界一流”書寫在一起,這既是一種目標,更是一種自信。
聖源地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許乃庚介紹,公司成立於2007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家集地毯設計、研發、生產、行銷、檢測於一體的集團化、國際化大型地毯行業領軍企業,現時公司擁有世界先進的紡紗、染色、織造、後整加工等全套智能化生產設備以及全產業鏈研發平臺,從最初的兩臺織機到現在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機器設備、科技工藝,年產值上億元。
走進生產車間,第一感覺是“琳琅滿目”,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車間察看後給予的評估,也是我們此刻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車間內依次分佈著手工槍刺、傳統手工編織、大型機械編織三個生產區域,在各區域之間還有後整、拔花刺、鏟面等工作區域。
轟鳴機器聲裏,在經線與緯線的不停交織相扣間,雄偉的萬里長城、氣勢逼人的犛牛、活靈活現的藏羚羊以及一些富含民族特色的圖案令人目不暇接。走近一摸,毯面紋理平整,手感細膩柔軟。
“手動槍刺,聽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是一種半手工半機械的編織科技,設計師在前期設計時已經把圖案的具體經緯度和顏色標好,有點像十字繡,生產後期只需要工人記清圖案的經緯度和顏色,用電槍把線栽進去,操作起來相對方便,也比較省力。”許乃庚介紹,槍刺地毯由於是手工操作,相對於機織地毯,沒有長度和寬度的限制,更適合於大幅產品製作。
在傳統手工編制區域,我們看到第七代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楊永柱正在編織一幅名為“龍鳳呈祥”的藏毯。加牙手工藏毯是聖源地毯公司主打的拳頭產品,“雖然手工編織藏毯售價相對較高,但從不缺市場,我們的手工藏毯融合了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非常受歡迎。”許乃庚說。
在阿克明斯特地毯生產區域,上下兩層分別放置著紗架和編織機器。在這裡,大型智能化編織機代替了人工,幾名工人在為織好的地毯做最後的“診斷”,檢查機器是否有漏針的情况,進行地毯剪花工作。
據瞭解,該公司自建廠以來,經歷了三次轉型發展。第一次是在生產技藝方面,從最初的手工編織轉型為擁有手工編織、機械編織等多種方式;第二次是在商業模式方面,從批量銷售逐漸向個性化定制轉型;第三次是智慧製造轉型,每一塊地毯在經過設計師設計和轉換之後,工人在編織時更加方便。
以生產車間為代表,我們看到的僅是企業一角,但透過純手工、半手工、全機械化的多種編織管道,我們看到的是企業針對自身發展和市場需求進行的一次次轉型和創新,作為一家植根傳統製造業的企業,聖源地毯公司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中,追逐科技創新的現代脚步,讓傳統產業發“新芽”並發展壯大,這也是企業具有活力的地方。
牢記囑託
6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聖源地毯公司車間裏,和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楊永良親切交流。總書記問楊師傅手藝是不是祖傳的,到第幾代了,編織一幅眼前這樣的藏毯需要多長時間……楊永良一一回答後,總書記勉勵楊師傅說,“你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
提起加牙藏毯,就不得不提《青海藏毯志》記載的一句話:“清康熙年間湟中加牙灘村成為著名的藏毯生產專業村,可謂‘家家有織機、戶戶聞機聲’。”“自古藏毯出湟中,湟中藏毯數加牙”,加牙藏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月21日,記者在採訪時沒有見到楊永良,卻見到了楊永良的弟弟、同為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的楊永柱。在一架織機前,楊師傅正在編織藏毯。只見楊師傅用八字扣將色紗栽在緯線上,每栽一雙色紗就用小砍刀砍斷……在手指上下翻飛間,我們仿佛看到這塊藏毯完成時精美的樣子。
楊永柱同哥哥一樣,也是從小跟隨父親學習藏毯編織技藝,先從最基礎的撚線開始,到後來逐漸長大學習編織。
“藏毯編織是一個非常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活兒,我們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但這是一門手藝,學好了就能養家。”
楊師傅一邊熟練地編織一邊和我們交談:“總書記和我哥哥交流的時候,我就坐在對面這臺織機上。剛開始特別緊張忐忑,但聽到總書記親切地詢問關於加牙藏毯傳承的時候,我感到又激動又溫暖。”
“總書記說,‘你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們全體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說的,我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也踐行在行動上。傳承和弘揚好加牙藏毯編織手藝,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楊永柱說。
“總書記來到我們公司視察調研後,員工的生產積極性高漲,大家開始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標。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振奮的不僅是我們公司,更是整個地毯行業。”聖源地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許乃庚說。
“牢記總書記囑託,我們將在立足本地資源、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帶動羣衆就業增收為目標,加大創新投入,在創新方面持續發力,讓企業出活力、產業出特色,推動特色產業高品質發展。”聖源地毯公司董事長薛婷說。
永恒記憶
今年37歲的車國龍是聖源地毯公司設計研發部首長,習近平總書記在公司考察調研,來到他的工位,看了電腦上設計的地毯圖樣,並詳細詢問了圖樣的寓意。
回想起總書記考察時的情景,車國龍說:“從來沒經歷過那麼激動的場面,習近平總書記一下車,全場沸騰了。”
“總書記先問了我的兩名同事,問他們正在做的圖案和設計,第三個才問了我。我向總書記彙報說,這是專門為牛年設計的‘奮發圖強’吉祥掛毯。”車國龍回想起自己和總書記交流的時刻,總書記親切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至今歷歷在目。
2007年,車國龍從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因摯愛藝術和繪畫,在大學四年期間,他認真學習各項專業課程,對自己嚴格要求,整日待在畫室認認真真練習。畢業後在其他地方工作四年後,於2011年4月1日到聖源地毯公司工作。
“十年間,地毯在設計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以前的偏傳統,到現在將傳統和現代有機結合,以市場和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我們在不斷加強學習和創新。現在通過科技創新,設計師把每一個經緯線、每一個顏色的位置標得清清楚楚,這等於降低了手工藝人的入行門檻,讓更多沒有藏毯編織經驗的員工也能迅速上手。”車國龍介紹說,自己很高興當年能來到聖源地毯公司工作,通過十年的鍛煉,自己由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實現了自我價值。
“我們這個崗位前期要對接客戶,不是去出差實地考察客戶需求,就是整日坐在電腦前做設計;設計完成後,還要和工人對接,天天往車間裏跑。”雖然自己的工作枯燥又辛苦,但車國龍覺得自己這麼做是值得的:“把我們優秀的民族工藝傳承下去,這是我的目標,也是我為之奮鬥的動力。而且我就是喜歡美術,就是喜歡和圖案、顏色打交道。”
車國龍說:“藏毯是一種特色產業,我們要把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結合在一起,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推動特色藏毯產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陞級,絕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
記者感言
讓傳統技藝煥發光彩
從一根羊毛到一塊毯子,藏毯,流出於指尖、流淌在脚下,從歷史長河中緩緩走來,成為與波斯毯、東方毯齊名的世界三大名毯。
世界藏毯在中國,中國藏毯在青海。藏毯是起源於青海並依託青海獨特的文化和資源優勢而存在並壯大的優秀產品,從人們日常生活的傢俱用品,到成為一種蘊含悠久文化的藝術品,再到遠銷海內外,一張張藏毯不僅有效盤活了青海特色資源,還作為重要支點撬動出青海立足本地發揮資源稟賦,為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富民、融入“一帶一路”外向發展注入無限潜能。
可以說,青海大力培育和發展藏毯,這是資源與特色催生出的產業之花,是文化與產業的完美融合,是解决就業和脫貧致富的重要依託,是實現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以前,編織藏毯是一種熟練手藝,手藝人在編織前是“手中無圖,心中有圖”或者是只有一張簡單的手繪圖,這對他們的編織水准是很大的考驗,從事編織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水准就越高。
但現在,以聖源地毯公司為例,通過設計師前期設計,送到工人手中的地毯圖案已經在縱橫交錯的經緯線裏,從圖案細節到整體構架,從主體顏色到漸變過度,都標注得清清楚楚,工人只要能看懂圖案,就能去編織藏毯,大大降低了藏毯編織的從業門檻。聖源地毯公司的很多工人來自周邊的農村,曾經是貧困戶,通過在企業就業實現了穩定增收,過上幸福的生活。
手工藏毯作為青藏高原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傳承千年,融合漢藏文化,構思巧妙、風格獨特。在2006年,加牙藏族織毯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
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在杭州西溪濕地看手工炒制龍井茶的技藝,鼓勵他們把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在潮州觀看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的現場製作演示,瞭解潮州傳統技藝傳承情况……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據楊永柱師傅介紹,現在不管是在聖源地毯公司,還是在他所在的村子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編織隊伍當中,這項沉寂多年的技藝重新煥發了光彩。
千年藏毯,必將禦風而行,生機勃勃。
作者:李慶玲稿件來源:青海日報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