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湯和:70歲仍妻妾過百整日酒色,朱元璋見時卻癱在床上流口水

江西 163℃ 0
摘要:1368年,已經坐擁大部分江山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號為明,此時明朝的前任元朝早就土崩瓦解,僅有的部分殘兵剩將也被大明軍隊逼到西北荒漠地帶,沒有任何威脅的朱元璋終於可以安心的封賞眾多開國功臣。已經有病在身的湯和之所以每天酒色不缺,就是讓朱元璋知道,自己現在只能享福,差不多已經是酒色侵骨。每天花天酒地的湯和,已經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和野心,畢竟朱元璋的錦衣衛肯定無時無刻在監視著他。

1368年,已經坐擁大部分江山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號為明,此時明朝的前任元朝早就土崩瓦解,僅有的部分殘兵剩將也被大明軍隊逼到西北荒漠地帶,沒有任何威脅的朱元璋終於可以安心的封賞眾多開國功臣。

從離開郭子興自立為王,到大戰陳友諒、張士誠,再到驅除元朝殘部,朱元璋一步步走上帝王位,除了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能外,還得益於手底這幫兄弟的捨命相待,以及無條件的服從和支持。

面對這些幫他定天下的兄弟,朱元璋也沒有絲毫吝嗇,封賞了25比特公爵,79比特侯爵,以及數百比特伯爵,而且還搭配了一部分免死的丹書鐵劵,讓他們後代子孫永享福蔭。這樣的結果對於這些當初給朱元璋“投資”的股東來說,年底分紅拿獎金是理所應當,可是誰也沒想到當初接過的丹書鐵券,日後會成為皇帝的催命符。

朱元璋雖然是底層逆襲的皇帝,但是恐怖的帝王心術永遠不會遲到,自己的天下是靠這群人打出來的,他自然知道這些戰功赫赫的人物,就是他背後的芒刺。於是,效仿歷代開國皇帝的功臣大清理活動終於拉開帷幕。

從善打惡仗的李文忠、藍玉、徐達,到足智多謀的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無論曾經朱元璋如何仰仗他們,最終還是逃不過王的制裁。在眾多亦臣亦友的兄弟團中,有一個人的身份最為特殊,他就是湯和,他是朱元璋曾經的發小,是朱元璋的頂頭上司兼伯樂,也是開國功臣裏唯一一個善終的大人物。

湯和,大明王朝的開國名將,後被封信國公。朱元璋和湯和是同一村裡出去的打工仔,小時候,湯和就是朱元璋身邊最好的夥伴,雖然年齡和身材都比朱元璋大,但是湯和還是心甘情願地叫他一聲“哥”。

不配擁有名字的朱元璋和湯和,生在元朝貪污腐敗盛行的時代,這是他們的不幸,也是他們的萬幸。當百年一遇的饑荒遇上瘟疫,“全家死光”成為湯和改變命運的機會,身强體壯的湯和成為壕州城起義軍的最佳人選。同樣是家人因瘟疫死光的朱元璋,卻拿起了皇覺寺低保,只為有一口飯吃。

烽烟四處起的元末,各種大帥數不勝數,這樣的局面讓元統治者到處亂抓人,走投無路的和尚朱元璋只能在湯和的盛邀下,加入了壕州城郭子興的起義軍。郭子興看著這個衣衫襤褸、其貌不揚的和尚,被誤認為是奸細的朱元璋卻十分沉著冷靜,說明緣由的他被安排在湯和帳下。

此時的湯和雖然是手下管一兩千人的千總,但是在朱元璋面前,“高貴”的湯和還是那個小弟。在軍隊裏,有時可能會看見一個全副武裝的將軍,低頭跟在一個小兵後面,不要奇怪,這就是朱元璋和湯和的日常。他們兩人雖然當時的身份有差別,但是心裡都明白朱元璋才是老大。

果不其然,在壕州城突圍戰中表現突出的朱元璋很快得到郭子興的重用,擔任他的警衛員。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職位簡直就是一個油水聚集地,類似皇帝身邊的總管,而且朱元璋表現的特別突出,上對主忠誠,下對兵親善,於是為了拉攏這個重要人才,朱元璋便成為郭子興的上門女婿。

或許,這時還是千總的湯和也沒有料到朱元璋上位的如此之快,湯和即使知道朱元璋肯定不是池中之物,當初面對還是小兵的朱元璋,湯和的舉動也還算精明,但是自己曾是朱元璋的頂頭上司,這始終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

越來越壯大的朱元璋,自然成為心胸狹小郭子興的眼中釘,手中有數千人馬肯定讓郭子興有所擔憂,而有心眼兒的朱元璋也知道功高蓋主的哲學問題,於是“淨身出戶”的朱元璋點名只要24人,自己外出謀發展,其中湯和就是最重要的人選。

作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湯和在征戰的功勞僅次於徐達,這也為他日後成為信國公打下基礎。湯和雖個人能力不如常遇春和徐達,大多情况下只能做副帥,但他始終是朱元璋重要的後盾,而且湯和之所以能够善終,就是因為他為人謹慎低調。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做事謹慎的人,還是在朱元璋的心理留下來了案底。湯和在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時期裏,還是讓朱元璋心生防範之心。

第一次犯錯,隨著朱元璋的發展,解决陳友諒後,張士誠成為朱元璋問鼎諸侯王的最後絆腳石,而位於常州的湯和就成為舉足輕重的關鍵一環。常州和張士誠的東吳相連,所以張士誠時不時派出間諜打探消息,湯和卻防範十分嚴密,沒有洩露一點秘密,而且還多次擊退來犯的敵人,牢牢守住了這個重要地點。

可是問題就出現在這裡,湯和有一次向朱元璋彙報工作,可是朱元璋並沒有給出回復,於是嗜酒的湯和便讓朱元璋第一次產生厭惡感。自認為功勞巨大的湯和,在酒醉後說出一句:“我鎮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右。”,大概意思就是我鎮守常州,可以效忠朱元璋,也可以投靠張士誠。

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這樣大逆不道的言語,還是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朱元璋雖然沒有動靜,但是湯和日後的日子註定不好過。

第二次犯錯,大明建國後,逃竄到北方荒漠地帶的元軍依舊在虎視眈眈,洪武三年,大將軍徐達領旨北伐,湯和隨軍出戰,隨後數年中,相繼收複澤、潞、晋、絳諸州郡。後又跟隨徐達西征,收復四川的一些城池,但是這期間,湯和因為多次逗留,貽誤戰機,囙此伐蜀歸來的湯和被剝奪了公爵爵位的機會,只討得一個中山侯的爵位。

這就是朱元璋對湯和行軍打仗過程的不滿,雖然在1389年,屢立戰功的湯和被封信國公,但是在這期間,湯和這個全國統帥只能和部下一樣是個侯爵,而自己卻又不敢有任何的抱怨,因為當時的錦衣衛堪比如今的監控系統。

得到公侯的湯和日子也不好過,本來是身份象徵的丹書鐵券,卻成為朱元璋時刻對他的提醒,在這塊“開國功臣”的鐵券上刻有湯和曾經的狂妄言語,讓他子孫後代隨時警惕,但是這其中的意思想都不要想肯定都是針對湯和。

第三次犯錯,在朱元璋開始為朱標清理朝廷中的絆腳石時,謹慎的湯和卻還是難逃犯錯。李善長作為退休的老宰相,在朝廷中的威望和權威還是一如既往,而自己的接班人胡惟庸則是一個不知深淺的人,雖然朱元璋讓他權傾朝野七年之久,但是胡惟庸的驕橫跋扈、自大狂妄,最終還是葬送了他自己。

胡惟庸的倒臺,讓當初舉薦此人的李善長成為受害人,李善長一句“你自己看著辦”,無疑把自己歸攏在胡惟庸一黨中,所以不久後,李善長也被徹底清理。文官的接連倒臺,劉伯溫、胡惟庸、李善長都無法善終,看似不關湯和的事,可是有一次李善長為了修繕府宅,向湯和借兵三百,這樣的舉動在朱元璋眼裡卻是另一種關係的體現——有串聯之嫌。

湯和作為朱元璋最早的手下,他的謹慎的確幫他大忙,從小時候的順從,到以後的服從,他總是得到朱元璋的喜愛。在朱元璋老後,湯和看出來朱元璋不想讓這些有威望的老將統領軍隊,只是還沒有做出實際行動,湯和便自動告老還鄉,朱元璋更是欣然接受,各種賞吃賞喝賞住。

然而,帝王的“小心眼”内容甚至保持警惕,威望高的武將已經死得差不多,只有這個湯和還健在,即使手中沒有兵權,這始終是一個威脅。於是1390年,朱元璋召見湯和,到了京城的湯和卻得了疾病,不放心的朱元璋只能親自看望,看到果真如此,朱元璋讓湯和返回家鄉養病。

面對朱元璋“無微不至”的“照顧”,湯和心中早就明白,自己當初無條件效忠的皇帝,如今各種鳥盡弓藏、兔走狗烹,現在也該輪到他了。於是,為了讓朱元璋對他徹底放下戒心,70多歲的湯和雖然身體處在病危中,但依舊沉迷酒色,自己的妻妾更是過百,每天好酒好肉招待好友,而且只是家鄉的好友。

已經有病在身的湯和之所以每天酒色不缺,就是讓朱元璋知道,自己現在只能享福,差不多已經是酒色侵骨。每天花天酒地的湯和,已經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和野心,畢竟朱元璋的錦衣衛肯定無時無刻在監視著他。

1394年,儘管湯和已經不再掌兵,但是朱元璋還是來看望自己的“老戰友”,湯和明白這趟“君臣敘舊”、“老鄉聚會”是决定他生死的時刻。

當朱元璋看到湯和時,眼前這個只能半癱在床上,嘴角留著口水,掙扎地在給自己行禮的老人,竟是當年那個英勇無畏的戰神。知道來意的湯和,眼神中似乎隱藏著祈求“陛下,難道一個不留”。

朱元璋懂得這種眼神的意義。四十年前,一群出身貧賤卻胸懷大志的年輕人,為了生存和理想,挺身而出,經歷千辛萬苦,推翻暴元,建立了大明王朝。他們曾經憧憬過未來,也曾互相許願,以榮華相見。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人死去,有人活了下來。而此時,倖存者只剩下了一個站著的人和一個躺著的人。朱元璋不會忘記,四十年前的濠州城,一個九夫長的身後跟隨著一個謙恭的千戶。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和斧聲燭影,當年的朋友都遠去了,有些是為我而死的,有些是我殺的,想來所謂孤家寡人,就是如此吧。

面對暴元的壓榨,一個出身卑賤的農民卻甘願跟隨另一個農民,在日後的歲月裏,他更是為朱元璋付出了所有,在他眼裡,朱元璋似乎一直是自己的“依靠”,然而帝王的無情卻讓他徹底認識到這一切都變了。於是,這個南征北戰,建立赫赫功勳的統帥,不能靠自己妥協換取生機,也無法靠深厚感情博得機會,只能靠癱瘓的祈求眼神來贏得最後的安心和放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