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建議取西川為本,諸葛亮建議先佔據荊州,二人誰更高明?

河北 81℃ 0
摘要:三國草根皇帝劉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喜怒哀樂,世事無常。從最開始的街邊小販一躍成為一國之君,統領十數萬軍隊,擁有數十萬子民。西元219年,58歲的劉備又在漢中打敗了曹操,眼看匡扶漢室的大業有望,不料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卻突然被東吳給害死。諸葛亮便在當時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戰畧,史稱《隆中對》,在此戰畧之中諸葛亮要求,先占荊州,然後取益州,同時要一直與東吳友好相處。

三國草根皇帝劉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喜怒哀樂,世事無常。從最開始的街邊小販一躍成為一國之君,統領十數萬軍隊,擁有數十萬子民。西元219年,58歲的劉備又在漢中打敗了曹操,眼看匡扶漢室的大業有望,不料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卻突然被東吳給害死。

關羽之死,直接導致蜀漢軍力大减,同時蜀漢亦無法實現《隆中對》戰畧,劉備無法從荊州獲取糧草、兵馬的支持,想要北伐曹魏只能走連綿數千里的蜀道。

那麼,關羽的死是不是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關羽之死也只是蜀漢走向衰亡的標誌性事件之一而已。

正如《左傳》裡面的記載: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對於蜀漢的成長、及衰亡來看也是如此。蜀漢開始興盛只用了很短的時間,而蜀漢最終敗亡亦是來得突然,以至於、薑維、廖化等人都不敢相信。

那為何蜀漢王朝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除了東吳、曹魏實力強大之外,那就是蜀漢自身的決策問題。

那麼,蜀漢的決策到底有什麼問題呢?關鍵節點,還得從一個人說起,此人正是鳳雛,龐統。

鳳雛先生的綜合實力其實是要高於諸葛亮的,特別是在軍事方面,還有整個格局他都是要强於諸葛亮的。而諸葛亮,他最擅長的就是治理國家,治民。

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便在當時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戰畧,史稱《隆中對》,在此戰畧之中諸葛亮要求,先占荊州,然後取益州,同時要一直與東吳友好相處。

其實這個戰畧,在龐統看來是存在非常大的缺點的。如果按照諸葛亮的戰畧來走,恐怕匡扶漢室只能在睡夢之中完成。

對於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畧,毛主席當年也曾經提出過這樣的看法。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主席的意思也非常明確,蜀漢敗亡其實是跟分兵而治是脫離不開干係的。

在古代,如果自身兵力不足又想佔據城池,那麼等待你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別人給玩死。

在赤壁之戰後,龐統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資治通鑒》第六十六卷有記載:“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車騎,北有曹操,難以得志。”,龐統這個人相比諸葛亮來說他更眼光更廣,特別是對於如何輔佐帝王,他更是有非常獨道的謀略與手段。

龐統之所以如此說,他其實是看到了荊州這個地方,東有孫權虎視,北有曹操惦記,長此下去必然吃虧。

今益州戶口百萬,土沃財富,誠得以為資,大業可成也!此話同樣出自於龐統之口,龐統分析之後,劉備才决定帶兵入益州,表面上是答應劉璋對付張魯,實際上卻是暗圖益州。

諸葛亮兩封神秘書信,讓龐統非常尷尬!

如上文所言,在龐統私下給劉備說明利害干係之後,劉備便前往益州,準備暗地找機會拿下益州地匹,好實現一統天下的大業。

在劉備一行人拒敵張魯數月之後,劉璋便給劉備减少軍令、軍資的供給。而這個時候龐統立即建議劉備直接攻殺劉璋,如此益州可得。其二,斬殺劉璋大將,楊懷、高沛並其兵馬,再進攻劉璋。只不過,這樣做的壞處就是驚動了劉璋。其三,回荊州。

劉備選擇第二條計謀,此計雖然賺取了劉璋不少兵馬,但是卻讓劉璋有了準備,迅速派遣了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將前來阻擊。

在劉備打到雒城附近之時,劉備突然收到了諸葛亮的書信,書信上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只有9個字,但是卻讓龐統非常惱火,也讓劉備拿不定主意。“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此話何意呢?很簡單,說的就是主將、主帥頭上會有大凶。

龐統一看諸葛亮書信便知道,臥龍是在擔心他取了益州,而功勞將會超過他取荊州,囙此才飛馬來信,封锁劉備交惡劉璋。

而劉備這個時候又擔心龐統會出現什麼意外,於是想讓龐統鎮守涪關。

這個時候龐統便說了這樣一句話:“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龐統一針見血,直接說諸葛亮是擔心他害怕自己獨享大功,而故意寫書信封锁。

其實這個時候的龐統就已經抱著必死的决心,一定要幫助劉備打敗劉璋,獲得益州土地。囙此,後來龐統騎上劉備的坐騎,最終死在了張任之手。

其實說到諸葛亮的書信,此前諸葛亮也親自遞給龐統一封,此書信正是諸葛亮的引薦信,諸葛亮引薦龐統到劉備帳下為幕僚。只不過,劉備當時只見龐統外貌醜陋,並沒有讓龐統有機會拿出諸葛亮的引薦書信便把龐統給轟了出去。

說起來,諸葛亮給龐統的這兩封書信,還真是有些尷尬!

龐統為何要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龐統,諸葛亮皆是劉備帳下首席軍師,其地位,謀略亦是非常過人。而且水鏡先生也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的話其實並沒有水分,只不過問題出在了老大劉備的身上。

你看龐統在奪取益州所說的話就知道了,“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此話,看似同事之間的抹殺,但實際上卻是劉備這個老大沒有把內部力量撮合到一起!

龐統、諸葛亮當時作為劉備帳下的頂級謀略家,他們二人應該站在一條線上,相互能力合作,共同出謀。不過,他們此時卻相互猜忌,相互拆臺,這是誰造成的,當然是他劉備。

作為一個集團的老大,必須要有團結內部力量的基礎能力,讓謀士可以站成一條線,共同出謀達到戰畧目的。而武將也應該是讓他們通力合作,共同達到攻城拔地、鎮守土地的目標。

然而,劉備呢雖然他當時已經52歲,但是他仍然沒有學會如何真正團結內部力量。這也導致龐統身死落鳳坡,而諸葛亮呢,最終也是被活活給累死。

總結

劉備走感情化路線,雖然能够得人死力效命,但是卻無法讓團隊內部成員成為合力。故,龐統、魏延,特別是關羽也都囙此而死。

試想,當年關羽罵黃忠,懟馬超,罵孫權,欺魯肅,這一件件、一樁樁事情又有哪一件事情是有利於劉備發展地盤,擴大團隊力量的。對,沒錯,一件沒有!

關羽罵盟友,懟同事,試問遇到事情又有誰願意去幫助他一把?不在背後看熱鬧,躲著大笑就算是不錯了。

龐統點評

龐統這個人,正如他自評一般。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關鍵,吾似有一日之長。深懂帝王、將相之略,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良佐。

當時龐統提出荊州不可守的原因,也足以看出龐統的戰畧眼光之長遠。如果,劉備集結所有力量,據益州而治,那麼關羽、張飛便不會死得沒有一點價值。

正如龐統戰畧,劉備要想一統天下,必須佔據益州,而佔據荊州不會有所發展!要做就要做一個“幕後孫權”,待天下有變,再花少量的力量,取荊州即可。估計龐統的戰畧也是這樣子計畫的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