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562年,楚共王率軍攻打鄭國,並派派子囊向秦國求援,秦景公派右大夫詹率軍救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
古代迷信風水之說,囙此死後大多採取墓葬的管道,這些埋存在地下的古墓,如今成了考古專家研究過去歷史的一大助力。文物的挖掘是一種保護,也是研究歷史的有力載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歷史意義。古墓的發現卻不是那麼的容易,陝西有一古墓,考古隊19年都沒發現踪迹,當地農民卻說他知道。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朝代的定都一直都是各個皇帝所關心的事情。大多數朝代都將都城選在了北方的關中蜀地,這與我國的“母親河”黃河有關。黃河奔騰不息,養活了兩岸的人民,在關中平原的長安城成為了定都的不二選擇。當然除了和附近地區的河流息息相關之外,還和農業發展、百姓定居情况有一定的聯系。
關中的地形地勢比較好,依靠太行山脈四面環山,中間地勢低,易守難攻,極大地降低了被攻城的可能性。中間地勢低平,是發展農業的絕佳地方。古代以農業為主,囙此這樣的地理位置的確是定都的絕佳地區。周朝的發祥地是關中,周朝定都洛陽也是無奈之舉,其真正的根據地還是在關中。
當年劉邦就在關中和洛陽之間猶豫不決,最後還是選擇了定都關中。正是因為如此,關中坐擁眾多皇家葬墓,比如說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就是在此地被發現。兵馬俑的發現在這裡掀起了一場考古熱,而後陸陸續續的帝王陵墓被發現,被保護性地挖掘。陝西有一支考古隊,他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挖掘除了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外的其他葬墓。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帶給了考古隊很大的信心,但是他們在關中苦苦尋求多年,除了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外,卻一直沒有什麼發現,這樣一個結果極大地挫敗了考古隊員的信心。他們面臨著一大難題,要麼繼續漫無目地挖下去,要麼直接放弃,打道回府。如果繼續挖下去,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打道回府,也就宣告著這麼多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他們决定離開這個待了十多年的地方。離別前,他們找到當地村民想表示這麼多年來村民對考古隊的照顧,也正是這次告別,讓事情有了新的轉機。告別之時,有一比特村民楊聲道,他知道你們找的墓地在哪兒。考古隊員聽到這位村民的回答並不相信,就連專業團隊這麼多年都沒找到,一個村民是如何發現的。
考古隊領隊雖然半信半疑,還是選擇相信他。那位村民說自己曾在這片土地上幹過活,有一塊土地的表面是各種顏色的,很可能是考古界所說的“五花土”。這片土地上長年不長任何植物,囙此這位村民斷定,這下麵有墓葬。領隊抓緊過去一看,果然如村民所說,於是立即開展了挖掘工作,就這樣一大古墓就此發現。
古墓的挖掘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壞消息是墓中滿是盜坑,裡邊的文物已被洗劫一空,能留下供考古隊挖掘的文物所剩無幾。好消息是考古隊員在墓中發現了一些石頭殘片,上邊刻有很多銘文,根據銘文記載推斷,這個墓應該是秦景公的墓,墓主人由此得以確定。現如今,這座墓是我國數一數二的大葬墓,它的發現並非多麼地驚天動地,只是因為一個巧合。
考古發現就是這個樣子,沒有特定的規律可循,只能是摸著一頭霧水,到處尋找。有很多重大的發現,往往都是因巧合而產生的,比如文中提到的兵馬俑和秦景公墓和一些其他的墳墓。帝王陵墓有很多價值連城的物品,但許多早已被盜墓賊光顧,只能在零星的線索之中研究更多的發現。
現如今,有很多大學開展了考古專業,也有很多考古專家不斷地投入到考古事業裏去。很多人也不明白考古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其實考古不僅僅是為了挖掘那些價值不菲的文物,更多的是想根據文物推斷出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從古代留下的文物上發現有價值的事情。
參考資料:
《史記》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