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眾多軍閥中,論戰鬥力、殘忍性、反動度,馬家軍絕對排得上號。馬家軍民國時期的實力範圍在甘肅、寧夏、青海一帶,分為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主要人物有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
馬家軍源於清末西北爆發的叛亂。清朝末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西北發生叛亂,叛亂者企圖割據自立。清政府派兵鎮壓卻屢屢失敗,太平天國覆滅後,左宗棠率領久經沙場的老湘軍進軍西北,一舉蕩平叛亂。
左宗棠在西北採取“剿撫結合、恩威並施”的策略,分化瓦解叛軍,打破了以往西北地方勢力的“門宦制度”,斬斷西北最大門宦勢力的血脈,扶持以馬占鼇家族為首的河州軍閥當上了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編者注:馬占鼇卻因出賣“朋友”不得“人心”,只能依附清朝中央政府)。
馬家軍之後隨朝廷東征西討,成為清軍中抗擊八國聯軍最英勇的部隊。民國後,馬占鼇子系衰落,馬海宴子系和馬千齡子系崛起(編者注:分據青海(青馬)和寧夏(寧馬),他們先後投靠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馮玉祥、蔣介石),逐漸養大成為割據一方的封建軍閥。
馬家軍內部有不同派系,內鬥不止,但是對於外部勢力染指西北,他們卻能團結一致。1933年冬,蔣介石任命軍閥孫殿英率部7萬餘人進軍西北,孫殿英志在必得,結果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組建起一支5萬餘人的“馬家聯軍”將孫殿英的7萬餘人幾乎全殲,史稱“四馬拒孫”戰爭。
抗戰時,日本秘密派出特工向馬家軍首領拋出“割據自立建國”的誘餌,馬家軍不為所動。1937年8月,馬家軍派出8000餘人參加抗戰,他們多次血戰日軍,作戰英勇,阿兵哥甚至不願做俘虜集體投河自殺,也不愧血性好漢。
我們對於馬家軍,最為熟知的是打敗紅軍西路軍並殘忍殺害紅軍將士的“血債”。據有關資料統計: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出征時總人數約21800餘人;戰死者約7000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43人,軍、師以上幹部20多人;被俘後遭殘酷殺害者約5600人;被營救返回延安者約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約4500人。
抗戰勝利後,馬家軍跟隨蔣介石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1949年,彭老總率軍進軍西北,西北馬家軍勢力在革命军强大的攻勢下土崩瓦解,毛主席為了早日結束戰爭,使黎民百姓少遭塗炭,曾對西北革命军下達訓示:
“對寧夏二馬可在軍事打擊下,儘量爭取用政治管道加以解决”。
我軍對馬家軍負隅頑抗者及罪大惡極者是堅決消滅,對大部分投誠起義或者繳械投降的馬家軍則給予了“寬大處理”,這本是他們改過自新,重新開始新生的大好機會,然而他們卻不甘於失敗在新中國成立後數次叛亂,正應了那句“自作孽,不可活。”
賊心不死,數次反叛
解放初期,國家百廢待興。我黨我軍的工作重心逐漸向國內建設方面轉移,對於曾經的敵人,本著“團結一心,共建國家”的原則,只要誠心悔過,不再與人民為敵者,大多都給與參與新中國建設的機會,就連曾與紅軍有著血海深仇的西北馬家軍殘部也是如此。
然而,馬家軍殘餘勢力卻不甘心失敗。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數次叛亂,殘忍殺害多名羣衆和幹部,查閱相關資料,解放後馬家軍殘匪與西北反動勢力在解放後發起的大規模叛亂多達5次,其中以馬家軍殘匪為主的叛亂就多達3次,全部叛亂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馬家軍殘匪的影子。
第一次,解放初期,西北馬家軍殘匪大規模叛亂。革命军迅速平叛,平叛過程中打死叛匪數萬人,處決及擊斃的高級將領有:騎八旅旅長馬英、82軍190師師長馬振武、騎十四旅旅長馬成賢(編者注:被擊斃)、青馬老將馬元海(編者注:打西路軍時青馬前線總指揮,被俘後處決),暗中支持叛軍的有82軍副軍長趙遂、100師師長譚呈祥、129軍357師師長楊修戎、新編騎兵軍軍長韓起功(打西路軍幹將),這三比特躲在後面的“幹將”戰後也被槍決。
第二次,“五八叛亂”。1950年5月8日,原馬家軍馬步芳部第82軍旅長馬雲山在平凉、固原地區拉起一支“忠義軍”發動叛亂,史稱“五八叛亂”。
叛匪組織的“忠義軍”下設4個團,有長、短槍97支,輕機槍2挺,衝鋒槍3支。後擴充為19個團、1個混合旅,有回族匪徒2000餘人,妄圖攻佔涇源、固原、西吉縣城,建立割據政權。
叛軍在5月8日淩晨向平凉安國區政府和西、海、固地區區、鄉兩級政府發動進攻,造成337名幹部群眾和革命军官兵傷亡,瘋狂搶奪武器彈藥,其中槍支45支、手榴彈395枚、子彈223發,搶掠羣衆財產。5月9日,叛軍裹挾1000名羣衆加入叛亂,攻佔平凉,擬再攻涇源,企圖攻佔西吉縣城。
革命军西北軍區騎兵第2旅、騎兵第4團、西北軍區獨立第1師迅速展開平叛,7月底,叛亂被平息。
匪首馬雲山因內部矛盾激化,被同夥擊斃。此次平息叛亂共擊斃回族叛匪174名,擊傷24名,俘虜168名,投降400名,繳獲各種槍支520多支(挺),子彈3300多發。
第三次,“四二”叛亂。1952年4月2日,西吉縣黨部執行委員、自衛隊中隊長馬國瑗與當地反動分子馬國璉等勢力密謀發動叛亂,成立所非法武裝組織。4月2日,他們率100多人圍攻正在開展公審惡霸劣紳工作的西吉縣白崖區土改工作組,搶奪武器,砍傷羣衆及幹部。之後,叛匪流竄數個縣城及鄉鎮,加入反叛的人數增至數千人,匪徒圍攻我黨土改工作組,搶掠武器、糧食及財產,破壞公共交通設施,不久後,叛匪規模達到數萬人,給當地造成極大的破壞。
先後有解放軍戰士、農民積極分子和土改工作隊員30餘人被叛匪殘殺。致使6個區37個鄉的基層政權陷於癱瘓,固原地區1/3的區鄉土改工作被迫中斷。
革命军西北軍區命令步兵第8師3個團,騎兵第6師2個團及平凉、慶陽軍分區2個營出兵平叛,固原地區各警察局、縣大隊、武工隊也參與平叛,後來寧夏(省)軍區獨立營和騎兵第四團加入。我軍與叛軍經過多次激戰,叛亂得以平息。
叛亂隊伍瓦解,全部潰散。楊枝雲、馬國瑗等匪首先後向人民政府投誠,楊年子被活捉,叛亂遂被平息。平叛中,共擊斃叛亂分子151人、擊傷23人、俘虜420人,共繳獲各種槍支彈藥.
叛匪修築的工事
第四次,西北甘肅南部反革命第一次叛亂。1956年初,甘、青交界的反動分子組織武裝開始叛亂。3月下旬,四川康定地區武裝叛亂被平定,甘南地區的形勢卻日益嚴峻。
蘭州軍區命令步兵第11師33團兩個營、一個山炮連會同師偵察連6月11日從臨夏進入甘南,與騎兵第一團,73團一同平叛。33團在戰鬥中,擊斃暴徒298人,繳獲槍支71支。
這四次叛亂,可以說皆是馬家軍殘匪及反動勢力不甘心失敗,不願意失去曾經的“特權”而“孤注一擲”地垂死掙扎。覈心領導力量就是民國時期的“權貴階層分子”,主要參與者是這些“權貴階層分子”的舊部,他們裹挾大量不明真相的羣衆一起參與叛亂。我軍平息叛亂後,只對首惡分子及頑固不化者進行嚴懲,對罪責較輕者基本都是寬大處理和優待。
這樣做有利於緩解敵我衝突,爭取一部分敵人,但是也給大量的敵人造成僥倖心理。失敗時,他們表示“悔過自新”,一旦時機成熟,這些人就又再度參與叛亂,並且手段一次比一次殘忍。
參加平叛的我軍騎兵和步兵
第五次,西北甘南發生更大規模叛亂。1958年初,甘肅南部藏(回)族為主的縣發生了叛亂,僅馬家軍殘匪勢力就有數萬人參與。甘南地區是多民族混居地區,情况複雜,而且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潜藏的馬家軍殘匪與美蔣特務勾結,利用光蓋山的複雜地形,切斷了叛亂縣縣政府所在地電尕鎮與外界的聯系,並且對縣政府以及下屬各鄉鎮政府展開了圍攻,我警察部隊已經堅守三天三夜,形勢極其危急。
一場殊死較量即將展開……
敵人窮凶極惡,我軍鐵腕平叛
1958年發生在甘南的叛亂情况極其複雜,幾股反動勢力(編者注:美蔣特務、馬家軍殘匪、西藏及西北當地反動勢力)聯合在一起,波及青海也發生叛亂,來勢洶洶!
叛亂首先發生於甘肅南部的臨潭縣。1958年3月18日,一小撮反動分子在車巴溝、紮尕那糾集在一起,組成反動武裝,以反動分子為骨幹,很快裹挾不少羣衆參加,發展到29000餘人,槍17000餘枝。
蘭州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的訓示,先後出動了28個步兵團和騎兵團,29個民兵連,2個工兵團,3個汽車團及其他特種兵和保障分隊,在空軍配合下,投入平叛作戰。步兵第11師除炮兵305團外,全部進入甘南平叛。
步兵第11師還指揮內衛第二團,成都軍區145團,組成了第一指揮部,於1958年3月18日進入甘南,與第二指揮部的獨立騎兵第一團和第三團一同平叛。
參加叛亂的人員向我軍繳械投降
33團前往增援迭部縣的途中遇到叛軍的頑強阻擊,叛匪在精通戰術的馬家軍殘匪指導下,佈置嚴密的火力網,給我軍造成不小的傷亡。最後,我軍使用重武器(編者注:無坐力炮的直射和迫擊炮的曲射結合)炮擊叛軍才打開增援之路。
1958年3月29日,33團抵達紮尕那增援鄉政府,此時鄉政府被叛軍圍困多日,鄉政府幹部、羣衆、地方民兵和警察部隊共有約100人犧牲。叛匪最後縱火焚燒鄉政府,叛軍為了洩憤,連我軍烈士遺體也不放過,剝掉人皮釘在牆上,企圖恐嚇我軍和羣衆。
33團全力聚殲叛軍,剛解紮尕那鄉政府之圍,又分兵1營馬不停蹄趕往旺藏鄉政府增援。增援途中,33團1營呼叫空軍對佔據有利地形的叛軍進行打擊,山頭的叛匪頓時發出一陣陣驚恐地喊叫,四散奔逃。
對甘南地區的叛匪的作戰,以甘肅省軍區、甘南軍分區為主,先後調集騎1師,步兵第11師、62師,獨立步兵1團、2團,騎兵1、3團,甘南、臨夏、岷縣民兵,及32個地方武裝民兵連參戰。在青海地區,以青海省軍區、55師為主,組成青南前線指揮部、果洛指揮部、玉樹指揮部等。以163師3個團,134師401、402團,果西騎兵1、2、3團,果洛指揮所步騎大隊,騎1師3團,黃南支隊及地方武裝、民兵、警察等參加作戰。
我軍對甘南地區的平叛,先後經歷了劄尕那、那木去乎、買務、卡賽溝、結買龍卡、南木他、可生托落灘等戰鬥,至同年11月,基本上殲滅了甘南地區的大股叛亂武裝,斃傷俘回族匪徒萬餘人。青海地區的平叛,至7月31日,殲滅了興海東南部的集股叛亂武裝7000餘人,叛軍主力基本被肅清。
1958年8月,臨夏地區的反革命分子趁11師在甘南平叛時時發動叛亂,臨夏、永靖、和政等96個鄉叛亂,僅東鄉汪家集就有6129人參加叛亂。留守臨夏的11師炮兵第305團,與師直屬隊和各團留守部隊參與平叛,25日,步兵第134師奉命增援11師。我軍平叛部隊經過2個半月的激戰,平息叛亂。
殲滅叛軍10034人,其中擊斃馬家軍殘匪勢力暴徒3268人,擊傷2302人,俘虜1618人,捕獲2846人。
叛亂分子利用一切可以欺騙羣衆的口號進行欺騙文宣,達到反革命叛亂的目的,導致了平叛既要堅持軍事打擊,又要做好爭取羣衆的工作。我軍在實行軍事鎮壓的同時,大力宣傳“四不”(不殺、不關、不判、不鬥)政策,執行“四不”政策,對叛匪造成“戰必死,降有生”的局面。
叛亂平息後,對參與叛亂的馬家軍殘匪俘虜大部分被立即綁起來處決,前前後後有數萬人被槍決,這也是他們“反復無常”行為應得的下場。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甘肅河西張掖地委和各縣縣委,依據中央訓示對馬家軍參與勢力開展了反革命運動,以求“除惡務盡”。
在工作過程中,各地對清查地方反動勢力殘害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的案件尤為重視,設立“紅軍西路軍人員被害案”專案辦公室(簡稱“紅案”辦公室),對地方反動勢力殘害西路軍的罪行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清算。
這次運動,主要針對馬家軍三類人員:一是反動民團。二是警詧和區長、保長、甲長。三是惡霸地主和地痞流氓。
這三股惡勢力依附於馬家軍,舊社會時作威作福,當地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如張掖民團第三團副團長張成仁、第六團團長王九淵家裡本身都是大地主,當地流傳的民謠稱:
“要叫甘州人心平,先殺曹明張成仁;要讓甘州人心安,再殺惡人王九淵。”
這些人當年對參與西征的西路軍紅軍將士殘害程度超越了人性底線,砍殺、活埋、槍決等殘酷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臨澤民團團副李成基甚至連紅軍留下的一名2個月的嬰兒也不放過,將其撕殺,獸行與日軍無異。
當年,紅軍西路軍失敗後,為了避免西路軍全軍覆沒,我黨多位領導人為解救西路軍危局,多方斡旋,希望馬步芳等馬家軍能够“網開一面”:停止對西路軍的進攻。
馬家軍卻“一意孤行”,對西路軍將士趕盡殺絕,導致西路軍最後被營救返回延安者只有約4700人。解放初期,我軍除了對罪大惡極者嚴懲以外,給予其他馬家軍殘匪及依附者“改過自新”,從輕發落。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影視劇劇照:馬家軍將士
1958年的這次肅反更加深入,充分發動群眾對之前的漏網之魚進行深挖。449名負有血債的馬家軍殘匪被逮捕,對這些罪大惡極之人,據史料記載:
判處死刑83名、死緩5名、無期徒刑34名、有期徒刑214名、管制58名、戴上帽子監督改造8名,不給刑事處分47名。
1958年10月1日,張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在馬家軍曾經活埋大批紅軍將士的東校場公審被判處極刑的韓紹華等39名罪犯,之後押赴倪家營子和高臺等昔日西路軍血戰戰場執行槍決。
結語
1959年開春後,我軍對重新集股和漏網之敵進行打擊,一直持續到1961年底結束,至1961年底統計,在青海和甘南地區平叛作戰中:
共殲滅叛匪160189名,斃、俘美蔣空投特務18名。繳獲各種槍81345枝(挺),炮4門,電臺8部,徹底平息了甘南、臨夏、黃南、海南、果洛、玉樹等32個縣的叛亂,並達到了淨化要求(無10人以上的股匪)。——參見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國防曆史》(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美國大法官休尼特有句名言:“正義只會遲到,從不會缺席。”但遲到的正義絕非真正的正義。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我軍鎮壓反叛正是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才告慰了犧牲紅軍將士的英靈和被壓迫的勞苦福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