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藥:認識一下烏梅,生津之外,還有哪些特點?

四川 176℃ 0
摘要:烏梅這個東西,其實完全算得上一種藥食兩用的果實。入藥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中,還有酸梅等別名。從植物來源上分析,烏梅屬於薔薇科植物,是落葉小喬木梅接近成熟的果實,經烟火熏烤乾燥而成。外觀上,烏梅還是很好辨認的,看上去就是一個不規則的球形,直徑在1.5到3之間。但烏梅的表面皺縮不平,果肉柔韌,可以與果核剝離。烏梅一般直接生用,或者去核後的烏梅肉炒炭。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烏梅,生津之外,還有哪些特點?

烏梅這個東西,其實完全算得上一種藥食兩用的果實。在歷代醫家手裡,它也是一味比較常用的中藥。入藥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中,還有酸梅等別名。

從植物來源上分析,烏梅屬於薔薇科植物,是落葉小喬木梅接近成熟的果實,經烟火熏烤乾燥而成。以前都是野生,四川、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貴州等地都有出產,現在則基本為栽培品。

外觀上,烏梅還是很好辨認的,看上去就是一個不規則的球形,直徑在1.5到3之間。表面黑褐色,因而有“烏梅”這個名字。

但烏梅的表面皺縮不平,果肉柔韌,可以與果核剝離。果核堅硬,顏色黃棕,表面不平滑,有多個麻點小凹坑。果核內有種仁,外形還和杏仁有點像,烏梅的果肉非常酸,還有比較特別的氣味,入藥的烏梅以個大、肉厚、黑褐色者為佳。

現代科學發現,烏梅主要含有檸檬酸、固緇醇和齊墩果酸等物質。大致有如下幾種藥理作用:

1、抗菌:對一些腸道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真菌:對絮狀表皮癬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抗過敏。

在傳統本草的記載裏,烏梅性味酸澀而溫,能入肺、脾、大腸三經,主要的功用有斂肺、澀腸、,生津止渴、安蛔四個方面。

烏梅一般直接生用,或者去核後的烏梅肉炒炭。翻看古代名醫醫案,在很多久咳、久瀉、久痢便血、蛔厥、煩渴、嘔吐等症的調治裏,大多能見到烏梅的身影。

縱覽歷代醫家對烏梅的使用經驗,大概有如下幾點:

1、止痢

這是因為烏梅有收斂止瀉之力,同時還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適合久痢(尤其血痢)。因為久痢常會傷陰,多出現口渴、咽幹,甚至夾雜有咳嗽等症狀,用炒烏梅或烏梅炭在止瀉的同時,還能生津止嗽,常與黃連川、黃芩、茯苓、銀花等配伍。

2、消食:

對於胃氣不降的消化不良、胸脘痞滿,烏梅也有不錯的健胃作用,常與山楂、神曲、厚樸、砂仁等配伍。

2、安蛔止痛:

古人認為“蟲得酸則安”,烏梅味酸澀,故能安蛔止痛,這應該是烏梅知名度最高的一個特點。古代名方烏梅丸,就是專門為安蛔而設,一般常與檳榔、榧子肉等配伍。

3、止血:

烏梅不僅能治便血,對女性月經量多也有幫助,如果出現血虛而口乾渴者,適宜用烏梅炭,和當歸、阿膠、白芍等配伍。

4、外用:

烏梅外用,古已有之,比如烏梅膏,可以用於胼胝體、雞眼。

最後介紹一下烏梅的使用注意:

1、烏梅性收斂,所以外感熱滯、錶邪未散者不宜。

2、烏梅味酸,胃酸過多者慎用。

3、烏梅和五味子性味相近,也常配伍使用,但烏梅在止痢、止血方面强於五味子,而五味子在生津方面則更勝。

市面上的烏梅,可以根據產地來區分一下:

浙江的合溪梅、福建的安吉梅,公認品質最好,個大,肉存,顏色烏黑。

廣東產者個稍小,肉存,品質也挺不錯。

四川產者個小肉薄,帶紅色,又名紅梅,品質稍差。

其它地區產品多個小,肉薄,核肉緊結,又名崗梅,品質較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