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梨樹實踐

吉林 259℃ 0
摘要:從推廣“梨樹模式”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到集約化發展棚膜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從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到依託農耕文化打造特色品牌,近年來,梨樹縣立足農業大縣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總目標,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之路。梨樹縣高家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棚膜經濟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金鑰匙”。

從推廣“梨樹模式”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到集約化發展棚膜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從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到依託農耕文化打造特色品牌,近年來,梨樹縣立足農業大縣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總目標,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之路。

梨樹縣高家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棚膜經濟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金鑰匙”。現時,該村已建大棚1100棟,戶均3棟。2020年,高家村棚膜產值達7千萬元,帶動就業11萬人次,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

位於梨樹縣十家堡鎮的六之維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了150棟標準化大棚,日產草莓約2萬斤,新鮮採摘的草莓當天即運抵長春、四平等地的連鎖商超。

近年來,梨樹縣加强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强農業科技創新,通過“校地融合”推進“科技入田”,吸引了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生導師及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人科技助農。

“梨樹模式”的推廣,為梨樹縣帶來了改善土地、保護環境、提高效益的綜合效應,也為農機生產廠家研製新品打開了空間。圖為科技人員組裝自主研發的三軸式新型秸稈條帶耕整機。

位於梨樹縣蔡家鎮蔡家村的吉林梨樹關東農耕博物館,開設了生產、生活、民俗、文化、藝術、家居、編織等10個展館,展出的農用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民俗器具等達5000餘件。

用繁榮興盛的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賦予獨特的魅力,梨樹縣積極保護、活態傳承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遼河農民畫”,鼓勵非遺項目向產業化發展。入選“2020年度全國版權示範組織”的四平市洪滿農民畫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創新農民畫與畫館、電商、非遺體驗融合發展模式,吸引了優秀農民畫家150餘人。

梨樹縣孟家嶺鎮蘇家村村部二樓,村民利用農閒時間到農家書屋閱讀果樹栽種相關書籍,學習果樹修剪、施肥等知識,通過查閱書籍,果農們科學栽種果樹、養護苗木的本領得以提升。

素有“中國二人轉之鄉”美譽的梨樹縣,二人轉文字庫存達1600餘部。二人轉活動遍及大村小鎮,成為當地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村民利用農閒時間到農家書屋閱讀果樹栽種相關書籍,學習果樹修剪、施肥等知識,通過查閱書籍,果農們科學栽種果樹、養護苗木的本領得以提升。

自2019年5月建站以來,梨樹縣喇嘛甸鎮梨樹貝村金融服務站積極探索新型農村融資服務體系建設,應用大數據技術創新的“紅本貸”產品深受農民青睞。截至目前,該網點累計向農戶發放285筆、1350萬元貸款。

來源:彩練新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