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毛澤東視為終身之師,臨終前仍掛念愛徒,抱病舉薦後溘然長逝

湖南 167℃ 0
摘要:1949年8月5日,長沙萬人空巷,人們走上大街歡慶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長沙城,由此宣告湖南和平解放。大約1個月後,湘籍出身的毛澤東委託王稼祥的夫人,往長沙捎去了一封自己親筆書寫的家信。如今,恩師已經去世,妻子早已犧牲,唯有岳母依然健在。毛澤東在獲悉了其生活狀況後,立刻親自作出了部署,又是寄錢,又是寄物,以此遙寄對楊昌濟和楊開慧的無限哀思。

1949年8月5日,長沙萬人空巷,人們走上大街歡慶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長沙城,由此宣告湖南和平解放。

大約1個月後,湘籍出身的毛澤東委託王稼祥的夫人,往長沙捎去了一封自己親筆書寫的家信。

楊老太太:

你們好吧?

現在拖朱小姐(編者注: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之便,前來看望你們。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給您的,兩件衣料是送給開智夫婦的。

在這封家信中,毛澤東開頭提到的“楊老太太”,本姓並不姓楊,實則是一比特名叫向振熙的79歲老太太。毛澤東之所以對她念念不忘,並且言辭之間充滿尊重和關懷,其實是源於這位老太太的特殊身份:她既是毛澤東已故愛妻、烈士楊開慧的生母,也是毛澤東已故恩師、著名教育家楊昌濟的妻子。

如今,恩師已經去世,妻子早已犧牲,唯有岳母依然健在。毛澤東在獲悉了其生活狀況後,立刻親自作出了部署,又是寄錢,又是寄物,以此遙寄對楊昌濟和楊開慧的無限哀思。

1950年老太太80大壽,毛澤東委託長子、同時也是老太太親外孫的毛岸英,不遠萬里奔赴長沙為其賀壽,希望告慰其晚年生活。

1960年老太太90大壽,毛澤東又特意從自己的稿費中支出200元鉅資,托人給老太太送去當壽禮,其實是故意額外補貼其家用。(事實上,在過去幾年時間裏,毛澤東每月都會從稿費中支出一部分錢給老人當生活費,算是某種意義上的行孝。)

1962年老太太以92歲高齡仙逝,毛澤東特意發電報以示悼念,並表示可以將其與自己的“親愛的夫人同穴”。

“得電驚悉楊老婦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編者注:指向振熙的兒子楊開智)及夫人節哀。寄上500元,以為悼儀。葬儀可以與楊開慧衕誌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我們兩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節哀順變。”

▲向振熙與兒子楊開智夫婦全家合影

毛澤東對老太太的這種種孝心善舉,既是源於對楊開慧的思念和愧疚,更是源於對永遠的恩師楊昌濟先生的無限懷念和感激之情,雖然斯人已逝,但斯人之恩情依然銘記於心。

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時曾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後來我同他的生活有了密切的關係。他教授倫理學,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對自己的倫理學有强烈的信仰,努力鼓勵學生立志做有益於社會的正大光明的人。”毛澤東這裡所說的“同他的生活有了密切的關係”,大抵指的是他們曾既是師生關係,也是翁婿關係。

▲楊昌濟

楊昌濟187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縣下麵的板倉沖,所以他後來當老師的時候,都自稱“板倉楊”,學生們也尊稱其“板倉先生。”

“沖”是湖南方言,特指山與山之間的某塊空地。在湖南,有很多村寨都會以“沖”命名,這些地方一般都比較偏僻,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開國主席毛澤東的出生地——韶山沖。

楊昌濟的出身算得上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其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都是教書先生,其母親所在的向家亦是傳統的讀書世家。到了楊昌濟這一代,他同樣終身致力於教書育人,所以從客觀來說,楊昌濟對於教育有著比一般人更加深重的情懷。

在受聘到湖南省第四師範大學教書前,楊昌濟曾先到日本留學6年,後到英國留學3年,於1913年春回到闊別10年的祖國時,已經是不惑之年了。

當時剛一回到長沙,楊昌濟便被盤踞湖南的軍閥政客給“盯上了”,他們迫不及待想將其攬入麾下,於是重言許諾其湖南省教育司長的職務。

不過,一生鄙視當官的楊昌濟對此毫無興趣,他婉言謝絕後毅然選擇當一名默默無聞的教書先生。從1913年到1918年,楊昌濟先後在長沙的幾所大學任教了5年時間,1918年夏應蔡元培邀請到到北京大學教書,直到1920年1月因積勞成疾而不幸與世長辭。

▲北京的楊昌濟故居,位於豆腐池胡同15號

這期間十分巧合的是,也是在1913年春天,時年20歲的湘潭士子毛澤東順利考入了當時的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與同在此校任教的楊昌濟結為了師生關係,從此兩人開啟了一段長達8年的親密交往歲月。

從1913年到1920年去世,從學識增長到習慣養成,從修身養性到治國安邦,青年毛澤東得到了全面的、系統的大幅提升,這不僅與毛澤東個人的天賦和努力有關,同時也與楊昌濟的尊尊教誨和憂國憂民之情懷密不可分。

一、“立志”

對於毛澤東而言,他從楊昌濟那裡最大的獲益,莫過於思想、志向和抱負的初步確立。

前文講毛澤東在1936年跟記者說起楊昌濟時,是將其定義為一個“唯心主義者”。事實確是如此,楊昌濟一生對宋明理學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崇尚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覈心的儒家政治思想,對個人品德修養非常地重視,因而確實帶著一定的唯心主義色彩。

但不可否認的是,楊昌濟與此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愛國者。他鼓勵學生要“立志”,而且教導學生,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時,要隨時做好犧牲個人利益的準備,即所謂“高尚其理想”。很明顯,當時的青年毛澤東是有受到楊昌濟的深刻影響。

1917年,毛澤東在給老師黎錦熙的信中,首次明確提出了要以探索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這種“志向”與楊昌濟所推崇的有極大的相似性和關聯性。

建國後,毛澤東也曾評估楊昌濟,認為其本身就是一個知行統一、言行一致、躬行實踐的範例,認可其對自己早年抱負的確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體育之研究》”

1917年4月,時年24歲的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著名的《體育之研究》的文章。與當時陳獨秀提出的當代青年應遵守的6條標準不同,毛澤東著重強調了體育鍛煉對當代青年的重大作用。

1915年9月,陳獨秀提倡的6條標準分別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事實上不可否認的是,毛澤東的這一思想,同樣也是受到了楊昌濟的影響而形成的。

不同於傳統教員,楊昌濟在日常教學中尤其重視德、智、體“三育並舉”,他認為身體健康和心智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影響。他認為一個好學生,不僅要思想先進和學習進步,還必須有强健的體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堪當重任。所以他總是教導學生們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另外,在體育鍛煉上,楊昌濟不僅是一個熱心的宣導者,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實踐者。

所有鍛煉項目中,楊昌濟最推崇的是遠足,即長途步行。在他看來,遠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同時還能遊覽祖國大好河山,瞭解多地風土人情,是個開拓視野、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的絕好機會。

所有鍛煉項目中,楊昌濟最堅持的,幾乎每天都要做的是冷水浴。無論是酷暑還是隆冬,楊昌濟每天都堅持洗兩次冷水浴。在他看來,洗冷水浴一定得從夏天開始,因為這樣可以讓皮膚逐步適應冷水的刺激,從而在天氣很冷的時候,也能够堅持下去。

事實上,楊昌濟不僅自己熱心鍛煉身體,同時也號召他的學生一起參與,而在這其中,毛澤東就是那個執行最徹底、意志最頑強的一個。

毛澤東是從1915年暑假開始决心學習老師楊昌濟,每天堅持洗冷水浴。從那時候起,他每天剛濛濛亮,當同學們還在酣睡的時候,便獨自一人來到學校浴室旁的一眼水井旁,全身僅穿著一條短褲,將一桶又一桶的冰冷刺骨的井水淋到身上,淋了擦,擦了淋,直到全身皮膚發紅發熱才停止。

後來,這個洗冷水浴的習慣,毛澤東一直堅持了很多年。直到建國後,因為年高體邁,毛澤東才被迫將冷水浴換成了溫水浴,對此他曾說:“冷水浴對鍛煉身體的確有很好的效果。我雖然因年紀大,不能正式搞冷水浴,但每天洗澡不用熱水…我覺得這樣洗澡比一般洗澡的辦法好得多,一般洗澡的辦法只有清潔的作用,我這樣洗澡的辦法,除有清潔的作用外,還有鍛煉身體的作用。”

應該說正是受楊昌濟影響,青年毛澤東耳濡目染下,尤其重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形成了強健體魄的理念個意識,後於1917年寫下了那篇體育大作——《體育之研究》,極力號召國民要强健體魄。

另外,也正是由於多年堅持體育鍛煉,毛澤東早年極少生病,甚至是感冒發燒都較少,這在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是尤為難得的幸事,强健的體魄也為他能專心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從恩師到慈父”

在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書的時候,楊昌濟經常邀請學生們到家裡,一邊講課一邊討論時政。也是因為在那裡經常可以讀到不少好書,毛澤東便尤其喜歡往楊老師家裡跑,甚至有時天色較晚時會留宿在楊老師那裡。

而在此期間,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通常會選擇伫立一旁,默默聆聽父親與其學生們的高談闊論,後來與毛澤東等人熟悉後還會偶爾參與其中的討論。

受父親影響,楊開慧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具有一種巾幗不讓鬚眉的氣質,這些對於從落後山村走出來,見慣了封建傳統女性的毛澤東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時間一長,他便不由自主喜愛上了這個思想獨立、氣質脫俗的靚女。

而與此同時,楊開慧同樣關注著毛澤東。在楊昌濟的所有學生中,毛澤東總是那個思想最激進、發言最積極、實踐最徹底的人。雖然毛澤東總是不修邊幅,但無法掩蓋其身上的睿智和英氣,這對於情竇初開的楊開慧來說同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對於女兒與愛徒眉目之間的絲絲情意,楊昌濟後來也逐漸有所感知。

某日,在一次客廳交流會後,楊昌濟特意留下了毛澤東。

“潤之,小女向我推薦了你的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楊昌濟說完頓了頓,然後故意瞟了一眼站在旁邊的女兒,目光交匯的刹那,楊開慧面目緋紅,慌忙垂下頭開始擺弄衣襟。

“我讀了這篇文章,你寫得不錯……嗯,講得好!”楊昌濟慢條斯理地分析了一遍毛澤東的文章,言談間對其大加讚賞。

聽了老師的誇獎,毛澤東內心十分高興,特別是當著楊開慧的面誇獎,毛澤東自是驕傲尤甚,然後當著恩師和愛慕對象的面,毛澤東再次自信闡述了自己寫作這篇文章的初衷和目的,表達了心中救國救民的熱血情懷。

期間,毛澤東多次將目光投向伫立在側的楊開慧,眉目之間傳遞著一種深深的情誼。

事實上,當時楊開慧早已對毛澤東心有所屬,後來她曾在日記中記載,“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是十分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自從我完全瞭解他對我的真意,從此我有一個新意識,我覺得我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的。我想像著,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親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著他死,假如他被人捉著去啥,我一定同他去共一個命運。”

多年後,1930年10月中旬,楊開慧被捕入獄後經歷了各種形式的威逼利誘,期間敵人甚至提出,只要她願意發表聲明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那麼將會立刻釋放了她,但是最終都遭到楊開慧的言辭決絕。

臨終前,楊開慧對前去探監的親友說:“我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1930年11月4日,楊開慧在長沙城門外被槍殺,時年29歲。

不久毛澤東在報紙上獲悉了妻子遇害的消息後,感到痛不欲生。在此之前,毛澤東一直以為楊開慧已經犧牲,所以才與賀子珍結為夫妻,如今卻突然獲悉楊開慧犧牲的噩耗,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天大的打擊。當時他給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也許正是由於這種不可抹去的愧疚之情,以及對恩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幾十年後當毛澤東獲悉岳母尚健在的消息後,便千方百計和其取得聯系,並代替妻子和岳父完成了為岳母養老送終的責任。

▲影視劇中的毛澤東與楊開慧

四、“臨終舉薦”

楊昌濟與毛澤東雖然只有短短8年的交往,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卻是由淺及深,最終達到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地步。

1920年1月,楊昌濟積勞成疾,臥病在床。他自知時日不長,在病入膏肓之際,依然對自己心愛的學生放不下心。

在所有學生裏,毛澤東和蔡和森是他最看重的兩個。在楊昌濟看來,這兩個人不僅學習優异,而且以救國救民為己任,堪當國家棟樑之才。

楊昌濟畢生致力於培養有用之才,如今終於發現了這兩個大才,自然是倍加珍惜,竭盡全力為其鋪路。

於是,在行將就木之際,楊昌濟毅然强撐病體,給當時的好友章士釗寫了一封信,懇切舉薦毛澤東、蔡和森這兩個心愛的學生,“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就過則已,欲言救國必先重二子……毛、蔡二君,當代英才,望善視之!”

在寫完這封信後不久,楊昌濟似是終於完成了最後一件心願,於1920年1月17日對前來探視的友人說完“吾意正暢”四個字後,便溘然長逝了。

楊昌濟逝世後,身為半子的毛澤東痛不欲生,他强忍哀傷幫助料理了恩師的後事,後於當年2月中旬,陪同師母向振熙和楊開慧等人,一同將恩師楊昌濟的靈柩從北京帶回了長沙板倉沖故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