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與羅馬是否曾有一戰?甘肅的羅馬村是真的嗎?

甘肃 183℃ 0
摘要:漢朝與羅馬是曾經並存於世的兩個强大帝國,在歷史上也的確發生過交流。由於二者都具備較强的軍事實力,儘管根據歷史記載,它們之間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衝突,但仍有很多人構想,這兩大帝國的軍隊如果打一場,誰會贏呢?後來漸漸地,關於漢朝和羅馬軍隊曾經一戰的說法就開始流傳,甚至在甘肅還被意外發現了一座“羅馬軍團後裔”的村子,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漢朝與羅馬是曾經並存於世的兩個强大帝國,在歷史上也的確發生過交流。由於二者都具備較强的軍事實力,儘管根據歷史記載,它們之間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衝突,但仍有很多人構想,這兩大帝國的軍隊如果打一場,誰會贏呢?

後來漸漸地,關於漢朝和羅馬軍隊曾經一戰的說法就開始流傳,甚至在甘肅還被意外發現了一座“羅馬軍團後裔”的村子,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卡萊戰役與慘敗的羅馬軍團

西元前53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克拉蘇率領由4萬多人組成的7個羅馬軍團入侵安息帝國(帕提亞),原本是志在必得,可惜由於輕敵以及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向來常勝的羅馬軍團被安息騎兵打得打敗,兩萬人死於戰場,統帥克拉蘇殞命,一萬人逃跑,還有一萬人左右的羅馬阿兵哥被俘虜並且被轉移到帕提亞東部地區安置,一直到了幾十年後屋大維掌權,才有部分俘虜被釋放回羅馬。

這場敗仗在羅馬的輝煌歷史上,是一道抹不去的傷疤和耻辱,也使得羅馬人意識到了自己傳統戰鬥管道的不足。羅馬軍團慣用的步兵方陣,在帕提亞弓箭手的箭陣下被射得千瘡百孔。由此,羅馬軍團開始更加注重對弓箭手的培養。

漢軍所遇到的奇怪軍隊

在卡萊戰役17年後,漢元帝建昭三年,也就是西元前36年,西漢的西域副校尉陳湯與甘延壽出使西域,途中,陳湯矯詔發兵,决定攻打匈奴郅支單于。

為啥陳湯非要打郅支單于呢?在漢元帝的老子漢宣帝時,匈奴發生了嚴重分裂,五單于爭立,其中的呼韓邪單于投靠漢朝,他所率領的部眾,成為南匈奴。而郅支單于跟漢朝搞崩了關係,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跑到西域稱王稱霸,跟漢朝對著幹。

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

不巧的是,郅支單于遇到了陳湯。陳湯很有本事,又想立不世之功,於是决定拿郅支來開刀。陳湯和甘延壽發動西域諸國的國兵以及漢朝自己的屯田兵,一起攻打郅支單于,一直追到了人家的老家郅支城。這個郅支城在當時的康居國,今天的哈薩克共和國境內。

而後,在這裡爆發決戰,結果就是漢軍全勝,郅支單于授首。

《漢書》記載了這場戰鬥: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裏,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講習用兵。城上人更招漢軍曰“鬥來!”百餘騎馳赴營,營皆張弩持滿指之,騎引卻。頗遣吏士射城門騎步兵,騎步兵皆入。延壽、湯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圍城,各有所守,穿塹,塞門戶,鹵楯為前,戟弩為後,昂射城中樓上人,樓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從木城中射,頗殺傷外人。外人發薪燒木城。夜,數百騎欲出外,迎射殺之。

驪靬與永昌縣

現在,話題回到一開始,最早,美國漢學家德效騫(Homer Hasenpflug Dub)提出,陳湯軍隊所遇到的能擺出夾門魚鱗陣以及設定重木城的敵人,所採用的不是匈奴人或西域人的戰術,而是典型的羅馬軍團,這些羅馬軍團不是別處來的,正是卡萊之戰後逃亡的一批人。

德效騫著作

史書記載,在這場戰鬥中,漢軍還“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也就是說抓到了很多敵人。由此,德效騫進一步大膽推測,那些被俘虜的羅馬軍人又被漢朝安置到漢朝境內,也就是史書記載的“驪靬”縣。

德效騫之所以這樣推測,還有一個理由,即一些史書記載說驪靬就是大秦,而大秦曾經被用作羅馬的代稱。

後來,有一個支持德效騫猜測的澳大利亞教師戴維·哈裏斯,宣稱在中國甘肅永昌縣找到了這個“驪靬”,這是位於永昌縣焦家莊鄉樓莊子村六隊的者來寨,如今已經被譽為“羅馬村”。當地村民中有一些具備體高、深目高鼻、曲發的特徵,被認為正是羅馬人的後裔。

這個說法影響十分廣泛,當地出於發展旅遊的考慮,也大力宣傳,修建了半土半洋的“羅馬建築”,並且讓一些村民裝扮成羅馬阿兵哥。

驪靬與大秦

不過,也有許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首先,驪靬是不是指羅馬?就存在一個變化的過程。在史書中,驪靬也被寫作犁靬或者犁鞬。最早把這個名詞跟大秦聯系起來的,是三國曹魏時期的史書《魏略》,裡面提到“大秦國一號犂靬,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這個方位跟羅馬也是符合的。可是在更早的西漢時,驪靬指的還是埃及托勒密王朝。一直到西元前30年,埃及淪為羅馬的行省,這個詞才被拿來指代羅馬,也就是大秦。那麼自然,在西元前36年時,陳湯還是不知道羅馬可以稱為驪靬的;

其次,驪靬的設定年代,要比卡萊之戰還要早。研究者在居延肩水金關漢簡中也發現了記載“驪靬”的簡,可是明確冠以神爵二年的時間。這是漢宣帝的年號,西元前60年,前面說了,卡萊之戰是西元前53年才打的。也就是說,在漢朝有驪靬這個地名時,羅馬軍團都還沒流亡呢。

最後,蘭州大學謝小東教授的團隊,對“羅馬村”人的Y染色體進行了研究,認為他們還是跟北方漢人更為接近。

把這些觀點放在一起對比,我們還是更傾向於認為,無論從歷史記載還是人類學研究,都無法證明有羅馬軍團跟漢朝軍隊發生過接觸,更不能支持“羅馬村”裏存在羅馬人後裔的說法。

聲明:以上素材來源網絡,本公眾號尊重原創,原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好的內容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處理,我們將立即更正和删除相關內容。

請留下您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您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