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省檢察院俄賽多傑、楊振林被評為青海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青海 87℃ 0
摘要:現將俄賽多傑、楊振林兩位衕誌的先進事蹟刊發如下,希望全省檢察人員以他們為榜樣,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以對黨忠誠、恪盡職守、勤勉工作、銳意進取的飽滿熱情和昂揚鬥志,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程中擔當作為,奮勇爭先。

6月25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錶彰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决定》,對全省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湧現出的219個先進集體和328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其中,省檢察院俄賽多傑、楊振林兩位衕誌被評為青海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俄賽多傑

楊振林

現將俄賽多傑、楊振林兩位衕誌的先進事蹟刊發如下,希望全省檢察人員以他們為榜樣,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以對黨忠誠、恪盡職守、勤勉工作、銳意進取的飽滿熱情和昂揚鬥志,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程中擔當作為,奮勇爭先。

行動實踐諾言

——記瞿曇鎮窑莊村第一書記俄賽多傑

瞿曇鎮窑莊村位於瞿曇鎮東北部,距鎮政府7公里,地處自然條件極差,地處偏遠淺山地區,位於地質災害頻發地帶,山體滑坡,水土流失較嚴重,常年多發乾旱、冰雹等氣象災害,年年受灾的“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淺山地區。全村共有4個社,106戶,353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戶110人,(其中一般貧困戶26戶109人,低保貧困戶1戶1人。)五保戶1戶1人。2018年底,整村易地扶貧搬遷64戶233人,其中徐家臺集中安置點安置56戶,213人,自主安置8戶20人,其餘41戶系人戶分離戶,分散居住於海西州、海南州、樂都城區等地。全村總耕地2127.56畝(山旱地2127.56畝),退耕還林面積255畝,草山面積5180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為主,畜牧業主要以羊為主,經濟收入以農業、務工為主。2019年底,全村27戶110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窑莊村退出貧困村行列。

俄賽多傑,男,藏族,1979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青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業務保障部副主任、三級調研員,現任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窑莊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一、牢記組織重托,做脫貧攻堅工作的“領頭羊”

2015年10月青海省人民檢察院幹部俄賽多傑根據組織安排,抽調到精准扶貧工作隊,帶著省檢察院黨組重托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到樂都區瞿曇鎮窑莊村承擔駐村幫扶工作任務,開展扶貧攻堅工作。該衕誌在鎮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使命感開展精准扶貧工作。他多次深入農戶,瞭解村情民意,把黨和政府的惠農富農强農政策和扶貧工作政策進村入戶,讓羣衆瞭解政策,感恩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俯下身子“接地氣”,身體力行地開展駐村工作,緊貼群眾生活和生產,與羣衆做朋友,為羣衆排憂解難,進一步提升了羣衆工作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大力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教育引導村民强化自身發展意識,積極投身精准扶貧工作。2019年底,全村27戶110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窑莊村退出貧困村行列,並順利通過了脫貧攻堅協力廠商評估和國家普查。截至目前,村上有100萬元的村級經濟資金,共計收益28.42餘萬元,並按以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等形式完成了收益分配工作。

七年來,該衕誌為村裡解决小麥、大豆、馬鈴薯等籽種及化肥補助資金約111.76餘萬元,解决了春耕生產難的問題。聯系海東時報社解决化肥2.3噸,折合資金0.74萬元。

2016年,該衕誌同村“兩委”班子,通過省檢察院為村級硬化道路協調資金5萬餘元,組織實施村級道路硬化主體工程14.183千米(其中村級道路9.133千米,巷間道路5.05千米)已實施完畢,工程投資達350餘萬元,現已投入使用,結束了以往交通不便導致村民出行難的歷史。

瞿曇鎮窑莊村系重點貧困村,整村整社易地搬遷是我村脫貧攻堅的“硬骨頭”,俄賽多傑衕誌緊緊圍繞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方針政策和區縣兩級黨委的決策,深入開展易地搬遷工作。在2017年5月,召開全村易地搬遷動員會後,雖然羣衆對易地扶貧搬遷的願望非常强烈,但出於對家園的感情、政策的不理解等原因,特別是老年人對搬遷後的生活顧慮特別大,俄賽多傑衕誌連續放弃週末休息時間,逐家逐戶宣講政策,組織村社幹部到洪水坪易地搬遷點實地查看,讓村民和洪水坪易地搬遷農戶面對面交流等管道,用事實解答了當初村民“搬遷後我們吃石頭嗎?”等之類的問題和疑慮。思想疙瘩解除了,但根據搬遷政策,同步搬遷的30戶一般農戶的籌款又成了一道易地搬遷的障礙,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十幾萬元的自籌款一下子凑不起來了。作為第一書記只把貧困羣衆搬下去了,沒有從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窮根。囙此,俄賽多傑一遍一遍地和同步搬遷的農戶反復打電話,作動員、摸清底數,狠下决心要把窑莊村從“窮窩”必須挪開,帶領村“兩委”班子一道,向政府彙報,和信用聯社協調貸款事宜,貸出信用貸款15萬餘元,還本人為一戶借出一萬元自籌款,2018年底終於實現窑莊村56戶213人集中安置,8戶20人自主安置,結束了羣衆生產生活的諸多不便。同時,製定村級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規劃和戶後續產業發展計畫,為今後搬遷後的羣衆生產生活做計畫,組織技能培訓43人次,協調解決生態護林員16人,公益性崗位2人,扶貧車間崗位1人,江蘇務工2人,年人均收入萬元以上。保證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根據“一兩雙幫”工作要求,積極聯系省檢察院政治部、民行處黨支部、科技處黨支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50名黨員幹部與27戶貧困戶完成結對認親,並按每年不少於4次的幫扶,累計幫扶資金達28萬餘元。同時,按照支部幫村,黨員幫戶的工作要求,積極協調省檢察院各幫扶支部到村上黨課1次、送醫下鄉、送法下鄉、送文化下鄉各一次、與村黨員重溫入黨誓詞1次,並贈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黨章》等書籍40餘本,捐贈支部遠端教育電視機1臺,進一步提高村黨員的政治貭素,改善了遠端教育設施,提升了村級基層組織的工作水准,進一步提高了鄉村治理能力。

根據鎮政府的安排,該衕誌幫助村“兩委”組織落實14戶農業農機具微型小貨車,種植5戶,養殖3戶,3戶個體經營,1戶資產收益,合計投入項目資金59.4萬元,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到戶產業項目,實現“一戶一產業”,穩定實現脫貧打好了基礎。

二、紮根駐村,忠誠履職,做羣衆身邊的“貼心人”

駐村以來,該衕誌以“坐得住,有擔當,履好職”的工作要求,團結村“兩委”班子,心系羣衆,恪盡職守,帶著真摯的感情投入工作。他經常走訪困難群眾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重大疾病的農戶,主動參與村內的婚喪喜慶等活動,進一步融入到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與羣衆打成一片。為家庭發生灾害和重大疾病、生產生活困難家庭幫助申請臨時救助1.5萬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貧困羣衆的實際困難。2019年10月,本來家境不錯的農戶周尚貴之妻突然一場腦出血,在省醫院住院,他得之後,第一時間到醫院瞭解情况,據大夫介紹,病人生命垂危,儘快湊錢做手術。作為戶主的周尚貴被醫院要求繳納25萬元的治療費束手無策,俄賽多傑安慰他說“有黨和政府在,什麼都不是問題。救人要緊,我們共同想辦法”。從醫院出來,找村“兩委”班子研究方案,及時向鎮領導彙報,自己幫周尚貴家凑了一萬元,終於病人得到了救治,也為周尚貴家申請了低保,現時病人正在恢復。2019年5月貧困戶晁有德家唯一的頂樑柱因病去世,剩下年老的老兩口和殘疾的兒媳,還有兩個孩子,家裡只有二兒子一個勞動力,對晁有德一家來說,是一場沉重的打擊,俄賽多傑和村“兩委”班子,積極向上級彙報,協調有關部門,把殘疾(智障)兒媳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作為特困供養人員,兒媳送到鎮養老院,切實解決了他們家的實際困難,消除了晁有德家返聘的風險。另外,他自掏腰包積極參與村裡婚喪喜慶及慰問高齡、住院病號等約6000餘元。每年俄賽多傑衕誌同村“兩委”組織召開“迎新年、感黨恩”老年人座談會,“慶三八,促和諧”婦女座談會等活動,豐富村級文化生活,讓羣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心。七年來,共計發放低保金70.2537萬元;發放“雨露計畫”補助共計發放4戶4人,21000元;發放高齡補貼23100元。發放糧食補助130餘萬元。

在工作中,他始終認為:只有和諧穩定的良好環境,才能各項工作有序順利推動。作為一名司法機關選派的幹部,抓住村民大會、入戶調查、家訪、夜訪等機會,開展法律法規宣講,提供法律諮詢,化解矛盾糾紛,引導村幹部和羣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管道推動工作,處理問題。發現衝突糾紛苗頭,充分發揮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及時主動介入解决,把衝突糾紛解决在萌芽狀態,自覺維護村級社會和諧,推動村莊和諧穩定發展。七年來,宣講法法規20餘次,提供法律諮詢20餘次,參與調解化解矛盾糾紛15起。

三、克服自身困難,做推動工作的“老黃牛”

駐村工作期間,嚴格按照鎮黨委政府的駐村工作要求,自覺遵守工作紀律,沉下心來,一心撲在駐村扶貧工作上,既要學會自己做飯,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又要學會與羣衆打交道,處理各類問題,為民辦事服務。七年來,累計駐村工作達1500餘天,該衕誌克服夫妻兩地分居的困難,從未請過年休假,孩子從初三到高三也從未向組織提出過任何困難,每次面對家人的怨言和不理解,面對孩子打電話問“爸爸,這個禮拜能不能回家?”的問題,就成為他永遠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就連女兒高考、填報志願期間都堅守崗位,始終由他獨自一人克服所有的困難,爭取妻兒的理解和支持,無怨無悔地堅持在脫貧攻堅一線。

四、嚴以律己,廉潔奉公,乾乾淨淨做人

駐村工作期間,該衕誌始終守住法律的紅線和道德的底線,嚴格以《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和有關規章制度為準則,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勤於學習,强化黨性修養,牢記宗旨,自覺抵制歪風邪氣,自覺維護黨員和檢察人員形象,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耐得住工作的艱苦,守得住生活的清貧。

駐村的這七年是我一生中美好的七年歲月,從36歲駐村住到42歲,這七年不是我在駐村而是把窑莊村住到我心裡的過程,每當看到我們的村民出入寬敞的樓房,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駐村伊始只有一兩歲的孩子們在搬遷點上學的喜悅,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搬遷社區幸福院吃飯的安逸生活,每晚在社區院子裏扭起“幸福的秧歌”時,還有每次遇到村民用雙手緊握我的手問候時,更在羣衆露出笑臉說“感謝共產黨、感謝各級黨委政府、感謝省檢察院、感謝海東日報社”時,作為第一書記有一種無以言錶的激動心情和被羣衆認可、肯定的成就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作為第一書記更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窑莊村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定能實現村莊美,產業旺,村民富,人民群眾幸福滿滿,心情美美噠!

永葆初心永擔使命

在扶貧一線綻放青春光華

——省檢察院楊振林衕誌先進事蹟資料

2016年9月份,在大通縣寶庫鄉踏實苦幹了兩年大學生“村官”的楊振林考錄到省檢察院工作,正是這兩年寶貴的基層工作經歷使他迅速從一名象牙塔的莘莘學子蛻變成一名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和較强羣衆工作能力的“接地氣”幹部。2017年5月他被省檢察院選派到樂都區共和鄉磨石溝村成為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他紮根基層,與當地羣衆想在一起,吃在一起,幹在一起。四年多來,他一直永葆初心,勇擔使命,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中,成了磨石溝村羣衆心中“最親切的工作人”,在繁雜瑣碎的扶貧工作中,他經常扮演著多種角色,盡情揮灑青春的熱血,展現了青海檢察扶貧人該有的精神風貌。

一、沉下身、埋頭幹,踏實勤懇的好幫手

2017年5月,正是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扎實推進的時候,到戶產業申報、易地搬遷報名、協助結對幫扶、協調技能培訓等工作壓茬而來。而年輕的他也正是村兩委和第一書記的得力幫手,記不清有多少個節假日他和第一書記以及村兩委的衕誌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調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和村兩委的同志們一起整理檔案資料,有多少次他和建檔立卡貧困羣衆之間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幾年下來,磨石溝村的貧困羣衆仿佛成了自己的親人,每一戶,每一人的情况他都爛熟於心。打開檔案櫃,所有的扶貧工作檔案他都整理得井井有條。談起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村裡的扶貧項目產業,他都如數家珍。

對於年輕人來說,電腦辦公能力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要求,但是對於村幹部來說,電腦上做個表格,寫個總結,那真是頭等難事。起初凡是跟電腦有關的工作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完成,但是後來他發現如此下去並非好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就臨時當起了老師,反復耐心地教村幹部如何使用常規辦公軟體。現在,村兩委人員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辦公軟體使用方法。尤其是村會計,從以前“小楊,這項工作需要報電子版,你來幫我做一下”,到現在的“小楊,群裏要的那個電子版你再不用管了,我已經報過了”。楊振林用對基層工作的用心,用對基層幹部的熱情和耐心,真正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好多次跟共和鄉黨委書記和鄉長說起楊振林時,都說他為人誠實、低調,平時話不怎麼多,但是幹起工作卻非常的認真,他們村的扶貧工作是全鄉幹得最好的。2020年度他們村被鄉黨委政府評為全鄉唯一一個“扶貧工作先進村”,這是脫貧摘帽後對整個扶貧工作的一個總體評價,對於陪了兩任第一書記,幹了四年多扶貧工作的楊振林來說也是對他工作的最大肯定。面對榮譽,他時常笑而不語,說“金杯、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說到了,也做到了。說起楊振林這幾年的工作,磨石溝村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在他們眼裡,他是一個誠實、低調,平時話不怎麼多,但是幹起工作卻非常拼命的人。

二、用真情、解民憂,心系羣衆的好幹部

做好基層工作不僅需要能力,更需要真情。只有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盼羣衆之所盼,才能成為他們的“好鄰居”,成為他們的“貼心人”,才能辦好他們的事情。剛駐村時,很多羣衆對繳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事還不重視,認為自己好多年都沒住過院,根本無需繳納。對此,每到收繳的時候,他都一戶戶的去宣講醫療保險政策,講多了,羣衆也就理解了,轉變了原有的觀念,醫療保險的繳納率最終達到100%,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

每年春耕時節,省檢察院都會協調一些化肥種子來助力磨石溝村備耕生產,但此項工作“最後一公里”的落實都必定會由他和第一書記來完成。身板瘦弱的他每次和村幹部一起到種子站裝卸種子的時候一點都不輸給經常幹農活的村幹部,裝完種子看到滿身塵土的他時,才會真正覺得他是一名合格的駐村扶貧幹部,基層需要的也正是他這種幹活不怕髒、不怕累的好幹部。

磨石溝村的地理條件,山高坡陡,道路不便,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的問題在這裡尤為突出。他和駐村第一書記跑扶貧局,跑鄉政府,磨石溝村整村易地搬遷項目終於落地,但是推進落實時第一步就出現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農戶無法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不願意搬遷。怎麼辦?首先得解决他們的思想問題,讓他們“搬得出”,於是他和第一書記天天到農戶家裡從外出打工、孩子上學、交通、醫療、居住條件等多方面,耐心細緻地做搬遷動員工作,給農戶算家庭打工收入的經濟賬,算享受政策紅利的利益賬,算生產生活的便利賬,最終不落一人的順利完成搬遷報名工作,為後續工作的推進開了個好頭。現在每當遇到被動員的羣衆時,他們總會說句相似的話“幸虧當時小楊給我做了那麼多思想工作,要不然我也不會搬進這麼漂亮的社區,住進做夢都想不到的樓房裏”。

磨石溝村搬遷以前,村裡有好幾戶養殖土雞的貧困戶,但銷售成了最大的難題。他將農戶的土雞和散養場所拍照發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和組織同事,發給組織食堂管理人員,甚至在朋友圈裏進行推銷,就這樣一個人、兩個人的開始慢慢聯系他訂購,最終為貧困戶打開了一條穩定的銷售管道。幾年下來,雖然組織上有些同事無法將他的名字與其本人一一對應起來,但是一說起就是那個幫貧困戶銷售土雞的扶貧幹部,組織沒有人不認識他。後來還有村民來找他說家裡有幾袋豆麵能不能幫忙銷售一下,他馬上又開啟銷售員模式。2020年面對貧困戶的洋芋滯銷問題,他和第一書記積極聯系銷售管道,包車運輸,為貧困戶賣出洋芋16000斤。群眾利益無小事,如果每一個扶貧幹部都像他一樣把羣衆的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上,長期下來,這該是一件多大的民心工程。

三、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的好戰士

駐村扶貧時,他仍是單身,家裡人和組織的同事都擔心他的個人家庭問題,也時常給他介紹對象,但可能是因為長期駐村的原因,最終都沒有走到一起,後來同事還開玩笑說他“要不行就在村裡找個合適的,直接在村裡安個家”。2019年他終於遇到合適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他並沒有因長期駐村扶貧無法照顧家庭而跟家裡人鬧得不和,也並沒有因結婚成家而减少對扶貧工作的重視度。

2019年9月他妻子的哥哥意外去世,家裡只剩其岳母一人,每到週末,他和妻子一方面安撫其岳母的情緒,挑起全方面照顧的擔子,一方面幫岳母在農村做起春耕、收割、打碾等農活,對他來講周末的生活比工作日還要忙碌,根本沒有放鬆休息的時候。同年,其母親做手術住院,剛好趕上年末脫貧摘帽檢查驗收的時候,連續“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讓他根本沒時間去醫院看望母親,母親出院那天他都還在村裡加班。後來每當說起此事,他都會有所哽咽。

2021年本該是他喜迎孩子降臨的一年,但是突遇媳婦早產兩個月而住院,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15天的陪護假與孩子45天的住院時間相比確實有些短暫,他晚上回醫院照看,白天回村裡工作,目的就是為了站好扶貧工作最後一班崗。

四年多的駐村扶貧時光裏,他雖沒有轟轟烈烈地工作業績,但是卻默默無聞、不折不扣地執行著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他從來不抱怨基層工作的瑣碎繁雜,從來不訴說自己生活中遭遇的種種困難,而卻時刻把羣衆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最終在扶貧的道路上與磨石溝村的羣衆結下不解之緣,現在很多羣衆對他都不願以工作人員來稱呼他,都喜歡用村民最愛用也最樸素的“楊師”來稱呼他,村民們說這樣叫著更加親切,更像是自己多年的“鄰居”。四年多時光裏他對組織的忠誠,對羣衆的貼心,對工作的重視,對家庭的負責,表現了一個90後年輕幹部該有的樣子。

來源:省檢察院政治部

製作:冶梅秀

校對:李輝

稽核:馬會平

(2021年第420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