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都市比大學和專業還重要?

广东 90℃ 0
摘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選都市其實比選大學、選專業更重要。大學實力的比拼,實質是資源的競爭,背後還是都市的競爭。因為都市的發展是跟著國家的戰畧大方向走的。這5大城市群現時是領跑者。在國家放寬絕大部分都市落戶的限制之後,眾多二線都市掀起了搶人大戰。2021年62%的校招崗位來自於一線和新一線都市,其中新一線都市占37%,新一線都市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未來將是城市群與城市群的競爭。

#1

AboutCity

高考結束了,想必很多人都在烦乱。選哪所大學?哪個專業?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選都市其實比選大學、選專業更重要。

大學實力的比拼,實質是資源的競爭,背後還是都市的競爭。專業呢?經濟形勢瞬息萬變,根據現在的認知很難準確預測四五年後的就業環境,人們總是會高估某些熱門行業的需求。

過去一二十年先後出現過法學熱、金融熱、英語熱、國際貿易熱等等,然後就出現了就業難。還有人記得那句話嗎?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現在還有人敢推薦別人去讀生物嗎?

只有都市,未來5-10年的發展是可以預期的。因為都市的發展是跟著國家的戰畧大方向走的。

選都市,其實是一筆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投資。選對了都市,才能享受都市發展的紅利。選擇杭州、深圳,可以搶先享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選擇長沙,文娛行業的前沿陣地就在這裡。

過去幾十年,我們習慣了每個都市都在擴張,更新,大力搞基建,人口都往城區集中。但是,現在情况變了,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入下半場,產業升級、內迴圈、擴大內需、綠色能源、人口老齡化、科技創新,這些因素,使得資源進一步向覈心城市群聚集,部分城市邊緣化。未來將是城市群與城市群的競爭,這就是趨勢。

#2

AboutCity

政策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助推劑,有了政策的加持,都市才能够心無旁騖地起飛,就好比考試前老師劃重點。改革開放,深圳從零崛起,西部大開發,成都重慶雙城聯動,中部崛起,武漢鄭州突圍。

未來五年的都市格局,其實國家已經給我們劃好了重點。十四五規劃中,中國主要的城市群劃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包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以及長江中游城市群。這5大城市群現時是領跑者。國家在城際軌道交通領域的投資高達每年8000億,長三角就有4000億,粵港澳大灣區有1100億,它們倆分走了近2/3的資金。

第二梯隊是追趕者,主要有關中平原、中原、山東半島、北部灣城市群,第三梯隊是還需要時間培育的,主要有哈爾濱長春、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天山北坡、寧夏沿黃河等城市群。

今天,中國正處在人口遷徙最頻繁的時代。2018年,有250萬人來到北京,但也有300萬人離開北京。

在國家放寬絕大部分都市落戶的限制之後,眾多二線都市掀起了搶人大戰。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有的笑傲江湖,也有的失魂落魄。過去4年,深圳、廣州、杭州、長沙年均人口淨流入超過20萬,寧波、西安、成都、鄭州、重慶也都超過10萬。新一線都市正在強勢崛起。

隨著國家進一步放開對大城市落戶的限制,未來5-10年,人口將加速向覈心城市群聚集,中小城市步入“瘦身健體”的時代。以湖南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為例,在14個市州中,有8個都市人口在减少,其中衡陽、益陽、岳陽、常德、邵陽人口减少超過40萬。而省會長沙的人口暴漲42.6%,新增了300萬人。人口向省會聚集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3

AboutCity

說完人口,再說產業。產業意味著工作機會,有工作機會的地方才能吸引人才,才能留住人才。大城市不僅擁有更多的就業崗位,也能提供更好的收入。2021年62%的校招崗位來自於一線和新一線都市,其中新一線都市占37%,新一線都市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從數量時代轉向質量時代。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字是產業升級。低端產業轉移,落後產能淘汰,新興產業崛起,高端產業集群。這些變化將極大地决定中國都市未來的競爭格局。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太、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佈局新興產業方面,合肥是眾多都市的典範,2007年大手筆引進了京東方,一舉成為我國重要的面板產業基地,2020年又入股蔚來汽車,趕上了新能源汽車的東風,同時也在內部孵化了像科大訊飛。在眾多二線都市中,合肥成為最強勢的潜力股。

先進製造業也是我國未來5-10年的重點發力方向,工信部公佈的我國25個先進製造業集羣中,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兩强強勢領跑。江蘇、廣東各有6個入選,浙江3個,上海、山東、湖南、四川各2個,安徽、陝西有1個。京津冀和東北地區無一入選。

#4

AboutCity

產業升級的驅動力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根基在於高等教育。教育資源正從都市軟實力轉變為硬實力。衡量一座城市的教育資源,高校數量是一個很直觀的名額。高校數量前十的都市依次是,北京、武漢、廣州、重慶、上海、西安、鄭州、成都、天津和長沙。以上都市無一例外全都是一線和新一線都市。

這些都市的大學生,畢業後很多都留在了當地,成為當地的勞動力,同時也享受著當地發展的紅利。

數量很重要,但高水准高校才是决定一座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我國設立了上海、合肥、北京、深圳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實力毋庸置疑。合肥則擁有中國科技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過去深圳並不以教育見長,如今深圳的高校已經崛起。南方科技大學成立不足10年,高考錄取分數線已經超過許多老牌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線甚至已經超過哈工大本部。

最後總結一下。决定都市未來格局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人口、產業、教育和政策。從未來5-10年看,第一梯隊的城市群顯然在這幾個方面都佔有優勢,如果選擇第一梯隊的城市群,無論是就業還是上學,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第二梯隊的部分城市群也並非沒有機會,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第三梯隊的城市群相對弱小,十年之內,很難趕上前5大城市群。

The End

湘江以西

June 182021

為什麼說都市比大學和專業還重要?

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入下半場,產業升級、內迴圈、擴大內需、綠色能源、人口老齡化、科技創新,這些因素,使得資源進一步向覈心城市群聚集,部分城市邊緣化。未來將是城市群與城市群的競爭。到省會去,到新一線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