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死後,陳圓圓攜其庶子逃過一劫,300多年後發現貴州留有後代

云南 116℃ 0
摘要: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這位美人便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一代名妓陳圓圓了。歷史上,關於陳圓圓與吳三桂的糾葛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謎團,而吳三桂死後陳圓圓的去向,更是不為人知,直到近年,這個歷史懸案才終被破解。吳三桂遇到陳圓圓,原本就是一場政治交易。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金庸小說《鹿鼎記》中,曾寫到韋小寶送公主出嫁,遠赴雲南,在平西王府外一座道觀裏見到一比特四十歲左右年紀的中年美婦。

韋小寶平生閱盡美女,卻唯獨對這位一見之下便丟了魂魄,手中茶盞都拿不穩了。這位美人便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一代名妓陳圓圓了。

歷史上,關於陳圓圓與吳三桂的糾葛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謎團,而吳三桂死後陳圓圓的去向,更是不為人知,直到近年,這個歷史懸案才終被破解。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遇到陳圓圓,原本就是一場政治交易。當時朝中外戚田弘遇在女兒田妃死後意圖再找靠山,瞄上了擁兵據守遼東的吳三桂,借宴請的機會將陳圓圓送給他。

而吳三桂,倒確實因為陳圓圓出塵豔絕的美貌而對她尤為憐愛,只可惜,吳三桂並不是耽於聲色的人,他始終胸懷大志,發誓要做一番事業。

囙此,當吳三桂返回山海關時,並沒有將陳圓圓帶走,而是將她留在了京城,這也為日後的所謂“沖冠一怒”埋下了伏筆。

李自成入關之快,是吳三桂沒有預料到的。他自遼東出兵勤王,當趕到山海關時,京城便已淪陷。

而此時前有李自成,後有清兵,吳三桂夾在兩方勢力之間,突然成為了一枚危險的孤棋。他很清楚,此時手握重兵的自己,在政治上的抉擇完全可以左右整體的戰畧局勢。而促使他終究做出“獻關投清”的决定的,也許並非僅僅是陳圓圓。

首先,盤踞在京城的李自成並未像起義時宣揚的那樣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相反,義兵進城後便燒殺搶掠,李自成更是在後宮中縱酒笙歌,不理政事,民間已有怨言。

其次,京城的吳府已經被抄,不光是他的愛妾陳圓圓,就連他的母親及所有家僕都被李自成及其部下扣押,生死未蔔。

而早已準備多年的清兵正厲兵秣馬,吳三桂未必能够正面與之一戰。但不可否認的是,吳三桂確實是在乎陳圓圓的。

他在得知陳圓圓竟然被李自成霸佔後的憤怒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在多方利弊權衡之下,吳三桂做出了降清的選擇。

至於那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雖然說得壯懷激烈,但終究不見於正史,恐怕是鄉野文人為了新增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的傳奇歷史,而附會的內容。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明末清初的才子吳偉業寫下《圓圓曲》,將陳圓圓與春秋時美女西施相比,感慨男子禍國,卻將罪責推給女子,說什麼“紅顏禍水”。

對於陳圓圓來說,自己只是一件玩物,她的姿色是那些大人物攀附勾結的政治籌碼,絲毫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清軍入關後,陳圓圓隨吳三桂前往雲南,但由於出身低微,始終得不到真正的名分。而吳三桂的正妻張氏善妒,更不會善待陳圓圓。

成為了平西王的吳三桂驕奢淫逸,聲色犬馬,據傳有家中有美女“四面觀音”、“八面觀音”,但傳聞裏卻再難見陳圓圓的影子。陳圓圓大概確實對自己“紅顏禍水”的身份心懷愧疚,以至於到了雲南之後她自請代發修行,常伴青燈古佛。

不知吳三桂是真的冷落了陳圓圓,還是他對這個曾經令他神魂顛倒的女人還懷有一絲尊重與理解之心,總之,他答應了這一請求,為她建了修行之所。

不過,陳圓圓雖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但她並沒有完全退出吳三桂的生活。

吳三桂有一庶子名叫吳應麒,之前一直寄養在吳三桂的弟弟身邊,後來成為了陳圓圓的養子。陳圓圓一生沒有子女,她對這名養子視如己出,母子關係非常融洽。

由於陳圓圓為人低調,囙此這對母子在日後吳三桂如日中天、遭到朝廷忌憚時,也遠離了風暴中心,從而躲過了後來的厄運。

吳三桂當年這樣的安排是否真的因為預料到後來的結局,如今已無從考證。但起碼可以說明,吳三桂對陳圓圓應該還是有一些真感情的。

對於這個影響了他一生軌跡的女人,吳三桂始終表現出珍惜與保護,這種保護就算出於强者對弱者的同情,也足以讓陳圓圓盡可能安穩地度過她的後半生。

與中國歷史上其他留名千古的美人相比,陳圓圓的命運,也許已算是一種圓滿。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吳三桂試圖造反遭清兵鎮壓後不久,他本人便一命嗚呼,而清兵攻入雲南時,找到的其實只是吳三桂的骨灰,這就足以讓人產生懷疑。

但為了宣告天下削藩成功,康熙承認了這份骨灰的真實性。雖然吳三桂一家被滿門抄斬,但因為陳圓圓一直是外室,她的養子也並非嫡出,囙此竟然躲過了浩劫。

如今,隨著貴州黔東南馬家寨村落的大白天下,我們終於得知,當年陳圓圓正是帶著養子吳應麒逃到了這裡,改名換姓,隱居了下來。

陳圓圓雖然並非心甘情願地嫁給吳三桂,但她卻用自己的一生報答了吳三桂的愛護之恩。這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隱秘小村中,至今仍保留著陳圓圓與吳三桂的陵墓。

只是礙於當時朝廷的追捕,兩人的碑文全都用暗語寫成,很難辨認出來。例如,陳圓圓的碑文上寫“故妣吳門聶氏之墓比特席”,陳圓圓本姓邢,“邢”、“陳”均為耳字旁,故名“雙耳”即“聶”字。

此字形其實是現代簡化字形,當時並不會有這個寫法,應該是吳家後人為了陳圓圓特意造出的。

為了保護吳氏一門不被朝廷抓住,陳圓圓帶兒子隱姓埋名,並要求所有子孫都不能向外透露任何身世資訊,不立族譜。

但每一輩傳人中,都要推選出一比特“秘傳人”,將吳家身世遭遇、歷代傳人資訊熟記於心,以此口口相傳。

也正因為陳圓圓如此謹慎做法,才讓吳三桂的後代得以延續十餘代。這位出身風塵的弱質女子,卻靠一己之力,保全了吳三桂的血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