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決策層將“共同富裕”作為下一階段發展的重心,並敲定在浙江試點。
分析指出,民營經濟發達、新興行業發展迅速,是浙江被選為新一輪改革排頭兵的因素。但反過來說,缺乏國有企業兜底(保底)、優勢產業分佈不均,也可能成為當地推展改革的阻力。
中國本月11日發佈檔案,支持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的檔案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選取部分地區先行先試,作出示範。
中國國家發改委上週四(17日)則為浙江的改革勾勒更具體的路線圖,提出在科技創新、數位化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給予改革授權,允許浙江先行先試。這意味著上述幾個領域可能成為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切入點。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解釋,選擇在浙江設立共同富裕示範區,除了當地省情更具代表性,也因為浙江的富裕程度和發展均衡性較高,開展示範區建設的空間和潛力較大。
浙江戶籍人口中,都市和農村人口各占一半。全省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萬2400元,僅次於上海和北京。此外,都市居民收入是農村居民的1.96倍,遠低於全國的2.56倍,城鄉發展差距較小。
根據浙江省委審議通過的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全省要在2025年時將地區最高和最低人均生產總值(GDP)差距縮小到2.1倍以內,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差縮小到1.55倍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1.9倍以內。此外,還要讓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介於10萬元至50萬元的群體占比在2025年達到80%,構建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試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為實現上述目標,浙江將探索新的高品質發展路徑、協調城鄉區域發展,並試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這包括加大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拓展基層發展空間、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這些措施中最受關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能涉及稅收、土地等多方面財政轉移問題,也涉及大量資源與利益再調整。而在缺乏國企兜底的浙江,財政轉移和資源調整的代價,可能得由民營企業一肩扛起。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向記者分析,浙江作為納稅大省,原本就是中國收入再分配的主要貢獻地之一。如果還要在省內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用發達地區的財政資源扶持落後地區,可能導致當地企業稅賦進一步加重,進而導致企業發展動力减弱。
此外,教育、醫療等資源多集中於省會城市,要是將這些資源平均分配到各地,也可能遭到既得利益群體抵制。囙此,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只是簡單的“劫富濟貧”。陳波說:“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鍋飯,不能走回改革開放前的老路。共亯資源的一個思路是取消戶籍限制,讓省內人口有自由流動的權利,在浙江省先實現一體化,再依此合理分配資源。”
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兼寧波諾丁漢大學講座教授姚樹潔受訪時指出,雖然浙江的改革著眼於“分蛋糕”,但前提是要繼續做大蛋糕,例如数位經濟這類高品質發展管道普及到全省。
儘管身為数位經濟大省,但浙江互聯網經濟主要集中在電商巨頭阿裡巴巴的總部杭州,其他地區仍以服裝、化纖和食品加工等傳統製造業為主。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浙江省數字經濟覈心產業增加值過去五年裏年均增長15.2%,而同期杭州年均增幅近20%,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數字經濟處副處長黃武今年初撰文指出,浙江数位經濟面臨與製造領域融合應用深度不够、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有必要加强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並在强化杭州引領優勢的同時,推動其他地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姚樹潔指出,幫助落後地區實現產業轉型,需要將人才和科技等資源從杭州等發達地區轉移,這往往會拖累整體經濟效益。“現在浙江要摸索的,就是兼顧公平和效益的發展路徑。如果成功了,這個模式就能複製到江蘇、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並最終推廣到全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