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國庫九百萬兩白銀被盜,庫兵皆是赤身進出,銀子如何丟的?

甘肃 195℃ 0
摘要:混客主而為一,俾婦姑之相安。知盜竊之何有,乃掊門而折關。廓圜鏡以外照,納萬象而中觀。治廢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還——《和陶歸去來兮辭》。清朝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樁案件,國庫900萬兩白銀被盜,最後查了半天,結果什麼都沒查出來。那麼問題就來了,所有庫兵皆是赤身進出,那這些銀子究竟是怎麼丟的?道光皇帝登基後,整個國庫只有1000萬兩白銀,而每年的財政收入也只有4000萬兩白銀。

引言

混客主而為一,俾婦姑之相安。知盜竊之何有,乃掊門而折關。廓圜鏡以外照,納萬象而中觀。治廢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還——《和陶歸去來兮辭》

從古至今,都有著很多不惜為了利益而鋌而走險的人。就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盜墓賊,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盜墓是都是絕對不被允許的,但是地底下埋藏的那些好東西誘人,所以盜墓賊們甘願冒著被法律審判的危險,去從事盜墓這一行。清朝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樁案件,國庫900萬兩白銀被盜,最後查了半天,結果什麼都沒查出來。那麼問題就來了,所有庫兵皆是赤身進出,那這些銀子究竟是怎麼丟的?

一、史上最大白銀失竊案

網絡上有人調侃道光年間,其實是“盜光”年間,為什麼會有這樣戲劇性的稱呼呢?這還要從中國史上最大的白銀失竊案開始說起。道光皇帝在登上皇位後,時局很不好,外有列强壓迫,內有天灾連連,所以他的生活一直非常節儉,一般能省就省,皇宮的支出相比於康熙乾隆時期,已經少了很多,但就是在這段時期,爆發了一樁大案,整整遺失了900萬兩白銀。即便是在清朝最為鼎盛的康熙乾隆時期,這麼大的一筆銀子,也是一個天文數位,更何况是道光年間。道光皇帝登基後,整個國庫只有1000萬兩白銀,而每年的財政收入也只有4000萬兩白銀。所以他在得知這樁案件後,無比憤怒,立即下令要徹查這樁案件,結果查了很久,什麼都沒查出來,最後只抓了一些庫兵來頂罪。

那麼這些白銀究竟是怎麼遺失的呢?要知道的是,清朝對於國庫的管理極其嚴格,嚴格到令人恐懼的程度。舉一個例子,所有庫兵在進入國庫前,都必須先脫光衣服,在進入國庫後,再重新穿上衣服,在出國庫前,也必須要先脫光衣服,出了國庫後才能再穿上衣服。試想一下,僅僅只是一個庫兵進出的問題,都管理得這麼嚴格,更何况是其他方面的規定。

二、白銀遺失的三種可能

這樁案件直到如今,都是一樁謎案,所以有著很多專家對此進行研究,在經過仔細的研究後,專家得出了白銀遺失的三種可能。第一隻可能:有可能這些白銀壓根就沒進國庫,只是記在了帳本上。舉一個例子,假如說清朝從某個省份,一年收了100萬兩銀子進國庫,但是這些銀子中途被人截胡了,最終進入國庫的只有10萬兩銀子。也就是說,帳面上有著明確的記錄,國庫收了100萬兩銀子,但是實際進入國庫的只有10萬兩銀子。在日積月累之下,虧空的銀子數量越來越多,最終才造成了900萬兩白銀的遺失。這種可能的執行管道比較複雜,需要買通每一個環節的官員,如果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就根本執行不下去。專家考慮到在清朝末期,吏治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從上到下都已經爛了,出現這種可能的原因還是很大的。

第二種可能:有可能是看守國庫的庫兵監守自盜。雖然上文提過規章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理論上不會存在監守自盜的可能。但大家要知道的是,不管是多好的規章制度,終究還是要人來執行。如果整個看守國庫的庫兵系統都壞掉了,監察制度失去了作用,那麼發生監守自盜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第三種可能:有可能是被道光挪用了,之所以後來爆出了這麼大的一樁案件,只是道光皇帝為了給天下一個交代。大家還記得曹操殺糧官的故事嗎,分明是曹操自己在後勤管理上出了問題,可他卻把責任推給了糧官,這正是因為曹操作為主帥,有些責任是不能够擔的,但是這些事情也不能不了了之,所以必須要把責任推給其他人。所以此次的白銀遺失案,有可能就是道光自己挪用了,但之後又擔心無法給天下人交代,所以乾脆自導自演了這樣一樁案子。結語

正是由於這種種原因,此次的國庫白銀失竊案,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題,而在最終的追責環節,也顯得非常的兒戲,大家查了半天,結果什麼都沒查出來,最後殺了一批庫兵頂罪。此次的案件,對於清朝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那時清朝的局面已經很差了,全國各地有著各種需要錢的地方,而因為這樁案件,導致了清朝財政不足,所以撥不出款項來解决這些事,導致各地與清朝越發離心離德,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之後發生的事。參考資料:

《和陶歸去來兮辭》

《清史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