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圖,人口1.53萬,俄語意為“有茶的地方”,位於現在的俄蒙邊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蒙古國的阿勒坦布拉格隔河相望。雍正五年沙俄和清政府在此簽訂布連斯奇條約,俄方稱恰克圖條約。規定,兩國以恰克圖河為界,河北恰克圖劃歸俄國,該條約致使中國喪失了額爾齊斯河與薩彥嶺之間及貝加爾湖以南和西南約40000平方英里的土地。
從18世紀初開始穩定發展,到1860年清、俄貿易全面開放,這裡才逐漸衰落。100多年的貿易中,茶葉在其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在恰克圖主要是晋商與俄商進行交易,晋商與俄國商人合作開拓出的一條專門輸送茶葉到俄國的國際商道,從中國福建武夷山起,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7省,從二連浩特進入現蒙古國境內、沿阿勒泰軍臺,經庫倫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程約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陸路3280公里。茶道在俄羅斯境內繼續延伸,從恰克圖經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秋明、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幾個都市,又傳入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
以茶制夷的外交思想,在明代被提出和使用,這個以後會單獨做一期,萬曆朝首輔張居正運用茶葉進行外交的故事。清朝承襲了明朝的這一治國理念。乾隆時期的歷史學家趙翼有一段著名的話:
中國隨地產茶,無足异也。而西北遊牧諸部,則恃以為命。其所食膻酪甚肥膩,非此無以清榮衛也。自前明已設茶馬禦史,以茶易馬,外番多款塞。我朝尤以是為撫馭之資,喀爾喀及蒙古、回部無不仰給焉。太西洋距中國十萬裏,其番舶來,所需中國之物,亦惟茶是急,滿船載歸,則其用且極於西海以外矣。俄羅斯則又以中國之大黃為上藥,病者非此不治。舊嘗通貢使,許其市易,其入口處曰恰克圖。後有數事渝約,上命絕其互市,禁大黃,勿出口,俄羅斯遂懼而不敢生事。今又許其貿易焉。天若生此二物為我朝控馭外夷之具也。
《恰克圖條約》簽訂以後,這裡就成了清俄貿易的市場。後來因為沙俄窩藏罪犯加上沙俄阿兵哥在邊境搶劫,乾隆曾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分別為1762-1768年、1778-1780年、1785-1792年,加起來有15年之久。這15年裏,大清對俄羅斯進行了貿易制裁,外禁皮毛輸入,內禁茶葉輸出,使俄羅斯至少損失了500萬盧布。而這期間沙俄的統治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1755-1762年年間,俄國進口了9.8萬公斤的茶葉主要是白毫、珠蘭和綠茶,進口了11.5萬公斤的磚茶。1762-1785年,每年從恰克圖輸出的茶葉近49萬公斤。1789年出口茶葉為77萬公斤,1799年出口茶葉為86萬公斤,1800年出口茶葉達到114萬公斤。茶葉貿易讓西伯利亞這個貧寒之地變得富裕起來,茶葉成了他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了恰克圖俄國商人財富的重要象徵。1800年,俄國從恰克圖貿易中徵收了715364盧布的關稅,占俄國全國關稅的20%,一個恰克圖的收入抵得上俄國三個省的收入。1785-1792年,乾隆的閉關讓俄國人不得不付出三四倍的價格去購買其他國家商人販運來的茶葉。1公斤中國茶價值0.67盧布,而西歐運來的茶卻要3.12盧布以上。
恰克圖市場被關閉期間,粵海關就成為俄國與清朝貿易的唯一通道,後來乾隆皇帝隨即關停了貿易口岸,對俄羅斯的控制正是陸路與海路雙軌進行,在陸路閉關不成後,乾隆關閉海路最終導致俄羅斯就範,達到了貿易制裁的目的。
恰克圖互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俄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新增了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和文化交流,俄國在執行其擴張政策時,不得不顧及它在對華貿易上所取得的巨大利益。因而直至鴉片戰爭以前,俄國在中俄邊界始終未敢輕舉妄動。
以上內容主要來自於周重林先生的《茶葉戰爭》一書。我對茶葉的興趣也由此書開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