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40年代青海貧瘠落後,馬步芳靠什麼維持15萬大軍?

青海 135℃ 0
摘要:46-49年內戰中,我軍的對手其實遠不止一家,儘管敵人統稱國軍,但又分各種派系。具體到西北方向上,最強悍的敵人要數青海的馬步芳,以及其手下的15萬回兵。然而40年代的西北地方,尤其是青海一帶人口總數並不多,也不屬於什麼富庶地區,馬步芳怎麼能維持住15萬馬家軍呢?馬步芳建軍有3個辦法。到了47年以後,認同其政策的漢人也有上萬人加入馬家軍。

46-49年內戰中,我軍的對手其實遠不止一家,儘管敵人統稱國軍,但又分各種派系。具體到西北方向上,最強悍的敵人要數青海的馬步芳,以及其手下的15萬回兵(後期也有漢人加入)。也許現在說15萬兵力沒有什麼,但是想想47年的時候我軍在西北還不到3萬人馬,重火力嚴重匱乏,如此一對比,就知道馬回軍是多麼棘手的敵人了。然而40年代的西北地方,尤其是青海一帶人口總數並不多,也不屬於什麼富庶地區,馬步芳怎麼能維持住15萬馬家軍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首先,窮不是問題,人口少也不是出不了兵,這只是相對的制約項。我們說青馬軍之前,先來看看類似的廣西桂軍。40年代廣西人口1000萬人左右,地理位置偏一些,應該說屬於小省份,情况並不比青海好多少。但是桂軍40年代正規軍20萬人以上,覈心是7軍和48軍,比五大主力實力都不弱,山地叢林裡面打起來,或許還能占些優勢。而且廣西部隊不止20萬,可徵用的半正規力量超過40萬人!這是相當驚人的兵力人口比。廣西軍閥的辦法,就是建民團,經濟弱人口少,那就不耽誤生產,只定期組織訓練,同時灌輸軍事思想,組建半正規隊伍,只要前線需要,隨時都能補人。所以廣西兵猛,廣西人硬,這是有長期傳統的和依據的。越是看著落後一點的地方,軍力反而不弱。

當時的青海也是類似的情况。廣西軍閥靠民團,馬步芳靠什麼辦法呢?1930年之前,青馬軍不到1萬人,還不是很强大的軍事力量,這與青海的民情比較吻合。真正起步是在馬步芳掌握權力之後。馬家軍在抗戰前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相加,達到了13萬人之眾,具備了初步的割據規模。40年前後,編制內的馬家正規軍就有2個軍1個師10萬人;到了49年西北決戰時,更是一次性投入15萬部隊在蘭州阻擋革命军,步兵、炮兵、騎兵種類齊全,火力不輸給中央軍的正規部隊,尤其騎兵是其王牌,令我軍一直以來頗為頭痛。

馬步芳建軍有3個辦法。第一是提高軍費占比:青海的財政收入,在30年代末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用於擴軍,1947年更是高達百分之六十,作為軍閥,馬步芳是最不照顧百姓疾苦的,軍費急速飆升,其他地區的地方軍沒有如此壓榨軍費的;第二是針對財力不足的青海民情,定期以防衛需要為由,向南京方面索要軍事經費,除了國軍軍餉外,僅46年一年就索要了2600多萬元的額外軍事費用。出於西北的特殊位置,國府不敢怠慢,基本上對於馬軍的財務需求給予滿足;第三個辦法就是結合當地特殊的人口構成,煽動回民的反共作戰情緒,實行全民皆兵,15歲以上的回民男子都要接受軍訓,相對擴大了徵兵基礎。到了47年以後,認同其政策的漢人也有上萬人加入馬家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