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最耀眼的文化必定是從大唐開始的,唐朝時中國正式成為了世界上最强盛的國家之一,至今還有海外國家稱中國人為“唐人”。於是自唐朝始,後世的宋、元、明、清皆為後世熟知的朝代,留下了深厚的影響和文明。
其實在唐宋元明清這千年時代更迭中,還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政權,比如和宋朝並立的遼和西夏,還有唐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都被融進了歷史的大背景之中。在北宋時期還有一個“大理國”,比西夏和遼的存在感還要低,若不是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可能如今熟悉它的人會更加少。
大理於西元937年建國,當時中國還處於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高方、董伽羅將雲南的割據政權大義甯國誅滅,建立大理。由於中途被宰相高升泰篡過一次比特,故稱篡位前的大理為前理,歸位段正淳後稱為後理。
傳說段思平在進攻大義甯國時做了一個夢,夢見“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看起來不太吉利,但軍事董伽羅卻說此乃吉兆,因為“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段思平和將士們聽完後軍心大振。
第二天,段軍又在河邊見到一比特浣紗的婦人,婦人指引軍隊渡河,說:“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於是軍隊成功渡河,打敗了楊詔的軍隊,定都羊苴咩城。如此看來,大理的建立還頗有些天命所歸的神秘意味。
不過大理的政權並不算一帆風順,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即位後,宰相高氏權力日漸膨脹,加上1063年楊氏叛亂,高智昇趁機佔據了整個鄯闡府轄境。到段思廉的兒子段廉義掌權時,段氏危機已經到達頂峰,楊氏繼續叛亂,殺國君而自立為王。後來高智昇之子高升泰平定叛亂,但並不歸權給段氏,從此大理成為傀儡之國,實權皆被高氏一族所掌控。
到了1096年,大理政權回歸段正淳,但高氏在朝廷仍舊有很大的勢力。段正淳之子段正嚴在位時,大理國和宋朝的關係最為和緩,儘管宋朝遵照“不暇遠略”的方針,對大理一直有所疏遠,但段正嚴依舊經常上供特產給大宋,囙此深得宋徽宗禮遇。
大理於1254年亡國,末代帝王是段祥興之子段興智,在他即位後,蒙古兵對大理進行了大規模征伐,段興智被生擒,大理至此滅亡。不過段興智並未被殺死,蒙哥汗對他實施懷柔政策,讓他能繼續掌管雲南。
值得一提的是,大理歷代的20多位皇帝中,有10比特都是主動退位,然後出家為僧,包括我們熟悉的段正淳和段正嚴(段正嚴就是《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人物)。大理雖小,但權力鬥爭太過激烈,這也是導致這些皇帝最後心灰意冷决意避世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大理以美景聞名,是一個旅遊的熱點地區,這個只存在了300餘年的小國也漸漸湮滅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只有千年未變的蒼山洱海,見證著一個朝代興衰存亡的痕迹。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