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僅1.04萬人,就敢進攻瀋陽侵略東三省?事情沒那麼簡單

辽宁 139℃ 0
摘要:需要注意,這10400人的兵力數位可不是整個日本關東軍的,而是關東軍主力第二師團在“九一八事變”時的實際兵力。作為在東北的“輪值”日軍各常設師團,其非戰爭時期額定兵員在12000人左右,而第二師團當時還處於縮編1/3的狀態下,即每個步兵聯隊欠一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欠一個中隊,遂出現了1.04萬人的情况。從表面數位上看,似乎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有十倍以上的巨大優勢,其實不然。

需要注意,這10400人的兵力數位可不是整個日本關東軍的,而是關東軍主力第二師團在“九一八事變”時的實際兵力。作為在東北的“輪值”日軍各常設師團,其非戰爭時期額定兵員在12000人左右,而第二師團當時還處於縮編1/3的狀態下,即每個步兵聯隊欠一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欠一個中隊,遂出現了1.04萬人的情况。

關東軍同時下轄六個獨立守備大隊4000餘人,分駐南滿鐵路各要點,以及旅順要塞守備部隊(含重炮部隊)3000餘人,囙此在發動軍事冒險時,關東軍正規部隊約17000餘人。同時還可以糾集在遼沈一帶的在鄉軍人(退伍兵)和警詧萬餘人,雜七雜八攏一起,日本人可以動用的作戰兵力在27000人左右。

那麼張學良的“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有多少人馬呢?根據南京軍政部的點驗,在東北宣佈“易幟”以後,實有野戰部隊步兵25個旅和騎兵6個旅(另附10個炮兵團),以及省防軍6個旅,總兵力約為35萬人。從表面數位上看,似乎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有十倍以上的巨大優勢,其實不然。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正好一年之前,也就是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為了配合蔣軍夾擊華北地區的馮、閻聯軍,東北軍出動了最精銳的10個旅另附炮兵、工兵和輜重部隊,兵力約11萬人。而張學良入主華北就任“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之後,為了震懾韓複榘、石友三等軍閥,於1931年7月再調6個主力旅和炮兵部隊8萬人入關。

也就是說,張學良為了坐穩“華北王”的位子,將東北軍比較有戰鬥力的18萬餘人開入關內,直接造成東北兵力空虛,也是給日本人可趁之機的重要原因。至此,東北駐軍只剩下12個步兵旅、3個騎兵旅和若干省防旅,兵力約16萬人,但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屬於東北軍裡面的二流,且駐地較為分散。

張學良的排兵佈陣也是有很大問題的,留駐東北的野戰陸軍中,有半數以上集結在錦州至山海關北寧鐵路兩側,他的想法是,第一能够控制住連接關內外的交通大動脈,第二是如果華北真打起來(石友三確實叛亂了),可以迅速前出進行增援。囙此說,張學良的情報工作很差,對於關東軍可能的軍事冒險,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針對性部署。

需要注意的是,東北地域面積廣大,東北軍所餘的16萬兵力撒下去的分佈密度其實很小,幾個省防軍主要駐紮於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替張學良“看家”的僅有一個精銳的獨立步兵第7旅8000人,駐瀋陽城外的北大營,而瀋陽城內僅有憲兵和一個警察總隊。所以就瀋陽這個“點”來說,東北軍還真沒有多大優勢。

按說如果日本人進攻瀋陽的話,吉林省和錦州地區的東北軍可以迅速實施增援,使瀋陽城內外的總兵力遠遠超過日軍數量,而且東北軍裝備精良,機槍大炮坦克應有盡有,難道日本人就不害怕嗎?其實也怕,所以才稱為是“軍事冒險”,但是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戰爭元兇,之所以敢於挑起事變,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們的野心建立在以下的基礎之上:

一、藐視東北軍的戰鬥力。

在張學良主東北的1929年之前,以及張作霖時代,東北軍並未和關東軍爆發過真正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日本人對這支綠林出身的軍隊,戰鬥力究竟如何缺乏整體認識,所以在張作霖被炸死的1928年6月,關東軍猶豫再三也未敢輕舉妄動。一方面是日本國內形勢不利於日本陸軍,另一方面畢竟兵力差在20倍左右,真動起手來結果難料。

但是1929年爆發的“中東路事件”暴露出來東北軍的虛弱和外强中幹,由於張學良的盲動,東北軍遭到蘇軍的毀滅性打擊,蘇軍僅以傷亡不足1000人的代價,就吃掉了東北軍10000餘人,其中有8000多是被俘的。日本人一看,蘇軍既然可以以少勝多,那麼關東軍肯定也成,而1931年東北剩下的部隊,又都是東北軍非精銳部隊,當然野心膨脹了。

中東路事件還有一個後果,那就是張作霖致力維持的“紅白兩大帝國”在東北的勢力平衡被打破了,由於東北政府與蘇聯交惡,日本人斷定一旦爆發武裝衝突,尤其是在南滿鐵路經過的日方範圍內,蘇聯不會進行干涉。歷史事實是,當關東軍後來北上黑龍江時,都是用張海鵬的偽軍打頭陣,也是因為吃不准蘇聯的態度,直到發現蘇聯確實無意干涉,才敢於佔領全部東三省。

二、藐視張學良的抵抗决心。

日本人的情報工作很到位,對民國的政治局勢、東北軍內部的情况摸得非常門清,也瞭解東北軍內部的不團結,所以幾個元兇認為,如果關東軍主動發起攻擊,張學良强力抵抗的可能性不大,而東北軍內部又是一盤散沙,老派的軍頭們不會堅決服從命令,其中還有相當親日者,所以石原菀爾狂妄地說:“對付張學良,用竹刀就足够了”。

三、吃准了日本軍部的態度。

到了1931年,日本陸軍已經完成了“暴走”,基本不受政府和內閣的控制了,在國內政治和經濟危機非常嚴重的情况下,武裝侵略箭在弦上,從關東軍到日本陸軍的參謀本部、陸軍省,上上下下都對東北緊張的局勢心知肚明,無非是需要一點火星罷了。而石原菀爾這幫傢伙,所要炮製的,就是幹草堆上的這一點火星。

關東軍雖然兵力不足,但是在遼沈地區擊敗北大營的王以哲第7旅、以及瀋陽城內的憲兵和警詧,還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應該瞭解抗戰初期日軍的戰鬥力,即便這17000多人的正規軍,東北軍如果堅决抵抗的話,也至少要集結6萬人以上的兵力才能抗衡,而在遼沈地區,東北軍根本沒有這麼多軍力。那麼一旦東北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實施强力增援呢?鬼子們其實也想好了。

那就是無論戰爭是怎麼爆發起來的,日本軍部都不會坐視關東軍失敗甚至“被殲”,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們必然從臨近的半島和日本本土派兵增援,茲要大打起來,那東北軍就肯定不是對手了。所以板垣早就秘密聯系了駐半島的第20師團等部,這邊一打響就越境增援,果然,“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兩個獨立混成旅團分別由國內、半島立即出動,使關東軍的兵力陡增至40000人左右。

其實張學良的內心深處,也考慮了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東北軍如果全力應戰,對付17000名關東軍勉强可以,但是當日軍大舉來援時,僅靠東北軍的實力是不可能抵擋的,除非南京政府派兵支援。所以他軍閥思想上腦:以東北軍一己之利,單獨對抗日本,部隊被打光了怎麼辦?那他就什麼也不是了,所以一邊命令不許抵抗,希望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一邊拼命向老蔣求援。

他錯就錯在,這並非是日本的國家行為,而是關東軍一小撮狂熱分子挑起來的事變,想跟日本人談判解決,必須在戰場上打得硬才行,一旦關東軍無法迅速取勝,在國內外的政治壓力下,才有談判解决的可能。可是如果東北軍不戰而逃,日本軍部就會追認關東軍擅自行動的合法性,因為“勝利者是不應該被追究的”,並且提供相當的援兵,再加上漢奸熙洽等人的出現,則東北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歷史的事實證明,對事變的走向和發展,關東軍幾個傢伙賭對了,而張學良的判斷全部錯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