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與內蒙古區劃調整,7個縣入吉10年,為何又還給內蒙古?

吉林 178℃ 0
摘要: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建國初期我國各省之間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安徽省與江蘇省、陝西省與湖北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吉林省與內蒙古之間的區劃調整。當年,內蒙古的7個縣(旗),劃入了吉林省管理,長達10年時間。但10年之後,7個縣又還給了內蒙古。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其中,大部分地區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建國初期我國各省之間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安徽省與江蘇省、陝西省與湖北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吉林省與內蒙古之間的區劃調整。當年,內蒙古的7個縣(旗),劃入了吉林省管理,長達10年時間。但10年之後,7個縣又還給了內蒙古。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政權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政權,一直處於長期對抗的關係。例如秦漢VS匈奴、魏晋VS鮮卑、隋唐VS突厥、兩宋VS遼金等等,都是這樣的模式。一般來說,中原王朝能够控制遼寧地區,從而拱衛整個華北地區的安全。歷朝歷代的中原王朝,凡是有能力的,必須控制遼寧等地區。

在中原王朝强盛階段,會通過大規模的北伐,打擊北方的遊牧政權,從而控制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地。不過,如果中原王朝進入了衰敗期,或者遭遇了天災人禍,北方遊牧政權就會大舉南下,重新控制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甚至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例如當年的南北朝對峙、宋金對峙等地,就是這樣的情况。所以說,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既有中原文明的印記。

同時,也有草原文化的影子。在宋朝統治時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東北和內蒙古等地,都不在宋朝的手裡。13世紀,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不過,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也面臨地區管理方面的困難。面對幾百個州府和幾千個縣,密密麻麻的區劃,讓元朝有點無所適從。

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於元朝來說並不合適。唐朝的開元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屬於監察區。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推出了自己的超級加强版,這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嶺北行省、遼陽行省、中書行省等等。省下設路,路下設州府。

不得不說,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並不完善,各方面的問題很多。例如管理機構簡單、放權太重等等,不利於地方管理。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結合元朝行省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和改良,提出了三司並立措施(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到了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明朝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模式。

有一說一,我國很多省份的大體區劃輪廓,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福建省、浙江省、廣東省等等。不過,敗退北方草原的北元政權,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控制內蒙等遼闊地區,並且與明朝反復爭奪東北各地。蒙古各部曾經大舉南下,直接進攻明朝北部的各個州縣。在東北地區,明朝曾經設立了奴兒幹都司等機构。

17世紀,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在內陸地區繼續完善行省區劃。最終,形成了內陸十八省的格局。不過,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清朝在內蒙古、東北地區,並沒有設立行省區劃,而是設立了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等將軍轄地。這種簡單的管理管道,造成清朝對上述地區的人口、耕地情况,並不完全掌握。

在清朝前期,依靠國力支撐,這些問題並不明顯。1840年之後,西方列强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還進一步染指清朝各個地區,清朝焦頭爛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在20世紀之初,先後設立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也就是東三省的區劃。不過,當時東三省的區劃,與現在相比,完全就是兩回事,差异非常大。

在內蒙古地區,則還沒有區劃。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混戰嚴重。1928年,奉天省更名為遼寧省。同一年,為了加强對北方地區的管理,並且起到戰畧防禦作用,熱河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等省份,陸續設立。一轉眼到了40年代後期,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不過,當時的管轄區只有現在的內蒙古東部。

1949年,東北地區形成了吉林省、松江省、黑龍江省、遼東省、遼西省等省份。進入50年代以後,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的工作全面鋪開。與此同時,150多個重要項目開始推行。當時,我國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北方的防禦壓力大大減輕。此時,塞北四省的存在作用越來越低。這幾個省份原本就是臨時性劃分,各方面都存在問題。

從1952年開始,截至1955年,察哈爾省、綏遠省、熱河省等省份陸續撤銷。其中,大部分地區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到了50年代後期,內蒙古的區劃輪廓基本形成,與現在的差异非常小。一轉眼進入了60年代末期,我國外部環境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北方的防禦壓力明顯增加,內蒙古的跨度太大,區劃從東北一直延伸到了西北。

當時的通訊、交通條件有限,防禦壓力很大。在這樣的情况下,1969年7月,內蒙古的哲裡木盟,劃入了吉林省管理。哲裡木盟下轄了2個縣和5個旗,在內蒙古,盟等同於其他省份的地區、地級市,旗等同於其他省份的區、縣。換而言之,內蒙古的7個縣級區劃,劃入了吉林省管理,管轄區並不算小。這樣的情况,大約持續了10年時間。

70年代末期,我國的外部環境大大改善,北方的防禦壓力明顯降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內蒙古原來的區劃格局重新恢復。1979年6月,劃入吉林省10年時間的哲裡木盟,又還給了內蒙古。在八九十年代,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改成了地級市。

在內蒙古,各個盟陸續改為了地級市。例如昭烏達盟,改為了赤峰市。1999年,哲裡木盟改為了通遼地級市。現時,通遼地級市下轄了1個縣級市、1個縣和5個旗,總計7個縣級區劃。內蒙古的跨度很大,囙此內蒙古各地區的口音、飲食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當於好幾個省份。例如內蒙古東部地區的人們,明顯有一點東北口音。

至於西部地區的人們,則有一點陝甘寧地區的口音。在都市的選擇上,西部的人們喜歡去西安、榆林、蘭州等都市。東部的人們,則喜歡去哈爾濱、長春、齊齊哈爾等都市。因為與首府呼和浩特相比,這些都市的距離更近。例如在東北的一些城市,經常看到內蒙古車牌。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