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這個頭銜,在我們普通人眼中是遙不可及的偉大科學家,我們印象中的這些科學家們都是衣著得體氣質不凡,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然而,有這樣一比特院士,他既是專業領域的引路人,又是培養出數位優秀碩士、博士的名師。他每天著布衣,穿布鞋,看起來似乎非常的“接地氣”,平日酷愛飲酒,就連講課時也會帶著一隻酒壺,他就是“遙感科學泰斗”——李小文。
淡泊名利的中科院院士
對於李小文院士,人們對於他的認識大多來自於一張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照片。
照片上李小文院士身穿一襲看起來有些老舊的黑布衣,脚踏一雙老布鞋,頭髮花白,正坐在講桌邊手拿一份講義認真閱讀。初次看到這樣一張照片,可能誰都想不到這是一位在中國科研道路上起到了領路人作用的中科院院士。
甚至有人調侃說,這分明是剛剛從田裡勞作回來的大爺,更有人懷疑這是擺拍炒作。也許因為置身於資訊時代各種炒作手段層出不窮,福斯對於這類資訊都是存疑的,但這就是李小文院士平常最真實的樣子,他每天都一身布衣布鞋,穿梭於科研所和大學教室之間。
對於外界的聲音,李小文院士不以為然,從未想過要作什麼解釋,福斯對於他的看法在他看來根本無關緊要。因為他始終都恪守著“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原則,並將其貫徹到自己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大到專業領域甚至國家給予他的各種榮譽,小到吃穿住行,李小文院士都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只是一門心思鋪在自己熱愛的研究事業上。
那些“遙感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等等榮譽對於李小文院士來說只是世人給他的稱號,這個稱號並不會影響到他分毫。
旁人眼中遙不可及的光環,對於他來說根本無關輕重,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熱愛科學的人。他並不是獲得成就之後才如此淡泊名利,其實早在李小文院士年輕時,就已經是這樣的性格了。
李小文院士天資聰慧,成長於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知識份子。從小耳濡目染之下使他各科學習成績優异,他4歲入學,早在16歲便考入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妥妥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李小文院士不是傳統意義中的學霸,雖然他各科成績優异,但每次考試分數卻平平無奇。因為李小文院士有個習慣,考試的時候總喜歡算分數,考到及格線就不再繼續做題,直接交卷了。
他認為考試成績並不是考量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只有真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所有的知識都能了然於心,這個考試題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不過是應付升學罷了,所以分數對於他來說只要及格就好,答卷是給自己的,多一分都是浪費。
這個想法似乎讓人大跌眼鏡,但又不得不承認他的思想超前,也許這就是天才异於常人的理解。
學霸的多重身份
李小文院士除了在自己研學的專業方向有所建樹,他在文學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
身為一個理科生,他卻有著極强的文字功底,偏科這種事情在他身上幾乎不存在。這是因為他對一切未知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鑽研各種看起來似乎毫不相關的學科。
李小文院士認為一切學科都有著偶然或者必然的聯系,比如哲學和物理,雖然他們是兩個全然不同的學科,但研究者認為他們之間是相通的。
而且對各類事物保有探索欲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一個先決條件,因為一切科學真理都來自於生活,牛頓就是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只有善於觀察善於提問才能有所發現。
時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李小文經歷了有生之年最為浩大的劫難,他的文章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被歪曲事實後,最終他被下放農村接受改造。一届文人突經此浩劫多會怨聲載道、鬱鬱寡歡,但李小文不一樣,他目空一切又熱愛探索的性格讓他很快就適應了農村的環境。
後來他得到了無線電廠中技術員的工作,得到這個工作後他甚至有些歡喜,對這個從未涉及的工作充滿了興趣。都說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李小文即使在基層崗位也把工作做到了極致。
多年後,國家恢復研究生報考,李小文認定了這個機會,這些年雖然在農村,但他沒有一天放弃過自己的夢想。他决定報考中國科學院遙感研究生的研究生,繼續自己鍾愛的通訊研究事業。之後也因他優异的成績成為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後在國外攻讀地理學博士的同時,也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學貫中西的李小文院士學成歸來後,先後任職於中科院和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成就,可謂是他對自己這將近四十年的所有努力交上了一份滿分答卷。
李小文院士多年來的科研成果不勝枚舉,在多個領域都有著無可比擬的成就,並且為我國的科技發展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技術支援。然而,李小文院士除了在科研專案上有所建樹,還有另一層身份,他還是一名大學講師。
雖然李小文自小對待學習的態度看起來有點另類,但他對於教育事業從來都沒有過絲毫鬆懈。李小文院士對於教育的理念是“有教無類”,雖然這個理念很多人都聽說過,但真正能將它做到的教師卻少之又少。
李小文在學校裏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在行業內的各種頭銜而端起架子,不是高高在上的佈施,反而十分的平易近人,常常跟學生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樣相處。
他不會因為學生的基礎如何,或者是成績的好壞輕易去定義學生,畢竟李小文院士學生時代的成績也只是勉强合格,他最看重的是腦子裏的東西。
李小文院士給予每個學生最大的耐心和尊重,對於學生提出的疑問或者是見解都會認真解答,幫助分析,永遠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基於他一直以來對事物的好奇心,學生也是能够給予他靈感的存在。有時學生一個看似不太成熟甚至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卻能够激發李小文院士很大的思考。
因為想像力對於他們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是只有剛入門的人才能有的特殊能力,因為考研工作做久了思考邏輯固定後就會失去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俠客一般的人生
學生們對於這位看起來不像老師的老師都是敬愛有加,李小文院士在他們眼裡是傳說一樣的人物。能得到這樣的人物如此親和的授業傳道是很多學生們想都不敢想的,所以李小文院士的課從來都不會有人遲到早退,常能看到下課後學生們井然有序的向李小文院士提問討論學術。
李小文院士也是愛才惜才之人,特別是在自己專業的遙感專業上,一旦見到有好的苗子就立即推薦進入相關專業,並且會給予最大的幫助。
一生清心寡欲從不追求物質的李小文院士甚至還將自己的科研獎金捐獻出來,設立了助學基金,專門用來培養和獎勵從事遙感事業建設的人才。
這位在學生們眼中如同傳奇人物一般的老師,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喝酒。
李小文院士一生對物質需求極低,對於吃穿用度從不講究,只要吃飽穿暖即可,唯獨只有酒,是他捨棄不了的愛好。
傳聞李小文院士每天要喝一斤白酒,學生們對於這位特立獨行的老師偶爾上課也帶著酒壺的行為早已見怪不怪了,對於他們來說,什麼事情放在李小文院士身上都是合理的,他本來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雖然上課也帶著酒壺,但李小文院士不會因為喝酒耽誤事,他沒有普通人飲酒後的混沌,反而思維异常的清晰。
飲酒後的他沒有了平日的愜意,多了一些難得的犀利和棱角,經常會毫不掩飾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
小結:
總結李小文院士這一生,就是兩個字——俠義。他就如同金庸武俠小說中走出來的隱世高人一般,充滿傳奇色彩。
李小文院士一直以來都是淡泊名利,看似對生活無欲無求,穿著打扮就如同最普通的鄉野村夫一般。但是他的內心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他通過常年的磨練最終獲得一身“絕世武功”。但他的目標不是“稱霸武林”,而是授業傳道。
一個人的出色不足以改變什麼,只有一群人共同的努力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李小文院士深諳此道,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培養新一代接班人身上,也囙此我們國家的遙感科學才能後繼有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