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統計,今年1月至3月青海本地菜的進場量為15000多噸,而5月達到了13600多噸。隨著青海產蔬菜不斷上市,青海人餐桌上的“青海味道”更多了。最近兩天,我們去探了探青海人的“菜籃子”。
每天500多噸本地菜進入集散中心
6月15日15時許,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本地菜交易區,幾十輛貨車一字排開。西藍花、甘藍、小油菜、蒜苗……車廂裏的蔬菜種類很多。
“這是我們貴德的甘藍,今天剛摘的,可新鮮了。”來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的菜商車先生,向前來購買蔬菜的顧客介紹。
車先生在貴德有菜地,種著洋芋、甘藍、萵筍和辣子等蔬菜。這幾天,甘藍和萵筍已經成熟,他就採摘後運到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出售。
“這兩天銷量還不錯,早上我運來500多公斤萵筍,不到中午就賣完了。這車甘藍是我今天運的第二趟。”車先生說。
本地菜交易區,還有一些外地口音的菜商在叫賣青海蔬菜。
“我在大通承包了100多座蔬菜大棚和100多畝露天菜地。”來自河南南陽的王先生說,他十分看好青海本地菜,種植銷售本地蔬菜已經7年多了。
“雖然青海蔬菜的銷售週期不是太長,但銷量還是不錯的。”王先生說,現在還沒到銷售旺季,每天也能賣兩噸多菜品,旺季的時候一天能賣5噸左右。
“近期,進入市場的本地菜越來越多,平均每天有500多噸青海的蔬菜進入集散中心,種類也達到了近20種。”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市場部部長穆衛國說。
據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統計,今年1月至3月,青海本地菜的進場量為15000多噸,而在5月,當月就達到了13600多噸,6月1日至16日也突破了8000噸。隨著青海本地菜的逐步上市,現時青海本地菜的市場占比在不斷上升。
本地蔬菜市場火預訂收購菜商多
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楊先生承包的30多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上海青、小油菜、雞毛菜、蒜苗、大葱等十幾種蔬菜長勢喜人。
一座大棚裏,楊先生抖落掉一捆捆蒜苗上的泥土,準備稱重。
“今天光蒜苗就要拔2500多公斤,收拾好後要給人家送過去。”楊先生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說。
一上午的努力後,所有的蒜苗採摘完成,經過稱重、簡單沖洗、包裝後,楊先生和工人們將蒜苗裝上車,拉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
“來我們這裡訂購的菜商挺多的,銷路沒問題。”楊先生說,這些蒜苗是3個菜商預訂的。
而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甘樹灣村的露天蔬菜種植基地,綠油油的菜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大通景興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保吉棟說,今年,他們種植了西藍花、蒜苗、甘藍、娃娃菜等蔬菜,蒜苗再過十天時間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其他蔬菜也將陸續成熟。
“成立聯合社後,我們的蔬菜種植規模擴大了,蔬菜產量也高了。這幾天,雖然蔬菜還沒成熟,但已經有老客戶打電話預訂了。”保吉棟說。
近年來,我省蔬菜產業按照特色化發展、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的思路加快轉型陞級,逐步形成了設施農業與農戶種植業同步發展的新模式,努力打造區域化品牌建設、形成集約化生產的發展格局,確保今年蔬菜總產量達到155萬噸以上。這些新舉措不僅給我省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開出了一劑“良方”,同時也保障了我省“菜籃子”產品的有效供給。
强化“菜籃子”冬季也有“青海味”
“樂都辣椒,樂都辣椒!”6月16日,南川東路一早市,商戶屠先生正在售賣自己從樂都收購的辣椒。
“這些辣椒是從樂都拉回來的。樂都辣椒名氣大,現時產量還不是太大,只收回來了25公斤。”屠先生說,每年5月份開始,他就專門收購青海當地的蔬菜在早市上出售。
“本地菜運輸時間短,比較新鮮,加上價格也不高,買的人挺多的。”不少商戶道出了本地菜受歡迎的原因。
西寧市區一家量販店裏,品種豐富、價格低廉的蔬菜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出售菠菜和小油菜的櫃檯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本地蔬菜”四個字。
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所售福斯菜價格不貴,其中有不少是青海本地的菜。“我們量販店和大通的一家蔬菜種植基地簽訂了採購協定,每天會有新鮮的蔬菜從大通運到這裡,物美價廉,深受顧客的青睞。”量販店負責人說。
隨著本地菜陸續上市,菜品種類也不斷豐富。今年,我省加强“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在支持現有蔬菜生產基地加强供應能力的同時,還將打造一批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讓青海人能在冬季也能吃上道地的“青海味道”。
(記者才讓三智/文祁曉軍/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