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初,與李秀成約定“兩年時間”到期,陳得才火速率領20萬大軍從關中分三路南下,試圖攻擊湘軍後方,解除天京之圍困。7月,陳得才軍團抵達湖北境內,準備東征,但天京陷落,將士們失去了奮鬥目標。12月,陳得才軍團在霍山黑石渡潰敗,十餘萬人投降,陳得才服毒自盡,“關中軍團”損失殆盡。
陳得才自殺身亡,遵王賴文光則率4000兵馬突圍而出,成為太平天國在北方的一支戰鬥力量。為中興天國,賴文光决定聯手“撚軍”首領張宗禹、任化邦、李蘊泰等人,組建“新太平軍”,或稱“新撚軍”,繼續堅持抗清鬥爭。改組後的軍隊,騎兵數量眾多,機動性非常强,這是八旗、湘軍、淮軍所無法比擬的。
打著太平天國旂號作戰,張宗禹封梁王、任化邦封魯王、李蘊泰封魏王,主戰場放在中原,直接威脅清朝覈心地帶。1865年5月,憑藉强大的騎兵隊伍,賴文光與張宗禹、任化邦在山東菏澤高樓寨成功圍殲八旗精銳,蒙古馬隊陣亡7000餘人,蒙古第一名將僧格林沁被小兵打死。
高樓寨大捷後,賴文光等轉戰河南、河北、湖北、山東,多次衝破曾國藩“運河防線”,曾一度進逼四川,清朝震動。1867年初,雙方在尹隆河畔對決,淮軍陣亡4000餘人,劉銘傳差點成了俘虜,若非鮑超趕來救援,淮軍主力將被徹底殲滅,李鴻章也就沒了政治資本。
鮑超“霆軍”雖然驍勇善戰,但賴文光軍團也不差,“霆軍”14比特高級將領陣亡,阿兵哥死傷無數,鮑超本人也受了重傷。《天國志》記載:“而鮑超傷折亦酷,不敢逼。”如此,清軍不敢追擊,賴文光得以重整旗鼓。
尹隆河之戰後,鮑超被李鴻章彈劾去職,無法繼續帶兵作戰,“霆軍”也全部解散。賴文光妻子、任化邦未婚妻也被清軍俘虜,雙方都是損失慘重。劉銘傳軍團元氣大傷,壓根無法追擊“新太平軍”,只能先休整。如此,曾國藩表弟,“吉字營”悍將彭毓橘成為前鋒大將,率6000精兵追擊,結果很慘。
輜重丟棄,妻子、未婚妻被俘虜,但賴文光、任化邦並未喪失鬥志。退到信陽境內後,賴文光下令阿兵哥砍伐竹子,將其削尖,用火烤,做成兵器。史載:“軍裝俱失,既至信陽,追兵漸遠,乃爭砍取青竹為矛,眾稍戢,至三萬餘,皆百戰精銳,聲勢複振。”
兵器雖然簡陋,但阿兵哥都是“老兵”,經驗非常豐富,賴文光軍團很快就恢復了元氣。用竹子做成兵器,暫時解决了武器問題,賴文光再次率兵南下,進入湖北境內,試圖再次進入四川,結果與彭毓橘軍團發生戰鬥。
彭毓橘,中興名臣曾國藩表弟,驍勇善戰,是“吉字營”十大名將之一,地位僅次於李臣典、朱洪璋、蕭孚泗,軍事能力很強悍。“吉字營”解散後,彭毓橘拿著巨額財富回家養老,後曾國荃擔任湖北巡撫,率兵抵禦“新太平軍”,邀請表弟彭毓橘出山協助,建功立業。豈料,曾國荃此舉,坑死了表弟。
再次出山,彭毓橘更多的是充當“救火隊長”,而不是前鋒大將,沒有劉銘傳、鮑超、郭松林、張樹珊等人搶眼。此時,鮑超去職,劉銘傳元氣大傷,郭松林則身受重傷,張樹珊早已陣亡,彭毓橘成為先鋒大將。此時,彭毓橘成為湘軍集團的希望,若能建立戰功,“平撚之功”將不再是淮軍的專利。
賴文光軍團長驅直入,連續攻克黃梅、黃岡,兵威正盛。彭毓橘留下少數兵馬鎮守大營,便親率主力增援,準備與賴文光、任化邦決戰。結果,彭毓橘再次陷入埋伏,被賴文光軍團圍著吊打。
湘軍步兵、騎兵配合作戰,且裝備不少洋槍、洋炮,火力優勢明顯。以竹子為兵器的賴文光軍無法與湘軍正面硬抗,只能用計取勝。湘軍追殺而來,任化邦率騎兵與之交戰,稍一接觸就“潰敗”,一路狂奔。彭毓橘大喜,認為賴文光軍團已經不堪一擊,大功即將告成。史載:“化邦等仍師故智,屢打圈以老之。”
湘軍裝備有優勢,但步兵眾多,機動性不行。連續追擊,湘軍阿兵哥疲憊不堪,卻沒能與賴文光軍團主力決戰,而是被牽著鼻子走。史載:“毓橘等多步卒,踉蹌從之,皆疲不能戰。”可知,彭毓橘中計了,任化邦、賴文光誘敵深入,尋找最佳機會殲滅敵人。
二月的黃岡,大霧彌漫,阿兵哥視線受阻。此時,任化邦、賴文光率騎兵從兩側突然衝殺而來,位於伏擊圈內的湘軍因視線受阻,無法開槍,陷入被動。騎兵拿著竹子作戰,憑藉强大的衝擊力,湘軍被刺穿,總兵彭有光第一個被斬首,湘軍頓時亂了陣腳。
總兵陣亡沙場,主將彭毓橘决定撤出軍隊,待霧霾散去之後再決戰。但是,大霧彌漫,連路都看不清,加上撤退時心慌意亂,彭毓橘不慎連人帶馬一起墜入泥潭中,無法動彈。俗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就算彭毓橘勇猛無敵,但也沒法反擊,只能任人宰割。
此時,一比特幫小兵走過來,幫他“收割人頭”。史載:“毓橘亟退,阻泥淖,人馬俱陷,伏兵四起,層層包裹,毓橘及所部道員葛承霖被斬殺。”沒了主將,湘軍亂成一鍋粥,十幾比特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將被打死;阿兵哥陣亡6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史載:“伏屍十五裏,新湘勇六千覆幾盡,倖免者皆氣沮不能複戰。”
黃岡伏擊戰,賴文光軍團利用竹子做兵器,在大霧天埋伏湘軍,斬殺對手6000精銳,提督、總兵陣亡十餘人,可謂是巨大勝利。可惜,賴文光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後勤補給沒法保障,註定不能長期作戰,最終戰敗不可避免。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天國志》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