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四年(1799年)二月的一天,京城刑部大牢的獄中,一個神情恍惚、目光呆滯的老人迎來了人生最後的判决—賜令自盡。臨終前他倒也鎮定自若。沉吟半晌後,他向獄卒索要來文房四寶,即興潑墨揮毫,賦詩一首,詩曰“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烟是後身”。要說這詩也算是情真意切,毫不做作,完全符合這位囚犯此時此刻大徹大悟的超脫心境。做完詩後,接過太監捧來的三尺白綾,再回望一眼這個他生活了五十年的繁華世界,最後懸樑自盡。
按說刑部大牢,作為一個專門看管犯人的監獄,每年死幾個人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今天這個被賜令自盡老人的死,消息一出,卻震驚了整個大清王朝,朝野上下無不議論紛紛。有人表示惋惜,有人拍手稱快。那麼這個在獄中被迫懸樑自盡的老人到底是誰呢?他的死為何能賺足天下人的眼球,使之成為當時具有轟動效果的勁爆新聞呢?
提及此人,在當時的清朝,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他非是旁人,乃是原文華殿大學士、一等忠襄公,集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於一身的乾隆寵臣和珅。
乾隆一生,二十五歲登基為帝,在位六十年,做太上皇三年多,共計統治中國六十三年多一點。提及乾隆王朝的名臣,由於眾多影視劇的播放,很多我們都耳熟能詳,例如:銅牙鐵齒的紀曉嵐,羅鍋宰相劉墉、三朝元老張廷玉、劉墉之父劉統勳、文武全才阿桂、驅逐廓爾喀的福康安等等。雖說這些人有的的的確確是功勳卓著、位極人臣或是名聲在外,但是他們要是和乾隆晚年崛起的後起之秀和珅相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別的不說,單就被皇帝任命職位的數量和職務的重要性,這些人就難以望其項背。
君臣際遇靠聊天 和珅借機始發跡
既然和珅如此受寵,被乾隆所鍾愛,那麼他和乾隆之間的君臣際遇又起於何時、他又是憑藉什麼發跡,繼而平步青雲、扶搖直上的呢?和珅到底何德何能,能讓高己卑人、城府極深的乾隆皇帝終其一生都對他青眼相加、欣賞之極呢。
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清高宗出巡山東。一路出行,皇帝乘坐轎輦,百無聊賴之際,皇帝掀開側簾,想看看沿途風景。抬頭就看見一個騎著高頭大馬,面龐清秀,氣宇軒昂的陌生年輕侍衛。
皇帝一時好奇,就隨便問了幾句“你叫什麼名字,多大年齡,現居何職”。這位年輕人馬上回應說:我叫和珅,姓鈕祜祿,滿洲正紅旗,今年二十六歲,現任乾清門侍衛,這是第一次隨扈出行。
應該說:和珅回答的內容了無新意,並不特別。關鍵是這個年輕人說話時的神態舉止非凡,和珅應答時言語從容、虔誠恭敬,毫不慌亂,特別有派,完全沒有一般人初見皇帝時常有的緊張和結巴。作為皇帝,乾隆可以說閱人無數,他非常清楚此時此刻還能如此鎮定自若,口齒伶俐且一絲不亂的人,絕非等閒之輩。在與和珅饒有興致地閒聊中,和珅還將自己七年前參加順天鄉試的考卷內容很流暢得背誦一遍,乾隆聞罷大吃一驚。他越發覺得眼前這位儀錶堂堂的青年侍衛才堪大用,是我大清國難得的棟樑之才。
正是靠這次與皇帝交談的機會,和珅開始步入了人生事業的快車道。就在當年的十一月,乾隆提升和珅做禦前侍衛,並提拔他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這一年,乾隆皇帝六十五歲,和珅年僅二十六歲。
等轉過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旋即又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三月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四月被任命為內務府大臣,八月轉調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被任國史館副總裁,賞穿一品頂戴。十二月特賜紫禁城騎馬。可以說乾隆四十一年,就是和珅一生中最耀眼奪目的幸運年,這一年,他的官職不斷變化和加碼,他已經成為大清王朝天空中一顆冉冉升起的的政治藝員。
乾隆皇帝對和珅之愛,甚至到了人人側目的地步。他甚至不惜紆尊降貴,在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將自己最喜歡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如此一來,和珅和皇帝成了親家,兩人成了平輩。這就足見乾隆和珅之間的親密程度到了何種地步。
在其之後的二十四年的短暫宦海生涯中,和珅任職之多,兼管之廣,總覽之巨、權勢之大、受寵之隆,在有清一代可以說絕無僅有。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和珅到底有何才華,有何本領、有何功勞,能讓乾隆帝長期對他重用和寵信呢?我覺得和珅身上的以下優點,是他成功獲得皇帝重用的關鍵。
和珅相貌英俊,儀錶堂堂
我們今天講究用人以才,可古人是很喜歡以貌取人的。特別像乾隆皇帝這樣的完美主義者尤甚。乾隆皇帝和漢武帝宋徽宗在這一點上很像。他們都喜歡提拔重用相貌英俊的大臣。我們今天常常給過度注重外表的人冠以“外貌協會”戲謔稱呼,其實這樣的價值取向古已有之。
當然,乾隆皇帝之所以看重外表有他深層的政治考慮。自漢以後,中國就有了异於先秦的選官制度:例如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這些新的選官制度無論是強調德行還是才華,都有一個附加條件:對外表的重視。特別是唐朝以後就有了所謂“身言書判”的標準。排在第一的就是“身”,身就是指體貌豐偉。儘管筆試成績優异,如果你其貌不揚,往往得不到好的工作安排,這些人一般都會被吏部安排做一些編書或是文教類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不需要抛頭露面,對個人形象要求不高。
在古代,官員其實就是帝王在各級行政區域的合法代理人,官員的形象就代表著王朝的形象,也就是說官員的個人外貌被强行賦予了一層特殊的政治內涵。你說,這外貌能不重要嗎。乾隆皇帝出巡閒暇無事,之所以挑中和珅,與之聊天,恐怕同和珅英俊的外表有莫大關係,畢竟隨扈的侍衛那麼多,乾隆為何單單相中和珅呢。
和珅情商極高,說話富有感染力,可以算是乾隆的忘年交。
和珅是那種不笑不說話的主,凡是與他有過交往的人,無不對他得體的言語表達,幽默風趣的談吐印象深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使節馬戛爾尼訪華,之後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就有很多對和珅這方面的讚譽之詞。特別在和乾隆相處過程中,他的這個特長更是贏得老皇帝的深度好感。
乾隆晚年生活很孤獨。面對心愛的嬪妃不斷離世;自己的子女逐漸凋零;自己同齡段的大臣死的死,退休的退休;新提拔的大臣又和自己有代溝,一般無事都躲著自己,生怕一時不慎被皇帝治罪。所以工作之餘,老皇帝連個說話交心的人都沒有。多虧了這個和珅,他雖然和乾隆差了三十九歲,按年齡算,應該是皇帝的孫輩。但是和珅能在皇帝不高興的時候,講幾個詼諧幽默的葷段子,逗乾隆哈哈大笑。皇帝一吐痰,他能不顧自己部院大臣的尊貴身份,親手遞上痰盂。關鍵時刻,和珅還能替酷愛面子的乾隆背黑鍋。囙此,他和乾隆之間的關係,既是君臣,又像是朋友和家人。在與皇帝私人親密關係這一點上,毫不誇張地說:連乾隆自己的親生兒女都得自愧不如。這就使得在生活中,乾隆皇帝對和珅有很强的心理依賴。
和珅擁有超高的語言天賦,精通漢滿蒙藏四種語言。
提到和珅,我們一般人想到的就是他的諂媚和貪婪,其實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個側面。和珅能從一個小小的侍衛平步青雲,做到部院大臣,僅僅靠著諂媚肯定是不行的,應該說和珅這個人還是有真才實學的。早在幼年,和珅就有幸進入北京著名的貴族學校—咸安宮學,在這期間,他著重學習了語言科目,經過刻苦努力,他一人就精通漢滿蒙藏四種語言。
在乾隆所謂“十全武功”之一的廓爾喀之役後,乾隆曾下旨褒獎和珅說:“去歲用兵之際,所有訓示機宜,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並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唯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勤勞書旨,見稱能事。”這段文字就是表揚只有和珅精通四種語言,別人都不行。
整個乾隆王朝,一個官員能同時精通四種語言,還真就只有和珅,。也因這個語言天賦,和珅還兼職做了理藩院的尚書。這就使得朝廷工作離不開和珅,乾隆本人也缺不得這個能幹的助手。
和珅是天生的理財高手,他長期主持大清財政部門工作。
和珅在中國歷史上有“貪污之王”的稱號。其實他的巨額財富,並不單單靠貪污所得。和珅其實也是貴族子弟出身,他的父親常保,曾擔任福建副都統之職。九歲那年,父親去世和珅家才家道中落。囙此,有過家庭變故經歷的和珅對於錢財的觀念不比一般的漢族官僚。漢族官僚耻於談錢,而和珅信奉“金錢萬能”,而且他的確擅長經營投資,他的投資遍及金融、運輸、商業、地產、租賃等各個領域行業。估計要是活在當下,他和馬雲王健林還有李嘉誠等商界精英也好有一比。
內務府是專門負責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构,其中職能之一就是銀錢收支。在此之前,內務府年年虧空,但是等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成為內務府大臣後,不到一年就扭虧為盈,還略有結餘。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又任命和珅為崇文門稅監,在經過和珅一系列整頓改革不久,崇文門的收稅總額就躍居大清所有關稅的前列。也正憑藉超高的理財能力,和珅才長期主持戶部,達二十年之久。晚年的乾隆驕傲自滿,追求享樂,這就少不得大量錢財,而和珅的理財能力又是有目共睹,囙此,無論從國家財政工作方面,還是從私人開銷用度方面,乾隆都離不開和珅。
和珅通曉詩詞歌賦,經常和乾隆皇帝互相唱和切磋。
乾隆皇帝雖貴為天子,日理萬機之餘,對於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藝術卻也很熱衷。乾隆皇帝在中國清代算得上是最大的收藏家,沒有之一。現在市面上很多珍貴的古玩字畫,上面不少都有乾隆皇帝的題跋。在詩歌創作數量上,乾隆更是獨步古今,無人能及,他一個人就寫了四萬多首詩,要知道整個唐朝現存的所有詩歌總和也沒有超過五萬首,當然詩歌的數量和質量往往成反比。
恰巧和珅也好詩文,兩人在工作之餘,經常寫詩切磋。你寫一首,我寫一首,然後談談心得體會,感覺棋逢對手、是個知音。所以民間就有傳言說:乾隆的很多詩歌,其實是和珅捉刀代筆。因為他們的水准差不多,風格也很相似,和珅做到以假亂真也不是沒有可能。
《四庫全書》的正總裁官之所以由和珅充任,恐怕皇帝就是相中了他較高的文學才華和不俗的組織領導能力。
和珅對皇帝非常瞭解,這使得他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控制皇帝
應該承認:和珅心理學學得不錯,他既深諳人性又善察人心。與乾隆多年的朝夕相處中,他對老皇帝的所思所想,可以用瞭若指掌來形容。這也是他長期深受乾隆皇帝寵信的原因所在,在帝制時代,得天子之心者就可富貴榮華。和珅之所以能够在崛起後身居高位,地位穩固不搖,憑藉的就是對皇帝的瞭解。
嘉慶元年(1796年),這時的乾隆已經是太上皇了。但是這年大清發生了一件大事—白蓮教起義。有一天清晨,太上皇傳諭和珅到養心殿侯見,當和珅來到養心殿後,但見太上皇乾隆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對跪在下麵的和珅和待立在一旁的嘉慶帝不理不睬。嘉慶帝好奇,側耳傾聽,不知所云。等了很久,突然乾隆高聲發問:“其人何姓名“,正在嘉慶皇帝莫名其妙之際,和珅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高天德,苟文明“。等離開養心殿,嘉慶皇帝忍不住好奇心,問剛才發生的事。和珅這才說:太上皇剛才默念的是西域密咒,這種咒語法力無邊,能將千里之外的人咒死,我估計太上皇是因為近來憂心白蓮教的事,所以他問我姓名,我才說白蓮教兩個頭領的名字。嘉慶帝在驚愕之餘,不禁感歎和珅對太上皇瞭解之深,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和珅精明強幹辦事得力,每每都能符合皇帝心意
乾隆一輩子自視甚高,一般人他還真看不上。繼位初期他重用父親留下的老臣張廷玉和鄂爾泰。統治中期,他選擇既忠且能的漢族官僚劉統勳(劉羅鍋的父親)。等到晚年,他非常看中阿桂和和珅。阿桂文武雙全,功勳卓著、位極人臣。在和珅還沒大紅大紫時,阿桂就是朝廷一品大員了,所以說,無論功勞還是資歷,阿桂都遠在和珅之上,但是和珅的過人之處就在於,明明處於不利地位,仍然能後來居上。這得益於他善於揣摩皇帝心思,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舉個例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雲南按察使海寧揭發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污。接到舉報,乾隆馬上下旨,命刑部侍郎喀寧阿負責徹查此案,起初因涉案人員守口如瓶,故而整個偵破工作毫無進展。可是和珅心思活泛,他別出心裁,另闢蹊徑,將突破口放在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恒身上,通過趙一恒的口供,再對其他涉案的雲南官員旁敲側擊,使其自亂陣腳、為立功贖罪而相互揭發,很快就將李侍堯貪污案查了個水落石出。非但如此,和珅還明白穩定壓倒一切的道理,沒有過分深挖涉案人員,防止雲南一省的官僚體系崩潰,從而造成混亂局面。這種善後的處理管道,特別符合乾隆的心思,可以說是摸到了皇帝的心,把准了乾隆的脈。
綜上所述:
和珅之所以能受到乾隆超乎尋常的寵信和重用,應該說和乾隆當時的處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乾隆一生,精力充沛,大權獨攬,雖說是統治中國時間最長的君主,即使在退位當太上皇之後,依舊對權力緊抓不放。這反映了乾隆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其强烈的君主。這個性格特點對和珅意義重大。
我們知道,和珅和乾隆之間的君臣際遇發生在清高宗晚年。這時的乾隆老邁、孤獨、貪圖享受,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朝氣蓬勃、克己復禮、勵精圖治的青年皇帝了。他此時急需一個精明強幹、善於斂財、善解人意還沒有根基靠山的大臣。
為什麼呢?因為年老體衰,精力不濟,他當然需要一個精明能幹的工作幫手,幫助他打理朝政;因為貪圖享受、揮金似土,他就需要一個善於理財,新增創收的官員,來滿足他日益增長的私人物欲;因為高居上位、寂寞孤獨,他就需要一個善於侍人,並和自己有相同興趣愛好的親密玩伴。因為要乾綱獨斷,大權獨攬,他就需要一個沒有任何根基勢力,對自己唯命是從的心腹之臣。
遍觀滿朝,只有和珅最符合他的統治和生活需求,特別是當了太上皇之後,他失去了皇帝親裁大政的正統名分,這就更需要借助和珅來壓制嘉慶皇帝,防止兒子侵奪皇權、架空自己。所以我覺得和珅如果早出生三十年,即使有相同的際遇,他也不可能像我們後來看到的那樣—位極人臣,大權在握、富甲天下、皇親國戚、備受恩榮。
喜歡歷史的朋友,如果你對文中的觀點另有看法,歡迎留言,大家共同討論。閱覽後請別忘關注、點贊、收藏、分享和轉發支持作者。關注帳號:歷史探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
、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