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對紅軍來說,那是一個充滿艱難的年份。外面的敵人瘋狂的圍剿,根據地一片風雨飄搖。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為了尋求生機,各個根據地的紅軍都開始了艱難的轉移,紅二十五軍的政委程子華就是領導部隊轉移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三千多名戰士的生死存亡,就决定於轉移是否能够成功。
存亡之秋
1934年12月,寒冷的冬夜,紅二十五軍的戰士們在程子華的指揮下轉戰到了豫西盧氏縣,戰士們已經連續作戰加奔襲幾天幾夜,紅二十五軍的戰士們很多都是十六七歲的少年,正是青春期需要休息的時候,過度的疲勞讓他們的身體達到了極限,可是敵人依然窮追不捨。
敵人的包圍圈幾乎是泰山壓頂,無處可逃。為了把二十五軍困死在長征路上,老蔣特意從河南開封調來了一萬餘人的軍隊,把自豫西入陝西的兩個關口——五裏川和朱陽關死死堵住,連一隻蒼蠅都別想飛出去。
雖然在地圖上看來,豫西與陝西之間地域遼闊,但實際上,當時的路况並沒有那麼多選擇,被敵軍圍堵的兩個關口,是紅軍唯一的路。
在把守關口的同時,敵人派出了大量的追兵,把紅軍阻截在黃河邊,雙方只有不到兩天的距離,前有追兵,後有浪濤兇猛的黃河,除非紅軍從黃河上飛過去。紅二十五軍陷入了絕境,戰士們已經準備好和敵軍死戰到底的準備,這個時候,還有誰可以挽救二十五軍的命運呢?
程子華卻勸說戰士們不要絕望,不要想著流血犧牲,這種時候,如果人人都想著必死無疑,那就真的沒有出路了!程子華在黃河邊和軍政委們緊急開會,他看著地圖,陷入沉思。他就不相信,偌大一個豫西,就找不到第三條進入陝西的路!
程子華决定,賭上一把,找一條小路進入陝西。這個決定當然有著很大風險,當時沒有公路,小路,一般就是那些荒無人煙的路,這樣的小道,外地人走進去,一來很危險,容易遇上野獸或土匪,二來,就算找得到入口,也未必能確定小路會通向陝西,萬一繞了半天把自己繞進去,那真是給敵人遞刀子了。
救命恩人
不過,程子華敢做這個決定,也是有底氣的,紅軍善於走群眾路線,程子華相信,當地老鄉一定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但是他還是碰了釘子,因為二十五軍剛到豫西,沒什麼群眾基礎。當地老百姓常年遭受軍閥地主的剝削威懾,根本不敢和紅軍打交道,而且他們不知道紅軍是善是惡,只以為又來了一群燒殺搶掠的兵痞,所以見了紅軍就跑,戰士們很難和老鄉搭上話。
沒老鄉帶路,程子華的計畫就成了空談,眼看紅軍又要陷入絕境,沒想到峰迴路轉,紅軍迎來了一個大救星。這位救星是一個走街串巷的商販,以買鹽為生,名叫陳延賢。
陳延賢是個跑江湖的,居無定所,天南海北哪裡都去,所以對各種小路大路都熟記於心。因為他常年流浪,所以膽子也大,見和他攀談的紅軍態度和善,他便也大大方方和戰士聊起了天。程子華也和這個老鄉聊了幾句,陳延賢見程子華能說會道,他也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陳延賢並非自願漂泊江湖,實在是沒有辦法。他家裡本來有六口人,可是家鄉鬧饑荒,父母兄弟都餓死了,地主還攆在後頭收地租,他不跑能怎麼辦呢?程子華一聽,十分唏噓,也和陳延賢聊起了自己的革命經歷,他們這些戰士又有誰是好戰分子呢?不過是國家危亡,為民請命,才拋頭顱,灑熱血。
聽了程子華一番肺腑之言,陳延賢內心五味雜陳,他知道,眼前這群衣衫襤褸的兵,是一群好人,他們不偷不搶,手裡拿著槍,卻從不欺壓百姓。相反,他們寧可自己忍饑挨餓,也要保護貧苦的人民。這個普通的百姓决定盡自己的力量幫一把這群戰士。思考半餉之後,下定决心的陳延賢對程子華說:“程軍長,你們跟我走吧,我知道一條路,我把大傢伙帶出去。”
英雄不朽
程子華一下子欣喜萬分,他緊握住陳延賢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就靠著這麼一條崎嶇狹窄的小路,紅二十五軍跳出了包圍圈。為了感謝陳延賢,程子華從軍費裏拿出了十塊大洋給他,可是陳延賢卻死活不要。於是程子華又給陳延賢寫了一張字條,作為證明,承諾將來如果還能活著,一定報答老鄉的恩情。
誰料一別就是十幾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程子華立刻托人到豫西尋找陳延賢,因為陳延賢立有大功,連當地政府都出動尋人,可是對著戶籍挨個打聽了半天,卻沒有找到人。
其實在1950年,陳延賢就對縣裡表明過自己的身份,可是很不幸的是,那張作為證明的字條在抗日戰爭中不幸遺失,程子華滿世界找人,但是卻把名字叫錯了,陳延賢說話有口音,所以程子華一直以為這位老鄉叫做“陳延獻”。
兩邊都鬧烏龍,加上當時資訊閉塞,導致陳延賢始終沒辦法證明自己的身份,一直到陳延賢去世,程子華也沒能和這位恩人見到面,這對兩個人而言都是終身之憾。
1983年,一直找不到人的組織决定再做一次大規模的努力,在河南河北山西三地,各個鄉鎮縣區進行排查,終於在不起眼的村莊裏聽到了陳延賢的故事,經過一番調查,人們確定,紅軍的大恩人找到了。
可是陳延賢再也看不到這一切,他已經在地下長眠。戰士們心痛不已,為了紀念他,政府把他葬在了黨校公墓,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閃閃的紅星,那是屬於紅軍的標誌。人們稱陳延賢為老紅軍,為了感謝他生前所做的一切。他未曾上過戰場,但他是可敬的戰士。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